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开票
演出时间: 2016.08.03 - 2016.08.07
演出剧场:戏剧场
演出时长:约190分钟 (包含中场
日期/场次:
2016.08.04 周四 19:00
2016.08.05 周五 19:00
2016.08.06 周六 19:00
2016.08.07 周日 19:00
演出介绍
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堪称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该剧脚本由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三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一脉相承。
《费加罗的婚礼》以幽默谐谑的笔调对当时贵族制度下一些荒谬的社会习俗和现象进行了有力讽刺,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处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平民百姓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整体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虽然是反对封建的严肃主题,却具有强烈且极富张力的喜剧效果。
作为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维也纳伯格剧院,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但是由于此剧题材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来说过于先锋前卫,导致一些贵族大为愤慨,虽然皇帝本人极为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此后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该剧的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国家大剧院版《费加罗的婚礼》于2013年8月15日首演,首轮演出即创造出票房奇迹。被评价为“亚洲管弦乐团中演出该剧最为出色乐团”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将在本轮演出中再次展示他们对于莫扎特作品的独特诠释和精湛演奏。
国家大剧院版制作的舞台风格古典优雅之余不失活泼诙谐,原汁原味展现塞维利亚城市风貌,充分体现原剧精神,给观众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作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脚本: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出品/制作:国家大剧院
主创
指 挥:吕嘉
导 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
舞美设计:朱利亚诺·斯皮内利
服装设计:伊莱妮·蒙蒂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编舞/复排导演: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
主演
费加罗:托马斯·塔策尔、梅杰
苏珊娜:黄英、袁晨星
阿尔玛维瓦伯爵:亚历桑德罗·卢昂果、张扬
伯爵夫人:周晓琳、宋元明
凯鲁比诺:石琳、王念
巴尔托洛:关致京
玛尔切利娜:张卓、付茜
芭芭丽娜:李欣桐
巴西利奥:李想
安东尼奥:王翀
唐·库尔齐奥:梁羽丰
剧情介绍
伯爵府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正当费加罗欢天喜地地在准备婚事时,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婚房是不怀好意,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曾经假惺惺地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
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尔切利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尔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正是报仇之时。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鲁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作曲家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至1791年12月5日),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自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孩提时代的他就开始进行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的足迹遍布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莫扎特还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他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和彬彬有礼的优雅态度,都让当时的王公贵族分外喜爱,他们经常抱起幼小的莫扎特亲吻他的额头和脸颊,而莫扎特也成为了大众心目中“天使”的化身。
顶着头上耀眼夺目的“音乐神童”光环,莫扎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772年,16岁的他终于结束了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8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作曲家。莫扎特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和即兴创作能力,为维也纳音乐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莫扎特在1781年结束了与主教的雇佣关系,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从此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虽然父亲劝他与主教重归于好,但莫扎特坚定地回绝了。他在信中回复父亲说:“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于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莫扎特后期的生活是贫病交加的,甚至经常需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他的作品中却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忧伤。他的音乐风格典雅秀丽、轻松无忧,每个音符都如同水晶般玲珑剔透,洋溢着如同阳光一样温暖的生命力,仿佛是莫扎特在“噙着泪水欢笑”。1791年,莫扎特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维也纳,年仅35岁。
