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10月举行
作为艺术节的常设板块,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已步入第四年,今年又将于10月举行。近日,主办方公布了今年创想周的所有剧目。从10月18日至25日期间,共有14部委约作品、100多场邀约演出、50多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文化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及分会场展开。
14部作品多聚焦 传统元素与当代跨界
“扶青计划”于2012年创立,三年里先后委约了31位华人青年艺术家原创了27部舞台作品,涵盖戏剧、戏曲、音乐、舞蹈、多媒体等多个领域。
今年,委约作品从100多部作品中挑选出了14部,今年的委约作品不设主题,但创造者却大多聚焦于从传统元素中挖掘灵感。其中6台舞蹈作品,赵梁的舞蹈剧场《双下山》、青年编舞王亚彬带来了舞剧《青衣》、杨海龙的全男班舞剧《画皮》、音舞剧场《霸王别姬》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落在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诠释上,同时融入多媒体、戏剧、戏曲、装置、声音艺术等舞台表演形式。6台音乐作品形式各异,有传统的交响乐、室内歌剧、清唱剧,也有新古典电子乐、音乐电影、多媒体互动音乐装置,甚至把耳熟能详的传统民间故事融入其中。另外,还有2个装置剧场作品致力于打破常规观演关系,创造出让观众一边感受浸没在装置艺术,同时又可以观赏剧场表演的多重感官互动剧场体验。
上海国际艺术节总裁王隽介绍说,过去三年里,来自30多个国家的艺术节总监、剧场经理、经纪人、制作人观摩演出。其中16位青年艺术家的十余部原创作品,例如《雷雨2.0》、《融》等,通过“扶青计划”的平台与推介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在国内外各剧场,台北艺术节、德国贝多芬音乐节以及美国线圈等艺术节上亮相。
“扶青计划”还在过去三年内形成了一个由艺术大家组成的“伯乐群”,谭盾、杨丽萍、林怀民、田沁鑫、荣念曾等都曾来指导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今年的“大师工作坊”分别请来了国际知名作曲家郭文景对两部室内微歌剧和清唱剧制作进行指导。以当代剧场探索著称的导演李六乙、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四项国际编舞大奖的王媛媛和舞台设计师韩江也会针对年轻创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邀约展演”请来 100多台海内外作品
除了扶持创作的“扶青”板块,今年的“邀约展演”板块国际范十足,包括来自丹麦、法国、西班牙、瑞典、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的国际知名表演大师。一周时间内100多场舞台艺术节目纷纷亮相。
现代舞团“云门2”已经是艺术节的常客,今年带来的最新作品《来》由台湾青年编舞代表人物郑宗龙与黄翊分别创作的三个作品组成。而今年艺委会之一的李六乙导演将首次带着话剧作品《小城之春》来到上海;年轻创作者的作品也是“青年创想周”的重要组成。此外,中国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的《罗生门》为该团50周年团庆大戏,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参与打造,此次为本戏在大陆首演。
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带来13个经典作品构成的《无声世界四十年》。比利时音乐人策划的《一场跨越历史的演奏会》让巴赫与昆曲在六百年后进行跨时空对话、美国实验音乐家大卫与古筝的即兴碰撞《丝绸之路》,更是作品的世界首演。
此外,“创想周”还加大了全国艺术院校的参与度,将首次进行全国艺术院校辩论赛。多个表演、编导、新媒体运用相关的互动工作坊、讲座,遍布上戏校园各个场地。届时每天还会有大师讲座,包括梅葆玖、田沁鑫、张铁林、萧丽河等,以及国际剧协秘书长托比·亚茨、德国肖宾纳剧院艺术总监奥斯特玛雅的讲座。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