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经典音乐”不容“胡乱改编”
“重唱《黄河大合唱》?旋律和原来的一样吗?”当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听说最近有很多重唱《黄河大合唱》的演出与作品时,第一反应并不是高兴,而是立刻挺直腰杆追问“改编了多少”,脸上挂满警觉的神色。当她听到北京职工合唱团和中国音协经典合唱团原汁原味唱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黄河大合唱》是享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它痛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数十年来经久不衰,传唱至今。作为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在听闻到那些胡乱改编的所谓“黄河大合唱”时,所表现出来的震惊与气愤,是我们不难想象的。
冼妮娜在新闻中提到的那个恶搞《黄河大合唱》的小品,我也“有幸”在某卫视一档喜剧节目中见识过。在该节目中,9位年轻人参与表演,男生穿着清一色中山装,女生则是蓝布褂、黑短裙,一副学生打扮,表情严肃,像模像样。但伴随着音乐声响起,他们中有人胡乱挥舞手臂佯装指挥,有人双手悬空佯装弹琴,其他演员或张嘴或瞪眼,一会儿高高跳起,一会儿又匍匐于地。正经的表情配上搞笑夸张的动作,令包括冯小刚、宋丹丹在内的导师笑得前俯后仰。
创作者声称,他们是用喜剧的理念诠释爱国情怀。但我觉得,时而低沉凄惨、悲伤欲绝,时而宏伟磅礴、气势恢弘的《黄河大合唱》,适合用喜剧的方式演绎么?尤其是,《黄河大合唱》谱写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争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英雄气节,它表达的这个意境,绝对不适合用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表情、群魔乱舞般的状态来演绎。如此恶搞的结果,换来的却是观众刺耳的笑声。严肃的经典音乐被恶搞至此,假如冼星海先生在世,或泉下有知,也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恶搞《黄河大合唱》的案例不止这一起。网上也曾流传一个视频:一群大学生在宿舍里恶搞《黄河大合唱》,有网友封之为“激情版”,视频里“充满了无耻的笑声”。一位有识之士说得好:“光是去想想这首歌曲诞生的那个特定时期赋予它的独特意义,你就不可以去娱乐它”。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新时期的所谓“创作者”,不是因为对历史无知,而是对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缺乏敬畏,肆意将之拿来恶搞和娱乐,还美其名曰“艺术”,真让人所不耻。
被恶搞的又何止《黄河大合唱》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乐团一级指挥于海透露,有人用国歌做手机铃声、游戏背景音乐,更有人在公共场合胡乱改编,如用国歌旋律改编“炒股歌”“二奶歌”“妈妈歌”等,都是对国歌的亵渎。这更是对国歌缺乏敬畏的表现。对这类恶搞现象,各类传播媒体都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各位有识之士都应予以抨击。不然,拿什么东西支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基础价值观?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