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艺术学院2016年研究生导师简介
军旅文学批评方向
许福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队管理研究会理事,全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军事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总参谋部作战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特邀专家。纪实文学《雄关漫道》、《最后的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第一野战军》获军队优秀图书奖;传记文学《大将许光达》、《舒芜口述自传》,长篇历史小说《西域往事》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承担全军立项课题《军队文化战斗力的生成与军队文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组织完成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管理文化保障》专业课题研究成果获一等奖,组织或独立编写校本教材10余部,论文及作品部分获奖,在军内外学界获积极反响。
谭晓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0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学硕士学位。从教以来,担任《影视剧作》、《电影结构研究》、《现代电影的结构探索》、《影视文化研究》等主干课的教学工作。电影剧本《情暖人生》获广电总局“夏衍电影文学奖”创意剧本奖。主要从事影视创作和军事题材影视文化研究,发表论文主要有《情境确立与符号创造》、《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民族主义》等。导演《今夜村里唱大戏》,获广电部优秀农村电影资助金;执导电影《焰舞天空》;参与潇湘电影集团筹拍的全国重点主旋律影片《通道转兵》;创作电影剧本《情暖人生》、《追梦人》(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蔡和森》等。
谷海慧: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文学史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在《戏剧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田汉戏剧奖论文奖”等奖项。参与国家重大、重点及一般课题6项。已出版《中国百年话剧史稿(当代卷)》、《审美与审智——当代散文文体及艺术研究》、《接续与断裂——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等专著3部。主讲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均被评为解放军艺术学院优质课程。2013年,获全军“部队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军旅文学创作方向
徐贵祥:文学系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八届作协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历史的天空》、《仰角》、《马上天下》等中、长篇小说多部,曾获第七、九、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八、十、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张志强:军事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创作方法与理论、文学叙事学、军事文学、戏剧文学创作与理论。出版《军事文学叙事学》、《军事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中国现当代军事文学》等学术著作10部约300万字。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等奖项,文章在多种学术论文评比中获奖。创作有《青年毛泽东》等长篇小说、《大会师》等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20部约800万字,及《延安第一案》等话剧、影视文学作品。
军旅戏剧影视表演方向
张 腾: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MFA培养院校戏剧戏曲影视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化奖“金狮”奖评委,全军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委员,全军“战士文艺”奖评委,全军戏剧小品大赛评委,总政群星锻造工程带教导师,总政拔尖优秀专业英才。获第十五届、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二届中国文华奖;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第五届、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一等奖;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特别贡献奖;第二届、第六届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表演一等奖。组织创作、演出的话剧曾获国家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第五届中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
刘宗佑: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执教30多年来,主要讲授《表演基础元素课》、《现实主义戏剧及其表演方法》、《形体化训练法》、《西欧戏剧》、《戏剧常识》、《社交口才》等课程。著有《形体化训练法》、《表演基础课教材》、《现实主义戏剧及其表演方法》等教材约50余万字。在专业教学中,创编形成了 “从内到外与从外到内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根据该理论创编的教材《戏剧表演基础教程》填补了国内同类教材的空白。主要代表作品有: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珊瑚海岸》、《绿十字星座》、《编队将掠过海空》等;电视剧《角儿》、《送伞》、《月牙泉》等;戏剧小品《书香门第》、《逆光》、《野战表》、《安全感》等。获全国、全军各类奖30余项。
王彦波: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表导演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军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承担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任职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担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主干课程《表演技巧》负责人,该课程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建设形成了军旅戏剧小品“编、导、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获总政院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代表作品有:话剧《结伴同行》、《空港的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雷雨》等;电影《来的都是客》、《孔繁森》等;电视剧《苍天在上》、《花开花落》、《雪震》、《武林外传》等。曾获戏剧“梅花奖”、话剧“表演金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
曲敬国: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台词教研室主任、教授;解放军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受聘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总政话剧团任教。多次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央电视台及北京电视台、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主办的晚会、大赛,担任评委、主持人、主要演员等角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军优秀教师,曾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银奖获得者,被总政治部授予“行业标兵”荣誉称号。担任《泰坦尼克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豪门恩怨》、《超人》、《三国演义》、《水浒》等电视电影主角的配音工作。
牛 娜: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表导演教研室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中央电视台全国戏剧小品大赛评委,全军电视金星奖评委,全国推新人大赛评委,全军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个人条目收入《中国电影家词典》。执教表导演教学30余年。两次被评为全军育才银奖。教学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发表论文10余篇,并多篇获奖。培养了大批颇有影响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编剧、导演的《小兵舞曲》获全军星光杯优秀儿童剧奖,教学指导的电视短剧《黄三角》获得全军星光杯短剧二等奖,参加合拍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获总政宣传部特等奖、中央电视台一等奖。主演的电视剧《擎天柱》获飞天奖。2014年获金狮奖园丁奖。
军旅声乐表演方向
