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提琴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清流编织琴弦上的梦打造“大提琴之乡”

清流编织琴弦上的梦打造“大提琴之乡”

分享到 |
日期:2015-11-18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热老师  浏览次数:

清流编织琴弦上的梦打造“大提琴之乡”


  记得,小时侯没有条件接触,第一次听中央乐团演奏交响诗《嘎达梅林》时,就被大提琴那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所迷倒,从此爱上大提琴,那时我是高中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后,从盛行的《红色娘子军》三段独奏曲开始,收集越来越多的大提琴CD录音,最令人兴奋的当属有机会听到杜普蕾的《殇》、圣桑的《天鹅》、贝多芬的第三和五号大提琴奏鸣曲以及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六组曲》了。当然,现在对大提琴的热爱,我心依旧,而且发现人越成熟,越喜欢大提琴浑厚、沉稳、深情的音色。  


  然而,对大提琴宛若天籁的旋律和典雅的魅力,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在听了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演奏、王连三创作的《采茶谣》。因为,这部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名作,让大提琴说中国话、讲东方的故事,每一个音符都给人无限的思索和回味,给你带来精美绝伦的艺术享受,是那样地情不自禁和刻骨铭心,而深深地留刻在记忆中。  


  大提琴家王连三的家乡在清流,是“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多次举办国内顶级的大提琴演奏比赛、有支高质量的百人大提琴演奏团队、誉称“大提琴之乡”。我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去。今年孟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随采风团走进清流,感受“大提琴之乡”浓浓的琴韵,便有一种亲近感和莫名的兴奋。  


  一  


  巧的是,走进清流,我们下榻的龙津国际大酒店,前面就是音乐广场,到过这里的人们都会看到。  


  我看到的音乐广场,果真不错。广场入囗处,有一面长方形的石碑墙,正面刻着“王连三音乐广场”七个大字,背后凿刻着王连三简介和《采茶谣》五线谱。在广场中央,立着王连三的铜塑像,右手拉满弓息在第四弦上,左手食指定格在揉弦姿态,侧身怀抱大提琴,动作好似亲吻他心爱的大提琴,真挚而感人。自然,广场显得出奇的宁静,所有的暄哗都被淹没了,只有那稳稳约约的从大提琴第四弦上发出的低沉音响,不时像是从天际传来,充满着音乐温馨。据介绍,清流音乐广场平时多做演出用,一些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经常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和文艺演出。看得出,广场成为清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把清流抬到了一个很瞩目的位置。  


  没想到,“王连三音乐展览厅”就在龙津酒店第三层楼,让我实实在在品读一番。在这儿,收集了我国音乐界的领导、著名人士、国际友人的题词和信件;收集了专家学者、亲朋好友、学生同事怀念和回忆的文章;收集了王连三从40年代到80年代实践音乐的史料和生活学习的照片。这些“亲见、亲历、亲闻”的材料,具体真实地记载了新中国大提琴教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王连三老师的成长道路、创作思想、教研成果、人品师德和生活作风,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这位平凡而杰出的艺术家的生活轨迹。  


  “从艺六十载乐音谱人生”。王连三老师一生执着的追求真理,相信共产党,热共产党,1984年,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对民族的自尊自信、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舍身忘我、对同志的宽厚真诚、对教学的乐育英才、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生活的甘于淡泊,都令我们赞叹不已。   


