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声乐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中华士兵》排演査明哲:十年,终于把战争“三部曲”汇成“四重奏”

《中华士兵》排演査明哲:十年,终于把战争“三部曲”汇成“四重奏”

分享到 |
日期:2015-7-8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热老师  浏览次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査明哲:十年,终于把战争“三部曲”汇成“四重奏”

7月7日,78年前的这一天,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更是民族精神新的起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迎来转折点。


今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世界主流也开始恢复“东方战场”的重要性和警示性之际,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把一部由冯俐编剧、査明哲导演、讲述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华儿女浴血河山、舍生雪耻悲壮动人的原创大戏《中华士兵》搬上舞台。


中国的话剧舞台曾被查明哲导演刷上过几抹浓墨重彩的“红”,那是《死无葬身之地》里机枪振聋发聩扫射后墙上的血,是《纪念碑》里逐渐走向忏悔的斯特科在帮助梅加耕地时斜斜洒下的残阳,也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兵婀娜身子外笔挺军装上的肩章……


十年后,査明哲导演终于圆了个梦:在执导过萨特等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后,他把冯俐编剧的讲述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华儿女浴血河山、舍生雪耻悲壮动人的原创大戏《中华士兵》搬上了话剧舞台,这也是中国的话剧第一次对国军抗战正面战场进行全景式的呈现。


曾经是世界名作汇聚成的“战争三部曲”;如今,由于《中华士兵》的排演,査明哲导演关于战争题材的创作,将汇成一部和谐多声部的“四重奏”。这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在今年发出的有关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强音。


2013年,《纪念碑》在国家话剧院旧址地安门的帽儿胡同排练厅恢复;次年,《死无葬身之地》云集了十余年前的原班人马,窝在地安门苦练两个月再度成功上演;岁末年初的《长夜》,则存留了地安门关于2014年最冷的几十个冬夜的记忆。似乎每一年査明哲导演都会在地安门旧址排练场待上几个月,在这个实体已经弃用、但凝聚着几十年艺术气息至今仍气韵袅袅之地依旧坚持着艺术创作。


就在这个排练场里,我们再次和査明哲导演聊起了这部正在艰苦创排的《中华士兵》。


• 《中华士兵》这部戏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 关键词:尘封 缅怀


《中华士兵》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39年的中条山,讲述的主体是抗战背景下的一群“黄河冷娃”。 当时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抗战已进行了两年。中国半壁已经沦陷,为了征服中国全境的野心的达成,日寇一次次扑向中条山,企图由此越过黄河、长驱直入西北西南,占领全部中国国土。由陕西地方军为主组成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驻守黄河北岸,誓死保卫中条山、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半壁江山。在相持阶段,日寇总是攻不破抵御的防线,失去耐心后他们终于怒不可遏地集中了几路兵力准备联合对守护中条山的国军以致命一击。最艰苦的一场战役中,千余名十六七岁、刚刚入伍的陕西“冷娃”,在完成牵制敌人任务、弹尽粮绝之后,“宁跳黄河死,不作亡国奴”,义无反顾地走向母亲河——黄河。他们吹着唢呐、吼着秦腔,走向光荣的死亡……在欣然走向壮烈牺牲的过程中,每一个闪现心头的记忆,都在坚定着士兵们殉国血耻的决心……


这段曾经被淹没被尘封的历史给予査明哲导演情感上强烈的冲击和感动,他感叹道:“这些值得永远被我们缅怀的中华士兵,为了国家雪耻而欣然决定“赴死”投黄河的史诗,我们居然因为种种原因,而让这些为了国家、民族而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沉寂地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这是至今想来仍让我们觉得有愧的。”


当他再深究那些触动的时候,从中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人格。那群人在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他们在血洗这个民族和国家的耻辱,他们的人生态度、生命的精神,生活的情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如此强烈、如此鲜明、如此撞击人性的部分恰在那个时刻空前凝聚。这种精神对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在以至于中国的将来,无疑是重要的。“《中华士兵》里所蕴含的戏剧冲突层次丰富,其中的生与死,忠与孝,光荣与耻辱,生离与死别,生命与尊严,进与退,国家存亡与个人安危,使得这部戏将来在舞台上的呈现将意义非凡。”


查明哲导演认为,《中华士兵》在强调一种重要性,如果现在的我们能察觉到这部分的重要性,再来看待我们今天生活所面临的一切,会让我们对待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时候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中华士兵》就是在我们的创作中表达这个思想,让更多的观众知道这段历史并以此感受其中的精神。我觉得对于《中华士兵》这个戏,关注点不在于史实是多么分毫毕现,关注点应该也必须放在‘中国的尊严、生命的尊严’上。”


• 《中华士兵》“首次”在舞台上呈现“全面抗战”,这有什么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自认度 铭记


“我们的创作者,包括导演和编剧,应该在历史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眼光,坚定自己的追求,检索自己,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观众以检索。”十年前,査明哲接触战争题材,十年后,仍坚定的在进行开掘。《中华士兵》的创作,也在追寻与多少年间我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表达不同的另一层面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希望在我们过去的抗日战争题材的表达上学习经验,但在同时也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处理。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欧洲战场开始时,中国已经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8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已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10年有余。从九一八开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无数中华儿女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和《中华士兵》的出现暗合的,是整个的创作环境中,对于“反法西斯”题材的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创作出的作品开始重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题材。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章,它使得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査明哲导演感慨,两年前想把《中华士兵》所讲述的全面抗战搬上舞台之初,是有一些顾虑的。然而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给导演吃了一颗定心丸:这部作品里所反应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全民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的视角,关注了全中国人民最本真、最坚毅、最传统的情怀和力量。他感怀到:“《中华士兵》的创作,让我们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用戏剧作品去铭记历史、铭记曾经的牺牲、铭记先烈,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的的责任和艺术担当。国家话剧院具有前瞻性地看见了这个故事中蕴藏着的中国人精神,提前着手创作,力争拿出一部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筋骨和中国人温度的力作。”