彭丽媛: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荣誉称号、新西兰梅西大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作为我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其系列代表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白发亲娘》《高天上流云》《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们是黄河泰山》《珠穆朗玛》《我的士兵兄弟》《江山》《阳光路上》等,先后主演了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悲怆的黎明》《党的女儿》等,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戏剧“梅花奖”、“文华奖”、“中国金唱片奖”、“国家音像大奖”、中华艺文奖等。此外,她还率先把中国歌剧《木兰诗篇》领出国门,走向世界,并获得林肯艺术中心委员会颁发的“最杰出艺术家”奖及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颁发的“艺术杰出贡献奖”。
曲 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在歌剧《阿美姑娘》中饰演川崎,在歌剧《卡门》中饰演艾斯卡米尤,在歌剧《乡村骑士》中饰演阿菲欧,在歌剧《游吟诗人》中饰演鲁纳伯爵,在歌剧《茶花女》中饰演乔治•阿芒,在歌剧《悲怆黎明》中饰演袁思明,在歌剧《杨贵妃》中饰演赤雄,在大型多媒体歌剧《八女投江》中饰演肖伟民。
万山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教授。2010年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曾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文华表演奖”、中国金唱片奖。多次担任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中国红歌会》评委、文化部戏剧文华奖评委、全国声乐比赛民族组评委等。成功塑造过《原野》《白毛女》《江姐》《伤逝》《古兰丹姆》《洪湖赤卫队》《芳草心》《小二黑结婚》《星光啊星光》《窦娥冤》《八女投江》等多部歌剧中的女主角。
梁召今: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教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198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央电视台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金奖,2001年获全军首届“新人新作”声乐比赛一等奖,2003年获“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2012年获第八届“中国金唱片”美声最佳男演员奖。2009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11年出版个人专辑《江山如此多情》。
周 芳: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200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合唱队演员、总政歌剧团演员,2010年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曾获1998年全国“新人新作”比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2009年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在交响清唱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银环,出版发行个人演唱专辑《中国民歌精英》《东方风韵》《家好月圆》等。
李双松: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副教授。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国防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本科并留校任教,200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硕士学位班,2010年获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学位。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出版《永恒的爱恋》《东方玫瑰》等多部个人演唱专辑。
王 莹: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副教授。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三等奖、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电视文艺星光奖作品演唱金奖,中国金唱片奖、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2012年列入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曾多次参加国家部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的重大晚会,曾出访德、奥、法、意等国,是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的中国美声歌唱家。出版专辑《军营飞来一只百灵》《老师我想你》《爱在天堂》等。
刘春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2009年获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曾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全军“军营之歌”歌唱比赛获美声组第一名、文化部声乐比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多次承担国家和军队的外事演出任务,曾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曾出版《纯粹民间歌谣》《爱美之声》《视听夜宴》《天籁地语》《中国之声》等专辑。
李双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返聘)。全国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喻宜萱教授。1963年毕业后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独唱演员,1973年调入总政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94年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并担任系主任(1994-2013)。演唱歌曲数百首,发行唱片总数达百万张。曾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等专著,撰有《我是怎样唱高音的》等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首届“MTV大赛”金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999年国际音乐盛典“终身成就奖”、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国际音像博览会“最佳民族歌曲唱片”金奖。主讲的《军旅声乐》课程被评为“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孟 玲: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教授(返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毕业后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从事声乐教育40多年,曾培养出了王宏伟、刘和刚、哈辉、泽旺多吉等众多深受人们喜爱和有成就的歌唱家。曾多次担任全国全军声乐大赛评委、全国全军专业职称评委、研究生考核、答辩评委等。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研究生导师。
章荷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教授(返聘)。曾师从于温可铮教授、严玲教授、周淑安教授及匈牙利柯玛利安娜、俄罗斯达维多娃等歌唱家。1956年毕业于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前身)声乐系并留校任教。1961年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担任独唱。曾录制了《摇篮曲》等歌曲。
王秀芬: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外聘教员。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专业技术二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特聘兼课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进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1984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199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在1985年“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中获得金质奖;1987年在法国图鲁兹第33届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1989年应邀主演意大利著名歌剧《托斯卡》。曾参加许多大型演出,并在北京、天津、成都、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1993年、1995年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评奖活动中获美声组铜奖和金奖,1999年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荣获声乐表演一等奖。
潘淑珍: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外聘教员。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85年获全军中青年声乐比赛三等奖;1987年获全军第五届歌剧调演个人表演奖;1995年获第二届“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金奖;1996年获首届全国声乐比赛美声组一等奖;曾多次在大型文艺演出中担任独唱、重唱、领唱。曾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参加“平壤第十五届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比赛,荣获个人演唱金奖。曾主演过多部大型歌剧《大野芳菲》《两代风流》《芳草心》《这里黎明静悄悄》《托斯卡》及歌剧片段《江姐》等。
