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音乐产业高端论坛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论坛重点发布了《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本次报告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音乐产业促进发展工作委员会支持下,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项目组完成。报告显示,音乐产业发展步入结构性调整阶段,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2851.5亿元,较之2013年增长了4.73%,总体上处于过渡转型、稳步上升期。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音乐产业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新格局。
《2015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是继去年首次公开发布后,我国权威发布的第二部音乐产业年度报告。本次报告以音乐作品原创为核心,将音乐产业结构分为核心层、关联层、拓展层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层主要包括“音乐演出” 、“音乐图书” 、“数字音乐” 、“实体唱片” 、“音乐版权”五个部分;关联层即指“音乐教育培训” 、“乐器及专业音响”行业;拓展层则是指包括“音乐评奖与排行榜” 、 “广播电视音乐” 、“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 、“卡拉OK市场”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音乐对外交流”在内的6个方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时代大背景下的音乐产业变革成为本次报告关注的一大重点。
数字音乐产业独占鳌头
从核心层音乐行业市场结构来看,数字音乐产业独占鳌头,约占核心层规模比重75.5%。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PC端音乐市场规模为51.2亿元,同比增长17.4%;移动端音乐市场规模为33.8亿元,同比增加10.9%;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为406.2亿元,同比增长10.8%。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4.78亿,同比增长5.5%,网络音乐企业数量激增至1034家,增幅49%。由于在线演艺商业模式的发展,未来PC端音乐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快速增长,电信音乐增值业务与移动音乐App的结合也会更加紧密。
付费直播模式成新亮点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实体唱片产值规模约为6.15亿元,较2013年下降约5.4%,黑胶唱片的销售量却逆势增加。实体唱片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粉丝经济上,其音乐传播载体的角色从之前的大众传播者向小众收藏品功能转变。与此相反的是,数字音乐的消费用户得到进一步增长。2014年数字音乐用户规模约为4.78亿,较2013年增长5.5%,高于我国同期总体网民规模的增长率,其中移动互联网音乐用户规模约为3.66亿人,增长率为25.9%。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音乐演出行业出现了新的亮点。“付费直播模式”成为2014年行业中备受关注的全新商业模式,自此,视频流媒体也加入了抢占演出市场份额的阵营。
版权保护规范化迎新机遇
2014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版权许可收益达到1.3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36%,其中网络新媒体收入呈现明显的增长,增长比达到203.94%。值得一提的是,在线KTV虽然进入快速增长期,其音乐版权管理却仍属空白。但从整体趋势看,2014年中国音乐版权经纪和管理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大数字企业在版权争夺上纷纷投入巨资,为音乐平台付费模式的建立和版权保护规范化带来新的机遇。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卡拉OK行业经营出现下滑。
本次音乐产业报告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数字化、移动化、交互式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倒逼音乐产品或服务商做出根本改变,数字音乐产业将逐步与音乐演出产业、实体唱片、版权经纪、音乐图书出版等行业的原创内容行业发生关联,加速各类音乐产品或服务实现“原创—展示—体验—产业化”发展,极大地打破原有产业价值链,实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平台化经营。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