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外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一、常识及概念
1.六代乐舞2.《诗经》3.《楚辞》4.八音5.十二律6.乐府7.鼓吹乐8.相和歌9.清商乐10.歌舞戏11.《声无哀乐论》12.大曲13.曲子14.俗讲15.文字谱16.八十四调17. 二十八调18.唱赚19.鼓子词20.诸宫调21.货郎儿22.陶真23.南戏24.琴曲 《潇湘水云》25.琵琶曲《海青拿天鹅》26.十八律27.海盐腔28.余姚腔29.弋阳腔30.昆山腔31.鼓词32.弹词33.京韵大鼓34.十番锣鼓35.江南丝竹36.广东音乐37.二泉映月38.秧歌剧39.新潮音乐40.八部样板戏
二、分析及提要
1.原始社会的主要乐舞2.周代乐舞的主要内容3.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及其历史意义4.儒、道、墨三家的主要音乐思想5.汉代百戏的大体内容6.京房在音乐史上的贡献7.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律学的主要成就8.隋唐时期主要的音乐论著9.宋代的词调歌曲与著名的词曲作家10.宋代主要的器乐合奏及演出形式11.宋元时期的主要音乐论著及内容12.“乱弹”声腔的发展13.近代大鼓艺术14.明清时期的歌舞音乐15.朱载堉在音乐史上的贡献16.萧友梅、赵元任的艺术创作17.刘天华的音乐主张与艺术贡献18.黎锦晖的儿童歌舞曲与歌舞剧19.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2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风格21.新时期通俗歌曲的繁荣22.谭盾的音乐创作与成就
三、阐释及论述
1.明清时期的古琴艺术和琵琶艺术2.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及地方特色3.明清时期主要的乐谱及音乐美学著作4.清末学堂乐歌的状况及成就5.“五四”运动后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6.“五四”运动后中国声乐创作的发展7.建国后的声乐创作状况8.建国后器乐创作的演进9.建国后的歌舞剧成就
外国音乐史
一、常识及概念
1.格里高利圣咏2.弥撒3.英雄业绩歌4.经文歌5.法伯顿6.勃艮第乐派7.意大利牧歌8.法国尚松9.众赞歌10.歌剧11.法国序曲12.康塔塔13.清唱剧14.海顿15.莫扎特16.贝多芬17.舒伯特18.门德尔松19.肖邦20.轻歌剧21.强力集团22.表现主义音乐23.法国“六人团”24.序列音乐25.偶然音乐
二、分析及提要
1.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2.格里高利圣咏的主要特征3.法国游吟诗人的创作内容4.佛兰德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及其风格特征5.意大利牧歌的发展过程及艺术特点6.巴罗克音乐的总体特征7.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8.巴赫的音乐贡献9.格鲁克的正歌剧改革10.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11.法国抒情歌剧的特征12.意大利歌剧的发展13.印象主义音乐的总体特征及主要代表14.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总体特征及主要代表。
三、阐释及论述
1.复调的兴起与发展过程2.意大利“新艺术”音乐3.16世纪欧洲各国带有民族风格的世俗音乐4.巴罗克时期各国歌剧的发展情况5.巴罗克时期各国器乐的艺术成就6.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的交响乐风格7.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演变8.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兴起与成就9.民族主义音乐在20世纪的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一、常识及概念
1.香港电影之父2.古装片、武侠片3.南国电影剧社4.“中国电影年”5.孤岛电影6.时装片7.革命的抒情正剧8.难忘的1959年9.样板戏10.1979年的电影11.第四代导演12.第五代导演13.王朔现象
二、分析及提要
1.《孤儿救祖记》的成就与影响2.第一代导演对中国电影史的意义3.左翼电影运动取得的成就4.第二代导演对电影的贡献5.“十七年电影”中喜剧创作的特点6.“三突出”的原则及其对电影的影响7.中国美术片的创作8.第五代导演取得的成就9.新生代导演的“新”特点
三、阐释及论述
1.中国电影拓荒期概貌2.中国20世纪30—40年代电影艺术的发展3.十七年电影到文革电影的发展变化4.新时期电影的创新发展
外国电影史
一、常识及概念
1.布赖顿学派2.艺术电影运动3.“最后一分钟营救” 4.好莱坞5.制片人制度6.明星制7.类型片8.社会主义现实主义9.电影手册派10.现代派电影11.奥伯豪森宣言12.公路片 13.越战片14.科幻片15.家庭伦理片
二、分析及提要
1.鲍特的《火车大劫案》在电影史上的意义2.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和艺术理想3.查理·卓别林在喜剧电影上取得的成就4.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5.《公民凯恩》取得的历史成就6.“左岸派”电影的创作特色7.日本电影的美学特征8.新德国电影取得的成就9.新好莱坞电影对类型片的发展
三、阐释、论述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成就与电影理论2.欧洲先锋派电影为世界电影所做的创新3.好莱坞几种典型的类型片及其形态特征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方法5.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成就
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推荐阅读: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