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意、法、德、英之外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合唱作品,只听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应该还有少量波希米亚地区的,波兰的恐怕之前想都没想过,所以4月19日波兰八度古乐合唱团在中山音乐堂的《巴洛克的光辉》音乐会,算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中欧国家的早期声乐作品。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当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初在那些欧洲音乐大国生根发芽的时候,波兰音乐的发展脚步也出现了迟滞,依旧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风格,这便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古老韵味,同我们所熟悉的意大利等同时期的合唱作品大异其趣——或许听来不是特别舒展,但却有着足够悠久的感觉。八度古乐合唱团很好地复原了他们所演唱的那些作品,不论你对作品本身是否喜欢,他们的演唱都是十分出色的,这一点必须肯定。
在国内上演这样一场音乐会,对于主办者来说同样是非常大胆的一个尝试。首先,作曲家全部闻所未闻,泽兰斯基、米尔捷夫斯基、佩吉尔、戈尔齐斯基、莱奥波利塔、格莫尔卡……其次,曲目全为宗教题材,诸如《普天同乐》《神之天使》《大弥撒曲》《纯洁圣母》《神圣之名》《受福之人》等等,这便为许多听众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欣赏?我一向认为,对于古老的音乐,最好从历史的角度入手,而欣赏这样一场音乐会,实际上就是在聆听历史的声音,抱着这样的心态,至少会增加几分情趣。
八度古乐合唱团的整场音乐会没有中场休息,羽管键琴除了伴奏,还有一些独奏段落作为合唱的间歇或引导,八位演唱者的歌声在各个声部之间交织,融合为坚实的整体,并随着一首接一首作品的展现,构成了一个仪式的全过程。八度古乐合唱团在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糅合了尘世的情愫。就这样,随着羽管键琴的跳动琴音,来自波兰的合唱表达出了质朴与真诚的信念。
这场音乐会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接触波兰音乐历史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对我个人来说,可以从中搜寻到有关潘德雷茨基为代表的现代波兰音乐家音乐渊源的点滴。在音乐会之前,乐团的艺术总监(男高音)介绍了波兰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古都克拉科夫大教堂的音乐家对于波兰音乐的贡献,这或许比作品本身更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加演的两首清新的、颇具现代流行风格的英文歌曲,将音乐会引向高潮,这并不出人意料。其中一首的曲调非常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歌名。这两首歌不仅展示了八度古乐合唱团演唱风格的另一面,也由此带着人们从古代瞬间穿越回了现代。期待他们下次再来开音乐会,能多唱一些此类歌曲以及其他国家的作品。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