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落下帷幕
9月2日晚,由上海交响乐团主办的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决逐,最终来自日本的木岛真优拔得头筹,拿下十万美元奖金的大奖,俄罗斯选手谢尔盖·多加金、美国选手黄凯珉分获二、三名。韩国选手宋知垣虽无缘决赛,却凭借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演绎,获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
巨额的奖金、顶尖的评委、高水准的选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不仅在业内受到瞩目,甚至在全城的爱乐者与琴童之间,掀起一股小提琴热潮——两天的决赛,上交发售的观摩票被抢购一空,加开两侧和背面的席位也全部售罄,1200个座位的主厅坐得满满当当;上海音乐学院内的元龙书店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琴谱被抢购一空……
多角度检验真正的音乐家
三周内,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选手经历了独奏、室内乐合作及协奏曲等重重考验,最终6位选手入围决赛。除必赛曲目《梁祝》,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是本次大赛不同于其他同类比赛的一大特色,“除选手竞技,我们举办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想清楚,自己从事音乐是为了什么”,上交团长周平说。
层层比拼中,东西方在音乐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也显现了出来——相比亚洲选手的“术业有专攻”,西方选手的综合素养更全面,“有些选手在第一轮展现出了惊人的个人技巧,但第二轮的室内乐合作部分却惨遭滑铁卢”,在周平看来,个人技巧再突出,无法与团队合作依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琴手。而莫扎特协奏曲部分的选手自创华彩环节,更是对于艺术功底的一次深度检验,“西方选手可以很快把自己演奏的旋律写下来,但不少东方选手甚至连小节线都不知道怎么画”。
将《梁祝》元素融入莫扎特协奏曲的德国选手斯特凡·塔哈哈,让观众与评委看到了东西方音乐“混搭”的奇妙魅力。他表示:“尽管这次比赛的曲目量很大,难度很高,但这恰恰能展现出一名全面完整的音乐家应是什么样子。”
中外名团抛来橄榄枝
台上,选手们大展“独门秘籍”;台下,一群“江湖高手”隐匿在观众席中——他们中,有收藏着数把“绝世名琴”的亿万富翁,有曾挖掘出柏林爱乐乐团现任首席指挥西蒙·拉特的王牌经纪人,有国内外知名乐团的掌门人……一切,都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明日巨星”。
广州爱乐乐团团长陈擎透露,乐团已在12月3日的乐季音乐会中“虚席以待”,为本次比赛的获奖选手预留了曲目。而悉尼交响乐团团长罗里·杰夫斯也在赛前许诺,将在2018乐季为获奖选手提供在悉尼歌剧院独奏的机会。
此外,本次比赛特别设立的艾萨克·斯特恩人文精神奖由中国甘肃会师中学校长吴泰祥、副校长杜正权及阿富汗女孩涅金·帕尔瓦克获得。大赛组委会主任余隆表示,设立这一奖项,是为了鼓励那些非专业演奏员以及那些为音乐事业默默付出的人,“现在人们过分关注台前,而我们希望发掘那些甘于寂寞的音乐人及音乐教育者”。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