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多明戈《西蒙·波卡涅拉》中王者归来
多明戈被国际媒体誉为“歌剧之王”、“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和“近代最伟大的歌剧艺术家”。截至2015年,他在3700余场演出中出演了146个角色,录制了100多部唱片、多场音乐会和四部歌剧电影,赢得过九届格莱美奖、四届拉丁格莱美奖和两届艾美奖,这是历史上任何著名歌剧演唱家所无法企及的数字。让我们一起期待他在国家大剧院《西蒙·波卡涅拉》中的再度“归来”!
多明戈演出《奥赛罗》
多明戈声乐大赛——初见其人
作为国际重要的声乐比赛之一,多明戈声乐大赛于2012年首次来到中国。作为第二十届大赛的东道主,有机会让中国声乐迷们能够在家门口观摩大师级的声乐比赛,近距离发现不一样的多明戈:导师、大赛创始人、评委主席、指挥……感受到了在大幕之后,聚光灯外,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歌唱家和歌剧新秀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为世界顶级歌剧院和艺术机构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多明戈。
声乐大赛上作为评审的多明戈
“我很清楚,对年轻歌唱家来说,仅有才华是不够的,受到歌剧院经营者、经理人、选角总监、指挥和舞台总监等人的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人可以进一步推动他们的职业生涯。我非常关心声乐大赛获胜者的职业生涯,并密切地跟踪他们。声乐大赛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他们,而且也归功于每年辛苦工作让大赛成为现实的朋友们。”——多明戈
歌剧《纳布科》——再闻其声
2013年5月24日,“歌剧之王”多明戈完成了自己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首秀——两场《纳布科》的表演。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时代正值意大利独立运动兴旺时期,由此他的作品更加喊出了人们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情怀,其中《纳布科》就是经典之一。剧中充满了爱国怀乡的真挚情感,和不甘奴役的反抗精神。
歌剧《纳布科》剧照
虽然多明戈大师之前曾多次来中国演唱,但第一次完整出演一部歌剧,竟是他年过七十出演的这部《纳布科》。中国观众终于得以见识“歌剧之王”在歌剧舞台上的真正风采。两场演出开票伊始便一售而空,甚至出现加座。随着年龄增长造成的声音条件的变化,多明戈由男高音转变为男中音。即使不能领略歌剧之王演绎男高音的角色将是中国观众永远的遗憾,但大师对纳布科的演绎深沉而浓厚,仍然让观众如痴如醉。
剧中纳布科有不少跪地甚至翻滚的戏份,72岁的多明戈全然不显老态,将所有的情感表演渲染到极致,其精彩的演唱更是迎来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以及欢呼,多明戈一次又一次地谢幕,最终单膝跪地,以表至情。他说:“国家大剧院版的《纳布科》展现了作曲家最希望呈现的状态,我真的动情了。”
多明戈在歌剧《纳布科》中动情演唱
相约《西蒙·波卡涅拉》
阔别两年,多明戈大师虽已年近八十,艺术生命却仍然绽放出新的光彩。《西蒙·波卡涅拉》对于多明戈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转变演唱声种后,正是西蒙·波卡涅拉这个角色确立了他在男中音领域的成功。他的中音声线富有相当的光泽和弹性,其超凡的舞台表现力和统治力几乎无人能及——充分将威尔第对人性的洞察和表现力体现出来。这也使得世界上各大歌剧院在近年争相制作了多明戈版本的《西蒙·波卡涅拉》。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版《西蒙·波卡涅拉》
本剧于1857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1880年,威尔第对这部歌剧重新修改并在米兰斯卡拉剧院再度首演,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跌宕起伏的音乐,讲述了西蒙·波卡涅拉与女儿玛丽娅·波卡涅拉曲折重逢的过程。通过13世纪热那亚的历史,表现了作曲家对于和平的向往。作曲家对热那亚的大海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绘,伴随剧情起伏与剧中人境遇、情绪的变化赋予了大海不同的音乐色彩。
国家大剧院版《西蒙·波卡涅拉》第三幕舞美效果图
NCPA 2015最强CAST
今年8月20至23日,多明戈领衔的国家大剧院版本将与中国观众见面。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西蒙·波卡涅拉》由亚裔指挥大师郑明勋执棒,著名歌剧导演伊里亚·莫申斯基执导。与此同时,享誉国际舞台的华人歌唱家和慧、田浩江将携手维托利奥·维特利、周晓琳、谢尔盖·阿尔塔莫诺夫、韩蓬、杨小勇等中外实力唱将,以强大阵容演绎这部饱含父女情深、和平向往的歌剧杰作。就像多明戈所说的那样:“每个演员都会有各自的特点,对我来说,每个剧组都是一次朋友的聚会,更何况这次和中国的同行一起同台。”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