莫扎特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75部作品,其中歌剧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创作有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及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五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是中国歌剧合唱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场的演出,用自己的声音和热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与《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魔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歌剧的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观众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坚持参与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积极策划和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同时进学校、走社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为逐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将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海外。他们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2015年9月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骆驼祥子》巡演。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与合唱艺术结缘,与歌剧表演艺术结缘,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弦外有声”为主题的2016年至2017年乐季中,乐团将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战争与和平》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郑明勋、吕绍嘉、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哈努·林图、汤沐海、张艺、李飚等指挥家带领下,与郑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宁·科瑞格鲁德、王健、吴蛮、张昊辰、陈萨、秦立巍、杨天娲、宁峰、吴巍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王羽佳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6年至2017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序曲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是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莫扎特作品之一,相当完整而独立,充分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独有的轻松氛围。序曲节奏较快,充满生机动力,音乐效果辉煌。需要指出的是,序曲并没有从歌剧的咏叹调或别的音乐主题中直接取材,这一点在当时的歌剧序曲里较为特别,曲式也采用了奏鸣曲式。
如果你想跳舞
费加罗和苏姗娜在他们的新房里忙碌,对伯爵把这间离他卧室不远的屋子给他俩感到很怀疑,费加罗想着如果老爷真的不怀好意的话,他也有办法对付,带着这样的情绪,他唱出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这首咏叹调用传统的“卡瓦蒂娜”(Cavatina)写成,短小精干的这首曲子情绪丰富,表达了费加罗捍卫自己权益的决心,声乐与伴奏为同样的节奏,产生了非常坚定有力的音响效果,体现了必胜的信念,而转至急板时的力量感、伴奏快速音阶不断向上的模进都体现了费加罗打定主意教训伯爵的状态。
我不知如何是好
这首咏叹调通常由次女高音饰演的凯鲁比诺演唱,不过许多新制作采用假声男高音。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他对任何女人都能花心,看到苏姗娜后就唱起了这首热情奔放的咏叹调。咏叹调是活泼的快板,有趣的是强弱对比十分巧妙,弱起之后又突然作出强弱对比,仿佛少年情窦初开时猛烈的心跳。
再不要去做情郎
这是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欢、最著名歌剧选曲之一。第一幕快结束时,伯爵命凯鲁比诺去军队服役,满心不愿意的凯鲁比诺情绪低落,这时费加罗规劝凯鲁比诺,唱出这段分节歌形式的咏叹调,让他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打扮,反复出现的主部音乐源自古老的士兵歌曲,雄壮的音乐让人想起军旅生活。《再不要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费加罗音乐中体现出的诙谐、乐观、富有幽默感正是人物的特点。
求爱神给我安慰
这是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第二幕里,伯爵夫人得知伯爵要抢占苏珊娜的初夜权,心情悲痛。女高音的音乐舒缓,旋律曲折,和声变化丰富。莫扎特喜爱用不同的调式来表达不同的哭声,这首《求爱神给我安慰》中,他用降E大调来华丽的渲染,咏叹调拥有长长的引子,安静和忧郁的情调上的小广板起到了十分出色的铺垫效果。咏叹调一开始是缓慢、低沉的,带有忧伤气质,向爱神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让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让我死亡,或者让我死亡”这句后半部分重复的出现,这表现出伯爵夫人内心强烈的痛苦,结尾音的延长带有更多的悲伤和凄凉。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这部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之一,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苏珊娜在一旁用吉他伴奏,情窦初开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唱出这首咏叹调。小夜曲风格的这首咏叹调情意甜蜜,后半部则用了一系列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描述出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的状态。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这是第三幕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内心的失望与不甘,甚至有愤怒的成分在内,既有对伯爵曾经爱过自己但现在追求刺激的控诉,又有自己不得不寻求女仆苏珊娜帮助的委屈。随后开始的咏叹调堪称全剧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追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同时表达了希望用自己的爱挽回丈夫的心,长笛的伴奏恰到好处,烘托了回忆的美妙色彩。
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这首二重唱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闻名全球。电影中,安迪为了听听这首二重唱而宁愿被关黑监一个星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憧憬。歌剧第三幕中,这首咏叹调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两人一起写一封信,一起构思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内容很简单,但是音乐旋律极为优美,两位女高音独特的音色在二重唱里营造出和谐的效果。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是第四幕里苏珊娜的咏叹调。接近尾声时结局显现,已经是皆大欢喜,苏珊娜在情郎费加罗的怀抱里,用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轻松的音乐也伴随着宣叙调的展开。随后苏珊娜的咏叹调在三拍子上吟唱,圆舞曲式的咏叹调饱含了对新婚之夜的期待,不管是描绘的玫瑰、青草、微风,还是耳畔细语,都充满了柔情蜜意。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