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剧院:国家话剧院经典原创话剧《伏生》即将隆重上演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在舞台上直接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语言艺术。话剧直接通过语言和身体作为传播工具,用最接近人本身的交流方式与观众交流,借以传达思想和情感。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合肥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惠而浦之夜”——国家话剧院经典原创话剧《伏生》将于6月25日、26日在合肥大剧院隆重上演。
话剧《伏生》是由国家一级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导演,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一级编剧孟冰编剧,著名演员侯岩松、涂松岩等担纲主演的话剧。
·剧情简介
秦博士伏生饮读儒家诗书,浸润大儒精神,随性不羁且喜好品酒,深得秦始皇厚爱;当朝丞相李斯主张法家之道以制度推进辅佐治国,极力反对儒家学术,得到秦王支持。为将大秦文化一脉流传,废黜其他所有文化门派,下令焚烧儒家经典。
伏生为让《尚书》等儒学典籍传承发扬、逃脱焚烧之祸,闭门数日不见。李斯登门焚书,伏生竟反常通力配合,招致家人不解鄙夷。伏生之子勃更与其划清界限,一怒之下离家而去。
子勃及众儒因不满制度禁锢,出言诽谤秦王及统治思想,招致秦王下令“坑儒”,子勃趁乱逃回家中。引得李期带兵追至伏生家,伏生承受巨大压力,为保守“秘密”只得交出子勃。其妻闽姜含恨而死,其女离他而去,家门沦至惨淡。
以个人生命扛起文化坚守的伏生流落街头,伪装疯癫外表以苟活。秦灭汉立,李斯被奸臣所害而招致处死之罪,行刑前伏生与其再度相遇,二人回望一生惆怅,唏嘘不已。此时伏生道出惊天“秘密”,让李斯惊恐万分。
·导演王晓鹰的话
《伏生》,由伏地而生到挺立于天地,这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文化状态,它显示了生命的坚纫,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伏生保护《尚书》,无论用何种方式都只是传奇而不是戏剧。当他仗着天赋异秉将诗书典籍与自身生命融为一体,却又为此而坠入“要书”与“要命”的诡异难题之中,当冲突从外部对抗转为自我角力,生命困境中的极端抉择才真正显现出戏剧应有的文化意义。
伏生虽为一代儒家宗师,却有着“大文化”的胸怀,他追求的文化境界是“饮百味美酒读百家诗书”,他在“焚书坑儒”的朝代,力尽磨难保护儒家典籍,到了“独尊儒术”的时代,他却陷入了更深刻孤独。《伏生》的焦点即由个人生命体验扩大到了对“文化”的思考。
当生命承载了文化,生命便有了特别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有了坚守与隐忍,有了困境与抉择,有了难以承载的剧痛,有了放射异彩的荣耀┄┄。其实,生命只有承载了文化,这个生命才有资格称之为“人”。
·评论摘要
伏生悲怆的感慨中道尽了文化与人的关系,在极痛中发出对人生选择与意义的拷问,震彻心灵。——《人民日报》
话剧《伏生》震撼了观众。它不仅为大家奉献了为拯救《尚书》而苟活的历史人物伏生,还为话剧《伏生》找到了准确、贴切、精湛的戏剧样式:在话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探索上迈出了新颖而坚定的步伐。——《中国文化报》
《伏生》是一部具有史诗感的话剧;《伏生》精微呈现出“中国范儿”的戏剧叙事美学;《伏生》让具有中国文化关怀的观赏者拊膺感喟,让善于历史联想的人们浮想联翩。——《中国艺术报》
·学者评述
《伏生》是一台思索文化传承真谛、弘扬文化灵魂的戏剧舞台艺术力作,文化元素丰厚,舞台艺术上横溢着可贵的创造意识。《伏生》给青年观众又上了一次尊重文化传承、尊崇文化灵魂的哲思课,艺术上有创造性,拓宽了观众的艺术审美视野和胸怀。——徐晓钟(戏剧教育家,导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伏生》超越了中国话剧民族化以往的实践,丰富了中国话剧现代化当今的努力。——李春喜(戏剧评论家)
《伏生》从剧本到演出已经相当完美成熟了,民族戏剧不再是局部的、一招一式的东西,它的美学已经被吃透了,已经能够很自然地、没有负担地嫁接于各种形式。——黄维钧(戏剧评论家)
《伏生》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这是一出能够代表国家话剧院形象定位和专业水平的大戏。——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这部戏是一个有独特价值的戏,体现了当代中国话剧的理想呈现方式和中国国家话剧院最高的艺术水平。———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研究室主任)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