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正在上海火热进行中
由上海交响乐团(以下简称“上交”)主办的首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正在沪上火热进行中。
刚刚结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24名选手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帕格尼尼、莫扎特及伊萨伊的三部小提琴奏鸣曲,外加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2个乐章,争夺至多18个进入半决赛的席位。曲目量之大,为国际同类赛事罕见。“这次的比赛,光看四分之一决赛就发现曲量十分庞大,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还考验了选手的体能。竞争很‘残酷’。”现场观赛的上交中提琴演奏员郭玮琦说。
作为全球首个由职业交响乐团创办的国际小提琴赛事,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不仅依托上交的海内外资源,为选手后续的职业发展点灯铺路,还充分点燃了上交本团乐手的“主人翁”热情。在半决赛和决赛两个环节中,入围的参赛选手都将与上交乐队同台。四分之一决赛时,不少上交演奏员就争相来到现场观摩,一睹选手实力,为日后合作提前“备课”。
观摩同时,他们也加入上交设立的比赛乐手点评机制中,“改行”当起评论员,妙语连珠。身为职业演奏员的他们,用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解构”选手的表现,将一场专业赛事“翻译”给普通爱乐者。
半决赛中将和参赛选手合作的上交小提琴演奏员苏婷和大提琴演奏员黄北星对选手的观察细致入微。“我在半决赛中和选手的合作,要演奏十八遍!每个人对曲子的处理都不同,这对于乐队,指挥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选手技巧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我会更关注他们临场控制的能力,因为比赛考验的就是心理素质。当然,作为上交的一员,我们一定会尽力服务好选手,让选手发挥出最好的状态。”苏婷说。
而从职业演奏员的角度,黄北星则带着技术、乐感、作品表达等“考题”盯着选手的一招一式。“其实选手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到极致了,很难发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从欣赏角度的来看,这次选手表现出的造诣也很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阳刚,有的细腻,体现出国际上各个不同学派,学院的风格。”对于这些舞台上的未来之星,黄北星也给出建议:“本次比赛,选手大部分都在独奏领域,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奏家,必须要懂得如何与乐队配合,很高兴看到这次比赛添加室内乐环节,全方面测试演奏者的状态。这能提高他们在合作上的能力,也是需要选手去下功夫的地方。因为舞台上不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人。独奏和乐队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相互依存。”
乐团小提琴演奏员潘沂也抱有同样的观点。她说,“乐队和独奏合作,其实更考验乐手的能力。因为独奏每个人的风格和处理方式都不同,乐手要紧跟每个乐句的走向,合着独奏呼吸的节奏。再加上指挥,达到三方融为一体的效果。”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