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上海精彩上演
2015年10月18日晚七点半,中国音乐学院与上海爱乐乐团联袂在上海音乐厅精彩上演了管弦乐新作品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为“上海爱乐乐团2015—2016音乐季”系列展演之一,许知俊指挥。此次音乐会上演了我院作曲系中、青两代作曲家七首原创新作品,这场音乐会准备充分而成熟,曾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第四届交响音乐周”演出内容,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进行公演,受到了专家及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此次上演的七首作品分别为:禹永一的交响序曲《节日》、谢文辉的《一缕阳光》、王非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的《西部随想》、刘青的《妈祖》、罗麦朔的《第一交响曲》(第三、四乐章)、金平的《森多玛》、权吉浩的交响音画《戏韵》(以演出先后为序)。这些作品将充分发挥管弦乐队丰富表现力与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融为一体,展现出作曲家们近年来在管弦乐创作方面的探索与进步。同时,这场音乐会将我院近些年提倡的创作具有“艺术性、学术性和创新性”中国风格的原创作品及“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面向世界”的创作宗旨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这几部作品题材广泛、各具特色,其中五部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弦乐创作思维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比如:禹永一的《节日》将朝鲜族音乐音调及民歌“阿里郎”音乐素材进行了动机发展并贯穿始终;王非的《西部随想》优美又不失苍劲的流畅二胡独奏旋律与乐队相互对峙、应和,描绘了一幅乡土韵味浓郁的西北风情;刘青的《妈祖》博爱、多情、坚韧的主旋律在全曲多次再现,将妈祖的博爱、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的鲜明而又生动。金平的《森多玛》灵感源于被称为狮面空行母的藏传佛教护法森多玛的雕塑,通过单一音乐动机获得丰富的音响效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权吉浩的交响音画《戏韵》三个乐章不间断演奏,音乐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念白”、锣鼓经、托腔、紧打慢唱及京剧中的过门音调等,韵味独特。另外两部作品通过丰富的乐队声部变化和音响色彩进行了不同风格的创作,谢文辉的《一缕阳光》,音乐在不断增长中形成力量的制衡,温婉而坚韧,音乐细腻,音响内部层次变化丰富。罗麦朔的《第一交响曲》此次上演了后两个乐章,第三乐章慢板乐章,由主题和五个变奏组成;第四乐章是一个大的“发展段落”,通过两个不同性格的主题对比推至最终的高潮。七部作品创作手法各异、个性鲜明,将西方管弦乐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与中国文化题材进行了有效融合,对探索中国文化题材的音乐多元化语言,处理中国文化题材与西方管弦乐创作思维的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音乐会不但得到了我院院领导及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而且引起了上海音乐界的普遍关注。我院副院长景舒展于10月18日专门抵达上海,观看了音乐会演出,并与指挥家许知俊先生、上海爱乐乐团领导和作曲家就演出长期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演出吸引了上海众多高校的师生和观众前来观看,包括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演出当日,出席本场音乐会的嘉宾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钱亦平教授、温德青教授、陆培教授、陈牧声等教授。
此次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的公演,是继今年五月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之后的又一次京沪两地专业音乐文化交流,本次演出进一步增进了两地合作,加深了相互了解,为开辟更加宽广的创作道路以及推动和繁荣中国管弦乐创作进行了共同努力!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