“不是承认度,而是自认度。”査明哲导演这样注解,对于当下我们越来越重视提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战场”,东方战场中的“中国主战场”,不是世界对于我们的认识提高了,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加深了,我们现在做的是在把本该警示人们的这一面“历史的镜子”擦亮,使我们能通过过去蒙尘的历史甚至是尘封的记忆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去,让尘归尘、土归土之后,该发光的发光。


 • 《中华士兵》在众多反应抗战题材的作品中的独特性在哪里?

• 关键词:见天地 见众生


编剧冯俐在《中华士兵》中对于这段历史的把握,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一种新的艺术结构方式、一些新的话剧舞台表达方式,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中华士兵》中,冯俐既注重写了人物,又从整体塑造出了鲜活的中国人抗战的群像。虽然是群像式,但这些人物居然都极具特点,都具备各自的性格、特点、心理、色彩、命运,这就是戏剧。


在和冯俐的一次次讨论中,査明哲导演渐渐明晰了一条创作方向:我们是在非常诗化地呈现那段历史风貌和历史生活,这在现在的戏剧舞台上是不多见的,无论是它的样式、风格还是结构,从艺术上它也充满了探索的价值。这个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体现的想法,是十年前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査明哲导演在做出“战争三部曲”的时候便有过的。


对于“战争三部曲”,査明哲导演说这其实是一个巧合。当年排了萨特名剧《死无葬身之地》后,他突然又看见了《纪念碑》的剧本,觉得很好,就做了。后来在得金狮导演奖的时候,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跟他说“干脆搞个战争三部曲”,后来经过推荐和选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水到渠成地出现了。后来在情感上査明哲导演无疑是复杂的,“战争三部曲”获得了成功,圈内圈外的口碑都很好,但一片赞誉下他其实却悄悄地遗憾着:“为什么没能有一部关乎核心主题的我们自己的作品?十年间我一直在寻找。终于,《中华士兵》来了。”


这个剧本策划在两年前,光编剧冯俐执笔开始写作便经历了一年有余,期间和査明哲导演的一次次讨论,让这个剧本“胖了瘦,瘦了又胖”。关于抗战的素材太多了,冯俐把自己扔在一堆血肉和炮火里,她自己直言把苦痛都写在了戏里,她把几百万字的资料吃到肚子里,用手捏出了三十个性格各异、背景迥然但血性共同、气节共存的中华儿女。


査明哲在拿到剧本初稿的时候,忍不住看哭了,流下的眼泪并不是轻飘飘的,而是深沉和热爱的产物。査明哲毫不吝惜对这个剧本的溢美之词,“它艰难但巧妙的与现在的许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表达找到了区别,这是不容易的。”按照编剧技巧来说,编剧的创作要把自己对于事件和时代的态度放在里头,冯俐却另辟蹊径地没有选择“见自己”,而是从题材上直接“见天地”,人物上直接“见众生”,使得《中华士兵》的态度和情怀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开阔的境地,也使得她所铺陈的苍茫大地上一个个人物显得铿锵而坚决。査明哲导演不禁如此感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片水花一儿郎。”


编剧冯俐这样写到她对《中华士兵》的创作注解:“一尊中华儿女报国雪耻的动人群像,一幅中华民族几千年战胜苦难的壮丽缩影,一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深情颂歌,一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旗帜上的绚目异彩。”


国家话剧院为此挑选了20来位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实力演员,又从北京乃至全国各地遴选了近20个青涩朴实但真挚果敢的年轻人加入创作,他们将成规模地在舞台上真实塑造人物,同时又写意描绘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悲壮。这部戏的地域背景在陕西、山西一代,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黄土的苍茫和粗粝,査明哲导演自己去了当地,请了唱秦腔最好的演员,在“走向黄河”的最高潮。满台将荡起“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的苍劲之音。


成稿日恰好是2015年7月7日,我们似乎还能听见78年前“七七事变”卢沟桥边的那一声枪响。


谨以此为纪,亦为祭。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 音乐考级、音乐教程、音乐高考名师课堂在线学习

  • 音乐考级类网络课程

  • 音乐教程名师视频课堂

  • 音乐高考和考研类视频网络课程

相关内容

  • 俄罗斯华人音乐家协会主席李歌演唱会在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举行2015-7-7
  • 国家大剧院:“样式雷”十代后人雷章宝前来探班2015-7-7
  • 中国三大男高音引领万人唱“英雄”2015-7-7
  • “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会奏响华彩乐章2015-7-7
  • 中山市“华志杯”第一届中山禁毒好歌曲大赛通知2015-7-7
  • 2015天津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7月25日至31日举办2015-7-7

更多>>推荐课程

美声唱法-意大利歌曲

主  讲:刘斯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卧龙杯第三届民声大赛赛后采访郭祥义
  •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2011年度中青年教师专
  • 华南理工大学《首届男声专场教学研讨音乐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决赛名单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拉开帷幕
  • 第八届金钟声乐北京选拔民族组视频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原创交响沈阳院声卧龙杯第天津音乐华南理工2011北京2011北京

教材教辅

意大利歌曲集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98页

isbn:7-103-01022-6

购买价:33元

  •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
  • 意大利歌曲集

乐器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