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光中的诗里,台湾是抹不开的乡愁。4月20、21日晚,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音乐剧《少年台湾》将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该剧用主人公行走台湾的10个故事呈现10个乡镇的风土人情,让观众随着10首歌的旋律跨过海峡,行走宝岛,和陌生人碰撞出刻骨铭心的回忆。昨天下午,音乐剧的主创团队集结南京,提前“剧透”了这部音乐剧及其创作原委。江南时报记者 吕晶晶 文 秦怀珠 摄
10处风景展现台湾人都陌生的台湾
音乐剧《少年台湾》改编自作家蒋勋的同名作。导演符宏征告诉记者,团队从一开始就很确定要用音乐剧的形式出发进行创作,而他本人则通过类似“音乐会”的方式,一首曲子、一首曲子地呈现书中的陌生城市。
“大陆可能比较熟悉九份、垦丁还有鹿港,但作品和音乐剧都提到了笨港、丰山、西宝这样的地方,这些"小地方"分布在台湾的东部、中部,有些在山上,都是比较鲜为人知的,台湾本地的年轻人也许都不知道这些地名。”符宏征坦言,原作中二十几个不同的地方可能连台湾本地人都非常陌生。这些独立的故事搬上舞台后成为相互独立的10个风景、10段历史,用说书的方式表达。舞台上的人既是观察者,又是说书人。
如此陌生的内容,如何来打动南京观众?符宏征对此很有信心:“音乐剧里会稍微介绍地理、历史,最重要的还是故事中蒋勋的关怀和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被传达出来,也会得到共鸣。”据介绍,虽然舞台和布景都很简单,就像是用四大块坡道整合出来的空间,再给每段故事配上投影,结合了戏剧、舞蹈元素之后,最终会形成一个丰满的影响。
演员演绎出原作者自己的行走故事
剧中,歌手殷正洋扮演了多个角色,其中就包括少年蒋勋本人。采访中殷正洋感慨,演绎一个相识多年的人和他的作品,让自己压力很大。他说:“蒋勋第一次要来看彩排的时候,有些人前一晚都失眠了,但是离开时他宽容地给了每个演员一个深深的拥抱。他说,一个作品变成音乐剧的话,就是一个全新的作品,即使自己很想指导也不应该插手或涉入。”
这份宽容几乎能让每个人释然。据说,李安导演拍摄《断臂山》时,当时的作家在磨合中让他“吃尽苦头”,在蒋勋看来这对创作者而言几乎是折磨。而让蒋勋“放手”的音乐剧版《少年台湾》,尽可能保留了作者的内在情感。
“我们希望能用音乐表达蒋勋对这些地方的情感,如同他所说,看完他的书,放下书就能提着包包出走,切实地接触那块土地。”导演符宏征及其团队想传达的,就是这种“少年台湾”的精神:有行动,永葆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即使有多大的痛苦、悲伤也不沉溺,很快地放下、出走,随时可以上路。
主演殷正洋“剧透”了一个细节,他所扮演的蒋勋在学校是美术老师,担任过美术系系主任很多年,有些故事就是他带着学生走动的过程,另一些则是他以画家的身份行走的地方。“他有个习惯,听到一个地名很特别就想去走一走,或者学生住在哪里、谁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他都可能想去那个地方看看。”殷正洋评价:“他是个很行动派的人,假使他坐在台南一个古老巷道的小吃摊,也许他会观察小吃摊的老板怎么做菜。他特别喜欢某些风味的东西,对人的观察比较深刻,喜欢关注人和人的生命背景。”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