  展厅中收集的王连三老师部份音乐作品、教研成果和教学照片,可以看出,他在担任教学、创作和教学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在创作上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大提琴乐方面获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提起大提琴作品,自然会联想起自17世纪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不少作曲家为大提琴创作乐曲。至于18、19世纪的作曲大师们,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贵的是,王连三老师显示出了对大提琴文化的远见和历史的思考。在1950年,参加“欢迎世界民主青年联盟音乐会”,小提琴独奏家马思聪,歌唱家郭兰英都参加了演出,演出十分成功,然而,王连三演出后心中一直无法平静,因为音乐会演出节目都是自己民族的作品,唯独他演奏的两首大提琴曲是外国曲目,他再三问自己,大提琴能不能有自己民族的曲目呢?民族自尊心促使他不断深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愿望欲加强烈,他下定决心填补这块原属于空白的领域。尝试着把贺绿汀的钢琴小品《摇篮曲》和洗星海的独唱曲《黄水谣》移植到大提琴演奏上来。1952年,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采茶谣》。乐曲注入了作者的感情,是一首鲜明的福建地方色彩和清流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采茶谣》优美婉转的旋律,明朗、乐观、自信的音调和那欢乐的节奏,不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演奏技巧上都是一次创新,感动了所有的听众。当时,周恩来总理听完了这段音乐后赞不绝口,并鼓励大家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体现民族风味的作品来。在总理的鼓舞下,王连三更加坚定走民族化创作之路的信心,默默地耕耘着,为中国大提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展厅与王连三作品的美丽邂逅,有幸拜读和吟唱了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大提琴协奏曲、组曲、重奏曲;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作的大提琴练习曲和教学曲集。他创作的大提琴曲不仅富有技巧性,而且有很强针对性,从《采茶谣》到《往事》、《读报童》、《永远的怀念》、《相逢在北京》;从幼儿入门的组曲、奏鸣曲到创作和改编大量的中国民族化大提琴教材。通过这些乐曲,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情和眷念。特别是,1954年12月26日,他为家乡写的《我亲爱的家园》思乡独唱曲,就是对故乡山水富于诗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家园、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在王连三历年著作及科研成果中,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是,王连三老师在生命最后时刻,病床上完成的《往事》,以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的作品风格,表达浓重的感情色彩、完美的演奏技巧,成为再次超越自我的一首优秀大提琴独奏曲,被定为第一届全国艺术院校青少年大提琴比赛青年组必赛中国作品。应该说,他创作作品数量之大,风格之多样、题材之广泛,属国内首屈一指,也是给清流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走进“大提琴之乡”清流,算是记住了王连三老师,那是给“大提琴之乡”留下不可抹掉的印记。   


  二  


  王连三老师受到的尊敬和热爱,非比寻常。  


  早在1981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音协创作和表演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王连三大提琴作品音乐会》,这是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完全以中国作品向听众介绍大提琴的演出,唯王连三老师方能享此殊荣。它在继承与借鉴上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是对大提琴民族化的一大创举和贡献,引起了首都音乐界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记得,我在查阅1982年王连三老师创作的《风雨童年》时,了解到,当时举办这个音乐会的目的,在中国音协一份关于“音乐会座谈会”记录稿上记载:“学习王连三老师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为音乐界更加关心大提琴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促进作曲家创作演出更多的中国大提琴曲,向音乐院校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教材。”提出了把大提琴融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海洋,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这个大课题。  


  因此,近年来,清流打造“大提琴之乡”,得到中央音乐学院积极支持,为“大提琴之乡”增添一份神秘与庄重。说确切些,学院在清流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1996年12月8日,中央音乐学院专家来清流举办“纪念王连三先生诞辰70周年音乐会”;2011年2月18日,中央音乐学院和厦门大学专家举办“纪念王连三先生诞辰85周年音乐会”;2012年夏天,爱琴音乐国际弦乐夏令营交流团在清流开展交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8月15日,全国各地的大提琴选手齐聚清流,参加为期8天的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成为清流一张名片。  


  “爱琴杯”大提琴比赛是全国顶级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2004年以来,“爱琴杯”比赛已在北京举办三届,因为2008年北京办奥运,才移师大连举办一届。“爱琴杯”赛事声名远播,一些媒体也作过大量相关报道,我一直有极为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听到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在清流举办的消息,就想亲临体验,只是苦于琐事缠身,未能如愿。这次到清流采访,仿佛亲临比赛现场,同样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之中。从音乐表现中入手,解读清流打造“大提琴之乡”的历程,确实是一条可取的捷径和办法。  


  清流的第五届“爱琴杯”比赛,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清流县政府主办。正如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在比赛开幕式上说的:“清流是革命老区、英雄的红土地,从这里走出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清流是块热土,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勤劳智慧的清流人民创造的民俗音乐《十番锣鼓》、民俗舞蹈《五经魁》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还是中国大提琴创作民族化开拓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王连三教授的故乡;清流县委、县政府高度尊重和珍爱人才,充分保护发挥艺术名人的资源优势,在大提琴人才培养、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清流文化软实力,营造文化繁荣发展的好环境,特别是热情好客的清流人民对高雅音乐的渴望令人感动。正因为如此,中央音乐学院坚定地把第五届大提琴比赛和艺术实践基地放在清流,相信通过与清流的精诚合作,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很简单,因为清流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选址在山区清流县举行,与清流的“清”山“流”水一起咏叹!是众望所归。  