戴玉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外聘教员。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演唱了《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又见西柏坡》等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歌曲。曾获政府最高大奖“文华表演奖”、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日本第一届静冈国际歌剧比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比利时维尔维埃国际声乐大赛第三名、第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组二等奖、文化部首届全国声乐比赛美声组二等奖、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戏剧表演一等奖。
王宏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外聘教员。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新疆军区文工团男高音独唱演员,2003年获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曾演唱了《帕米尔的眼睛》《家乡的明月边关的雪》《大西北》《西部放歌》《花花尕妹》《当兵的男儿走四方》和《西部情歌》等多首深受听众喜爱的歌曲。1999年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一等奖,2000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2003年获中国第四届“金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2008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
王洪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外聘教员。国家一级演员。青年声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新加坡作曲家协会声乐顾问,新加坡美声音乐协会声乐顾问,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曾参演《女人心》《茶花女》及《白毛女》《江姐》《原野》等中外歌剧,出访美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培养的多名声乐学生在国内国际赛事中获奖。
军旅舞蹈表演方向
刘 敏: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首届华鼎奖“2007最受尊敬表演艺术家”、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等荣誉和称号。应邀在北京大学和国家大剧院等举办讲座、在世界美学大会等高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60余次;率领师生先后在国内外舞蹈赛事中获金奖48项;主编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等4项军内外大奖。担任“红星舞蹈团”团长兼艺术总监,率团出访欧亚20多个国家;担任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全国多项舞蹈大赛和国际舞蹈比赛担任评委和评委会主任。
吕 联: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民族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舞蹈教育协会会员。多次获文化部“园丁奖”,2011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主持完成的《中古典舞身法(中专男班二年级)》电化教材获总政院校优秀教材评比三等奖,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艺术方阵及焰火晚会、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晚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等多项大型演出活动的创作与编排工作,获得晚会导演奖、奥运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首尔国际舞蹈比赛”获金奖。
军旅舞蹈编导方向
赵 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外聘教员,硕士生导师。战友文工团一级编剧,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曾获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2000-2004年两次获“荷花奖”舞剧、音乐舞蹈诗比赛金奖,并连续两届获唯一的最佳舞剧编导奖;2001年舞剧《闪闪的红星》获“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获第十届文华奖文华大奖,并获文华编导奖;2004年舞剧《霸王别姬》获第十一届文华奖文华编导奖;2006年杂技剧《天鹅湖》获文化部十大精品工程,2007年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2007年舞剧《红楼梦》入选文化部十大精品工程并获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编导奖、文华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2007年音乐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获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编导奖。
杨 威: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外聘教员,硕士生导师。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多次担任国家、军队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的总导演、导演、编导等。1999年参加庆祝“澳门回归”晚会任分场导演:2005年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晚会排练《黄河魂》、《义勇军进行曲》;2007年担任井冈山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总导演;2008年参加第十三届残奥会开幕式担任执行副总导演;2011年担任中央台春节晚会舞蹈总监。代表作有:舞剧《红梅赞》,舞蹈诗《成长》,集体舞《云上的日子》,独舞《喊春》等。2002年舞剧《红梅赞》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编导奖、解放军文艺创作奖、解放军新剧目展演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
军旅美术创作国画方向
刘大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5年10月生于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主要作品有《漠上》、《雏鹰》、《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巴扎归来》、《小米加步枪》、《人民军队缔造者》、《人民公仆》、《雪线》等,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作品集》、《刘大为小品集》、《刘大为速写集》等。其作品多次在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欧洲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是中国当前艺术成就突出、获奖最多、影响较大的中国画家之一。
刘泉义: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副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965年5月生于河北清苑。1983年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装潢专业,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执教,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博士课程班结业。2008年12月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
任惠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人物画高研班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1958年12月生于山东莱州。1977年特招入伍,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高研班。
军旅美术创作油画方向
孙向阳: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1956年8月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油画教学和创作,担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课题画家”,创作大型革命历史油画《吕梁巾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在法国、日本、荷兰、美国、土耳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代表作品有《战地记者》、《参军》、《誓师》、《金秋》、《乡戏》、《老乡》、《迎亲》、《牧》、《打草》、《归途》、《理塘一条街》等。出版有《孙向阳油画作品集》、《当代艺术名家精品——孙向阳卷》、《素描的基本训练》。
张 利: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8年9月生于北京。1976年入伍,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型展览并获奖,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2000年获纽约“国际肖像绘画展”最高奖。出版有《张利油画作品集》、《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家——张利作品精选》、《中国著名油画家作品精选——张利》、《中国写实画派——张利》。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