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峨县保护当地独特的打击弦鸣乐器“筒噔”
“咚、咚、咚……”竹条扬起轻击,清脆的旋律在广西天峨县岜暮乡拥里村响起。“为了3月底在三堡乡桐花节上的表演,筒噔队练得可欢啦。”村支书陆景林说。
筒噔是当地一种独特的打击弦鸣乐器。琴体由一节长50至70厘米的毛竹筒制成,中段由竹皮细丝剜起为弦,竹条击之发声。每遇喜庆之事或重大节日,村民便手持筒噔,或坐或立,边演奏边起舞。
“近年来,年轻仔外出打工,壮家传统习俗越来越淡,筒噔也渐渐被遗忘了。”陆景林说,500多人的村子,会做筒噔的,仅剩76岁的黄兴永一人。“绝不能让筒噔在我们手里失传!”2015年6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李彦达和扶贫工作队员唐红星,偶然发现了这一独特的壮族乐器,决定抢救发掘。
“越调研,越发现筒噔有料。”李彦达说,经广西艺术学院的专家甄别、鉴定,确定筒噔属竹筒琴的一种,历史悠久、极具价值,“专家建议我们再进行历史考察,把周边地区同类乐器归为一类,以天峨为中心牵头申请非遗保护。”于是,李彦达和唐红星一边搜集资料,逐级申报市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张罗成立筒噔演奏队。
“经过宣传,乡亲们对筒噔的了解和喜爱程度都提高了。”李彦达说,“不少乡亲自发到村小学习筒噔演奏,黄兴永老伯最兴奋,每到开课,都会走40分钟的山路,早早地来到教室讲课。”
村里会用筒噔演奏的年轻人多了,还成立了一支8人组成的女子筒噔队,每到演出,身穿民族服装的壮家女一齐亮相,成为一道风景。2015年,拥里筒噔还拿了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的第一名。
“专家已着手对筒噔的工艺制作、外形设计、演奏形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我和乡亲们一同期待,这一红水河壮民族的文化符号早日列入非遗,让筒噔之声在壮乡永久响亮。”李彦达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