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2016年10月13日,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这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对自己的评价,这也许更好地诠释了瑞典文学院授奖词:“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迪伦表示令人惊奇,并说“简直不敢相信”。他告诉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一消息使我说不出话来,我非常欣赏这一殊荣。”面对巨大的荣誉,“无言以对”的迪伦却因巡演合约在身无法出席颁奖典礼,他表示:“因为其他约定,很不幸我无法出席典礼。”尽管迪伦不会参加典礼,但他的获奖感言已送抵瑞典文学院。届时,将由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代为朗读。
音乐与诗相互交融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见苍穹”“愿你可以造一把采撷繁星的云梯,然后摘下属于你的那颗;愿你懂事时真实善良,愿你永远了解真理的方向”……鲍勃·迪伦创作的歌词犹如抒情民谣,受到听众与媒体的高度评价。而他所涉足和影响的领域远不止音乐,正如瑞典文学院评价说:“他的多才多艺令人惊奇,画家、演员和作家领域都有他的足迹。”
在达尼乌斯看来,75岁的鲍勃·迪伦是英语文学传统里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认为迪伦的作品与古希腊的经典诗歌不分高下。“如果回到2500年前,你会发现荷马和萨芙创作诗歌本身就是为了让别人聆听,也就表示这些诗歌为表演而创作,有时还会用乐器伴奏,就和现在的迪伦一样。”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诗歌来“读”。对此,迪伦自己也非常赞同,“任何我可以唱的东西,我称之为歌。任何我没法唱的东西,我称之为诗”。他的音乐与他的诗歌在精神上交融,叙事上互补。
尽管鲍勃·迪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但达尼乌斯说:“迪伦是一个极好的样本,一个原创性的样本。他是这种传统活生生的体现,50多年来,他不断地重新发明自己,重新发明新的身份。”
20年前曾获诺奖提名
迪伦诗人气质的最早显现,要追溯到他9岁那年献给母亲的贺词。母亲节那天,迪伦突然跑到母亲面前,为她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我亲爱的妈妈,我希望你永远不会变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对你说:‘喂,这位年轻的女士,母亲节快乐!’”这首说不上好的贺词,是迪伦童年所作诗的雏形,依稀有着诗人迪伦后来风格的影子。从此,写诗成了迪伦最大的爱好。
后来迪伦迷上了“垮掉派”诗人凯鲁亚克。“他只对疯狂的人感兴趣,就是那些生活疯狂的人,生活疯狂,需要拯救的疯狂,想到任何事的同时,那些疯狂的人从不觉得沉闷。”他读着诗人的诗,认为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
事实上,迪伦此次获奖并非首次与诺奖触电。1996年,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向媒体宣读艾伦·金斯伯格的推荐信:“虽然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2016年,鲍勃·迪伦凭借回忆录《像一块滚石》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当时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迪伦是最棒的诗人。”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这样评价迪伦,“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震住了。”
对其获奖争议颇多
对于鲍勃·迪伦的获奖,《大西洋月刊》则表现出并不友好的态度,发表了一篇毫不留情面的文章——《鲍勃·迪伦不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社会学教授埃里克·高迪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我非常喜欢鲍勃·迪伦,但(他获诺贝尔文学奖)还是有点怪怪的”。
不过,支持鲍勃·迪伦的人也不在少数,实际上,《大西洋月刊》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就是《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敲响诺奖大门》。作者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是一种贫民窟音乐……是鲍勃·迪伦为它注入了文学性。当然他首先是一位饶舌民谣歌手,但也认真研究过美国音乐的传统影响……他将垮掉一代的吼声与象征主义者的知识遗产结合在了一起”。作者还称鲍勃·迪伦的作品是无价的,并且拥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所以获得诺奖有十足的胜算。甚至非常直白地说,年逾70的迪伦正在和心脏病抗争,而诺贝尔文学奖规定不能给已故的作家颁奖,根据诺贝尔的遗言,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那么鲍勃·迪伦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呢?
不管怎样,迪伦已摘取了诺奖桂冠。而关于他的这些争论,正如他的那首歌一样,“答案在风中飘荡”。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