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美声”唱响伦敦 中英艺术家齐献艺
据英国BBC中文网报道,“中国美声”伦敦音乐会于日前在中国驻英大使馆举行,中英观众欣赏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教授戴玉强等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本次音乐会凸显“中国美声”的理念,曲目以中国声乐作品为主体,包括中国歌剧选段、艺术歌曲、民歌和戏曲唱段,也有《我的太阳》、《今夜无人入睡》等意大利经典曲目,向意大利美声唱法致敬。
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澳大利亚女中音歌唱家凯特·霍登则用中文演绎了北大歌剧研究院原创歌剧《宋庆龄》选段《我愿意》。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戴玉强曾经多次赴英演出。本次音乐会中的压轴表演获得中英观众的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戴玉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源自西方的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从先天条件的角度,中国人的嗓音、方法、技巧都没有任何问题,关键在于对曲目风格的掌握,毕竟外国人从小耳濡目染。
戴玉强表示,“中国美声”也是借鉴西洋歌剧的科学唱法、艺术表现,唱好自己的民族情感,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也是本次音乐会的曲目之一。戴玉强说,民歌不是原生态的民歌唱法,而是用科学的发声方式演绎,表达的风格尽量靠近原始风格。
“因为美声唱法是剧场艺术才能体现自身魅力所在,不用麦克风。”
他解释,民歌很自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西洋唱法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发展,相应的文化表现形式、剧场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美声、中国的科学唱法还有很大的发展。
戴玉强告诉记者,西方歌剧早已系统化,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声乐学派,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更多的是农业文明,在现代文明上是落后的,还在追赶中。
“制造业也好、工业文明也好,这些都在追赶,在艺术上做了什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
戴玉强说:“美声的意思就是美好的声音,我们希望有中国的美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是流行唱法,是电视艺术,网络语言,而我们是剧场艺术,用这种特有的语言来诠释中国好声音”。
戴玉强透露,北大歌剧研究院与英国一些高校已经展开有交流,共同排戏、演戏,之后会有更多的合作。必须国际化,才能有自己的学派。
尽管如此,他认为仅有歌唱演员不够,还需要有伟大的作曲家、剧作家、导演、制作人,通过制作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歌剧,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美声学派的国际化。
“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普契尼、韩德尔、韦伯这样伟大作曲家,和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