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立项层次、获奖数量和科研特色建设均有重大突破,形成了在教师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学校管理研究等方面的科研特色,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人口教育研究、功能材料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改制以来,我校实现了国家和教育部科研立项零的突破,相继获得国家社科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文化部重点项目1项,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1项,共承担省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61项;出版著作、教材近300部,发表论文1400多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6篇,学术论文被 SCI、EI 索引173篇,1部著作入选国家文库,6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课程资源库。我校教师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 “泰山文艺奖”、“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以上奖励94项。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成长成才,齐抓共管,多措并举,人才培养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学生教育管理日趋规范,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加大,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捷报频传。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生物专业技能比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我校广大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建功立业,为教育事业、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20多人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百优辅导员”、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1个学院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班级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
学校立足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把握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把学校未来发展定位在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重点面向义务教育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上,教师教育由职后培训扩展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师资优势、课程资源优势、网络技术优势等日益突出,培养、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即先后培养了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和学历提高教育本、专科学员18万余人;培训本省中小学教师180多万人次;培训本省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2万多人次。同时,还承担了援疆、援藏和支援四川北川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为我省及其他省市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由我校承担的全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全员网络研修培训,创造了我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开放对话式”远程培训规模最大、参与程度最高的成功记录,在山东教育史乃至国家教育史具有重大突破,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