  清流的“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受到全国大提琴演奏者、爱好者广泛参与,约有200人参赛,是这项赛事开办以来,首次以纪念我国著名大提琴家王连三为活动内容并指定相关参赛作品的“专届”比赛,并首设了“王连三作品演奏奖”等奖项,以褒奖鼓励演奏中国原创作品。比赛包容性极强,不仅分非专业组和专业组,还增设重奏组以及成人组进行比赛,并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取消年龄限制。在认真梳理和总结四届比赛的优缺点后,本着逐步提高,又尽可能扩大参赛面的原则,修订了比赛章程。最明显的变动是:不论是非专业组或专业组,一定自选中国作品一首,参赛选手均需要有钢琴伴奏,进一步提升了本次比赛的艺术水平,又为非专业大提琴手提供展示竞技水平及进行业务交流的极佳平台。透过比赛,既看到了我国大提琴的普及程度,也显示出我国大提琴教育在各地的水平。  


  如果说,比赛是中央音乐学院积极开展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那么,作为清流不仅为普及高雅艺术作出积极贡献,也为清流发现和培养具备音乐天赋的青少年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赛营造出了清流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清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清流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获得意想不到的社会反响。应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打造“大提琴之乡”的现实意义,其意义是深远的。  


  当然,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平,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冠之于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那境界一定是很高了。意味深长的是,接着,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办公室与福建省清流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据了解,每年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办公室组织师生到清流进行示范授课、教学演示、音乐论坛;组织安排一定数量的师生实践演出和比赛;委派音乐专家、教授、评委、演奏家参加艺术节活动,把实践基地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课堂和舞台,为清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清流实现“大提琴之乡”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人们说,清流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季温婉,夏季热情,秋季成熟,冬季刚强,如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在这里,飘出四季美妙的音乐,这话一点都不假。  


  三  


  当了解了清流打造“大提琴之乡”的进程,就不能不被那些为了塑造这个品牌,进行了艰辛而又卓有成效而努力的人们所感动了。当然,一路走来,也给了我们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很多启示。  


  到清流采风,我们首站来到县文化馆。那天是星期五,我们赶早到县文化馆时,王远生老师早在馆里等候我们,丝毫没觉得今天与往常有什么两样。2000年,县文化局王远生副局长退休后,和往常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星期五都要到县大提琴培训班教室看一看,为第二天的大提琴培训班上课作些准备。20多平方米简扑的排练厅,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厅和工作室。除大提琴和低音贝斯大提琴外,锣鼓、扬琴、萨克斯、吹拉弹奏,专业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曲谱、谱架一应俱全。很难想象在这山区县与大提琴联系在一起,  


  与大提琴培训班联系在一起。  


  据文化馆馆长介绍故事。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赴苏区慰问团到清流慰问演出,需要一个儿童演员,当时在城厢小学上学的王远生光荣选上,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文艺事业。从此,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县宣传部、越剧团、清流一中,从事文艺创作、组织、教学工作,用音乐谱写了他的音乐人生。七十余年来,他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执着和努力,创作歌曲、歌剧、器乐曲、舞蹈音乐和戏剧音乐1000余首,有100多件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或发表。同时,创办“劲松合唱团”、“清流县退休干部合唱团”,策划了近20年的春节团拜音乐会,评为优秀宣传员、优秀辅导员、省音乐教研先进工作者,被评为中国民管乐考级优秀教师,工作还被公安部嘉奖。看得出,王远生老师仅是为清流打造“大提琴之乡”这一群体中的一个优秀代表。周围陪同我参观的县文化馆和文体局同志,他们对大提琴的祟拜,对音乐的理解,对家乡的热爱,都是那样地情不自禁和刻骨铭心。看得出,  


