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不朽的情愫”柯岗与德里克·韩的俄罗斯肖像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不朽的情愫——柯岗与德里克·韩的俄罗斯肖像开票
演出时间: 2017.02.25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约120分钟
日期/场次:2017.02.25 周六 19:30
演出介绍
今晚,我们将带您去寻访三位俄罗斯音乐巨擘: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同为标志性的俄罗斯音乐家,他们在血脉中回荡着同样真挚浓郁的俄罗斯情愫,但却分别历经不同的时代变迁,既收获了不同的个体命运,也留下了不同的艺术印迹。纵观他们的人生与艺术,一副俄罗斯的音乐素描像仿佛跃然眼前。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的时代,虽已是山雨欲来,但变革尚未发生,俄罗斯仍然保有着令人骄傲的强大与荣耀。柴科夫斯基的多愁善感令人难忘,但他偶露峥嵘的爱国情怀也是典型柴式激情的重要侧影,更是近代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成分。《斯拉夫交响曲》是他在《1812序曲》之外的另一部爱国主义力作,也是他在1876年为土耳其-塞尔维亚战争中伤亡的塞族士兵而作,主旋律取材于塞族民歌,也采用了俄国国歌的动机。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经历了帝国晚期,也见证了革命的摧枯拉朽。在政局变迁中,他因个人出身问题而不得不长期流亡海外。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反而给了他远离风暴中心的自由,使他有可能相对自主地发展个人风格,也充分延展了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生命。作为他标签性的作品之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写于1901年。很难相信,如此明朗、真挚和深沉的作品,居然出自刚走出严重抑郁症阴影的人。在这部作品中,感人至深的片段随处可见:最深沉的思索,最沉重的忧伤,最奔腾的热情,最磅礴的奋起和最悠远的怀念。传统浪漫主义艺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夸张讲述,或许也借这部作品达到了新的境界。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在苏维埃时代度过了整个艺术生涯。文艺政策瞬息万变时,创作永远如同充满未知的赌局:他能突然成为艺术天才和国家英雄,也会突然身败名裂并遭万众谴责。1945年他为卫国战争胜利写的第九交响曲遇冷,1946年又被二度列为重点批判对象,随后进入明显的创作低潮,取消、延迟和蛰伏了多个作品。1953年,他因斯大林去世而重获艺术新生,并在四个月后发表了第十交响曲,而这距第九交响曲已是八年。今天,这部长达50分钟的作品被广泛看作他对斯大林岁月的刻画,有时还被解读为48分钟的悲剧、绝望、恐怖和暴力加上2分钟的胜利。或许,对终生隐忍坚守的肖斯塔科维奇而言,若想呵护宝贵的尊严和理想,就必须接受这种人生常态。不过,胜利时刻固然短暂,但他迟早终将降临。
帕沃·柯岗是俄罗斯传奇小提琴大师列奥尼德·柯岗之子,也是现任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他的挚友德里克·韩也对俄罗斯作品有着高超造诣。从苏联时代起,两人便已多次在俄合作演出。相信这将是一个完美的俄罗斯音乐之夜。
指挥 帕维尔·柯岗
俄罗斯艺术大师帕维尔·柯岗是当代举世闻名的交响乐团指挥家之一,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发展道路上,他的音乐足迹遍及五大洲。2011年,他被英国一家权威的经典电视频道列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十大指挥大师之一。
柯岗出生于著名的音乐世家。从年轻时起,他的艺术生涯就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小提琴演奏,另一个是指挥。1970年,18岁的柯岗在芬兰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荣获一等奖。在担任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爱乐乐团和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期间,他把乐团成功打造成俄罗斯最广为人知和深受民众喜爱的乐团之一。
柯岗曾指挥过诸多顶尖乐团,包括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比利时国立管弦乐队、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和多伦多交响乐团等。
柯岗和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等世界顶尖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唱片。他的许多作品赢得了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柯岗完美演绎了拉赫曼尼诺夫作品,“……拉赫曼尼诺夫作品的激情四溢、动人心魄……充满热情、柔情与内省。”
柯岗凭借在弦乐演奏方面的渊博知识和声乐方面的卓越天资,完整演绎了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作品,并由此获得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奖”。他是俄罗斯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获多项海内外奖项,包括被授予俄罗斯“祖国功勋章”、“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以及荣获“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称号等。
艺术家 德里克·韩 钢琴
德里克·韩毫无争议当属美国其同时代顶尖的钢琴家之一,其精湛高超的技艺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他的演奏风格独特,清晰明快且个性十足,演奏手法流畅准确。德里克·韩18岁时毕业于朱丽亚音乐学院。1977年,德里克·韩荣获雅典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而一举成名。20世纪90年代,德里克·韩不仅跻身为著名的音乐会演奏家,同时也是唱片行业颇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均由美国普罗艺术出品。1990年成为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艺术顾问。
在本世纪,他同莫斯科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莫斯科大剧院乐团、圣彼得堡爱乐等众多知名交响乐团巡演欧洲和美国。2008年,璀璨古典唱片为他录制发行了两张专辑,一张为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全集,另一张是与卡洛斯·米格尔·普列托指挥的皇家爱乐合作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com)。
在以“弦外有声”为主题的2016/17乐季中,乐团将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战争与和平》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郑明勋、吕绍嘉、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哈努·林图、汤沐海、张艺、李飚等指挥家带领下,与郑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宁·科瑞格鲁德、王健、吴蛮、张昊辰、陈萨、秦立巍、杨天娲、宁峰、吴巍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王羽佳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6/17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斯拉夫进行曲,Op.31 柴科夫斯基 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 拉赫马尼诺夫 曲
第一乐章:中板
第二乐章:庄重的柔板
第三乐章:谐谑的快板
钢琴: 德里克·韩
——中场休息——
E小调第十交响曲,Op.93 肖斯塔科维奇 曲
第一乐章:中板
第二乐章:快板
第三乐章:小快板—广板
第四乐章:行板—快板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