9月8日恰逢中秋节,在首都梅兰芳大剧院,养老题材作品——晋剧《守护夕阳》获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该剧以太原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的感人事迹为原型,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切入点,通过一个现代养老院里的故事,娓娓道出老人们渴望理解、渴望团圆、渴望幸福的心灵之声,在这阖家团聚的日子里,唤起人们对尊老养老的关注。
该戏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心血之作,编剧、演员既有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又有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并吸引了国家一级编剧小上、中国评剧院著名导演韩剑英等加盟。
“作为一所艺术学校,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也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适当做些艺术创作,这样有利于艺术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发展。”文化部艺术局(现艺术司)原副局长姚新在谢幕时对演员们说。作为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的艺术中专,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始终在关注社会热点、传播正能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该校于2003年创排的大型环保题材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荣获文化部全国优秀儿童剧精品剧目三等奖,2008年的大型晋剧现代戏《花落花开》在山西省现代戏新创剧目评比展演中,荣获“特殊贡献大奖”。
《守护夕阳》于今年6月在太原成功演出后,登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无疑是对这部剧的褒奖。作为一所市属中专学校,在原创剧成功的背后,付出了更多艰辛。
“我们从创作之初即面临缺乏资金、演员等诸多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请回了那些已经退休的老演员回到舞台,让老年人演老年人,老演员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年龄最大的已72岁。同时,由于剧目的魅力和各部门的合作努力,最终获得市财政局的拨款,才使得这部剧成功开演。”《守护夕阳》编剧之一、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书记王小东告诉记者。
“作为一所艺术学校,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原创剧。通过原创剧演出,可以使教师得到锻炼。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才能更好地将演出技巧等内容传递给学生;同时,原创剧在多次演出中、在不同场合演出时,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这一剧目将作为我校的传承剧目,成为今后每个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出演的舞台。”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张朝阳告诉记者。“艺术学校需要培养成熟的演员,而非仅将学生带入门;需要培养热爱戏曲的演员,而非只掌握技艺的演员。对于年轻的学生,能够登上舞台特别是顶级的戏剧殿堂演出,或许能够激发他们对戏剧毕生的热爱,让他们有热情、有动力地坚持‘十年磨一剑’的艰苦训练。”王小东说。
此外,这次由艺术学校牵头创作晋剧并在北京展演,对晋剧的传播和发展也颇具意义。山西省文化厅科教处调研员石燕林认为,“目前,晋剧基本上呈现萎缩状态。晋剧需要扶持,戏迷也需要培养,这是维持晋剧等地方剧种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
“这部戏是我校艺术实践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我校创作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创排于2003年的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和创排于2008年的大型晋剧《花落花开》,前者号召小朋友关注生命、关爱大自然,后者讴歌中年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德和绝不气馁的自强精神。我们希望观众在观剧的时候用真情去体验和品味《守护夕阳》中传达的社会正能量。”张朝阳告诉记者。(中国文化报/孟欣)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