  他们为打造“大提琴之乡”,进行了艰辛而又卓有成效的努力,用行动默默地去书写让古城值得骄傲的历史。  


  他们给我介绍“大提琴培训班”的故事。  


  清流大提琴培训班是在县委、县政府倡导下,2011年7月成立的。现有教师5名,学员百多人。每周五、六、日晚上分班次上课或在王连三广场、九龙广场演出排练,培训班成立不久,创作并演奏的《韭菜开花》,即被入选第十一届福建音乐舞蹈节。据介绍,平时,县培训班每次请福建师范大学的大提琴老师,就像专业生那样上练习课,同时吸引了众多大提琴爱好者前来聆听。课堂上,以图文讲解、现场示范演奏的形式,介绍了大提琴的构造、演奏特点以及名家、名曲作概要,还与学员互动,找出学员在演奏方面的不足并予以点评,还与县里的大提琴培训班学员们一起现场演奏,提高学员的大提琴演奏艺术能力。大提琴培训班的教与学,在清流是丰富多彩的。  


  好政策必然产生好结果。为了大提琴艺术培养从娃娃抓起,除了文化馆开设大提琴公共的培训班外,全县又在实验中学、城关中学、实验小学、城关小学四所学校开设大提琴课,从小培养大提琴爱好者。目前,近200人在校生学习大提琴,所有器材与培训费用均由县里支持。王远生老师介绍:“琴课从初学者基本功开始进行规范化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着独到的完整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使学生在大提琴学习的初级阶段就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提琴优雅动人的旋律,或许这是他们对音乐的第一个选择,他们不知道这个选择会不会成为自己的一生追求,但从那天开始,大提琴把他们和音乐紧紧连在一起,这一练就是几年。   


  为解决师资难题,两年前,清流县组织县城一些音乐老师在县文化馆学习大提琴。为提高师资质量,今年2月,县里又送6名学习了两年的大提琴音乐老师,到福州培训1个月。我在文化馆大楼三层走廊,遇上实验中学肖老师,她说:“我的专业是钢琴和声乐,因为我特别喜欢音乐,所以,大提琴我也坚持学下来了。”现在清流县实验中学的课堂上,她又成一名大提琴老师。肖老师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在课堂下,瞬间转化自己的角色,她又依然是一名大提琴学生。正是有了像“学生”与“老师”这两种身份之间的这样梦想传递者,大提琴逐渐在清流县普及,教学队伍也逐渐壮大。  


  让人出乎意料的,近年来,清流将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体现“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在新建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中同步规划文化广场。我们看到,沿龙津江两侧,“神速”新建起一条全长12公里景观道,在整洁宽大的木栈道上,设计精巧的亭台,形成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美丽音符的交往空间,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华和表现音乐的舞台。  


  采访期间,晚上漫步龙津河畔,听到一段音乐由远及近,看到一群市民操着各色的乐器,吹拉弹唱。我遇上,谢水发是清流县长校镇十番锣鼓队的二胡手,他是一名普通农民,已年过六旬。每周一三五晚上,谢水发和他的十番锣鼓队都会来到龙津河畔的听笛轩,演奏属于他们的音乐。去年四月,谢水发来到县文化馆的大提琴班学习大提琴,在十番锣鼓队里又多了一个大提琴手角色。谢水发说:“多出的这一个角色,就像生活中多出来的一份精彩,这份精彩,还带着惊喜。没想到,作为一位普通农民,也有机会去培训班学习西洋的大提琴。”他又告诉我,培训班上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有学校的音乐老师、机关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民间乐队的成员、共有四五十人。正如,大提琴同班的同学童文,与兄弟在清流县街道一起经营着一家铝合金店。  


  “弓弦之恋,琴系清流”。大提琴在清流走进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凝结着厚重的情结,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增色了他们的梦想。因为,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生活更加美好。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考级视频课程

  • 铃木小提琴教材教程视频课程

  • 小提琴初级练习曲精选(修)视频课程

相关内容

  •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开幕2015-11-18
  • 世界互联网音乐大赛颁奖典礼将于11月22日桐乡举行2015-11-18
  • ​山东第六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获奖名单2015-11-18
  • 江苏第四届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钢琴大赛通知2015-11-18
  • ​江苏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获奖名单2015-11-18
  • ​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闭幕2015-11-18

更多>>推荐课程

热点文章

  • 秦立巍重逢“德沃夏克”

热门标签

秦立巍重

教材教辅

铃木大提琴教材(第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37页

isbn:9787103044841

购买价:32元

  • 铃木大提琴教材(第1、2册)(

乐器

萨满鼓

740)this.width=740">   萨满鼓,是蒙、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的棰击膜鸣乐器...

大提琴历史

  在决定要学习乐器时,大提琴是极好的选择,因为大提琴是弦乐器中最人声的音域,因而它的音色...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