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舞台艺术集中展演活动综述
1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舞台艺术集中展演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院落下帷幕。每三年举办一届的江西艺术节是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门类最多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节,是一次全面展示我省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盛会,是全省人民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件盛事。它既是江西优秀文化和原创艺术作品的展示途径,又是全省各类艺术人才的亮相平台,更是宣传展示江西建设成就和开放合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文化凝聚力量,艺术放飞梦想;美丽中国梦,红色赣鄱情”活动主题的指引下,真正实现“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
本届艺术节舞台艺术集中展演共26台剧目,其中2台参演剧目不参加评奖,共24台剧目参加“玉茗花奖”评选。
从题材内容来看,展演剧目既有反映丰富多彩的时代风貌、表现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山和他的女、婿们》《青山作证》《南田印象》等;也有对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的剧目,如《永远的歌谣》《热血山哈》《芳湖壮歌》等;而《邯郸记》《临川四梦》《红珠记》等剧目,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彩纷呈的极具经典艺术韵味的舞台表现折服了所有观众。
为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宣传地方形象、弘扬主旋律,根据真人真事进行创作的剧目有6部。赣剧《斧头将军》是根据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红军红四团团长黄开湘英勇善战的革命事迹创编;兴国山歌剧《老镜子》是根据兴国红军烈士遗孀池煜华70余年忠贞不渝守护爱情和信念的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创编;情景诗画剧《为了可爱的中国》选取方志敏出征、被俘、牺牲等情节再现其英勇无畏的崇高的革命者形象;现代京剧《生死愿》表现了一位山乡老奶奶面对飞来横祸时朴实而又高尚的人性美好,感人至深;话剧《老宁的幸福》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宁宏昌克己奉公、乐善助人的事迹编创;采茶戏《夏布谣》也有现实生活原型人物。
参演剧目形式多样,百花齐放,既有江西舞台上大家熟悉的赣剧、采茶戏、京剧、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儿童剧等“老面孔”,还有杂技剧、黄梅戏、山歌剧、器乐剧、情景诗画剧等“新面孔”。其中赣剧5台、采茶戏6台,话剧4台,这三大剧种参演剧目合计超过半数。而盱河高腔、山歌剧、器乐剧、杂技剧、黄梅戏则是第一次出现在江西艺术节的舞台上。
演出生产单位包括省直院团、市级院团、县级院团和民营院团,充分体现出本届艺术节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的广泛参与性。
六大省直院团,为观众倾情上演了7台尽展本团所长、富于鲜明艺术个性的精彩剧目。江西省话剧团带来了两台风格迥异的话剧:《遥远的乡土》浓墨重彩,底蕴厚重,荡气回肠,而《小丑》则具异域风采,才华横溢,引人深思。这两台戏,展现了该团近年来艺术水准的新高度。江西省赣剧院倾注全力打造原著·2016版赣剧青阳腔《邯郸记》,这既是向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致敬之作,更是沉寂多年的省赣剧院再度振兴赣剧的启程之作。江西省京剧团推出现代京剧《生死愿》,在以剧情打动观众的同时,更让大家欣赏到中国一流老旦演员、京胡演奏家的精彩表演。江西省杂技团精心编创的杂技剧《百戏梦幻夜》,不仅让人为其高超的杂技技艺惊叹、感动,更让人感受到他们从《茶秀》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再到《百戏梦幻夜》在积极探索全新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追求。江西省歌舞剧院推出器乐剧《瓷韵东方·丝绸之路》,融交响乐、瓷乐于一炉,汇本土历史文化与丝绸之路风情于一台,令人耳目一新。江西省木偶剧团上演木偶剧《希望的绿洲》,寓教于乐,深得小朋友喜爱。
市级院团深扎本土,各展所长,各显其能。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上演的乡音版盱河高腔《临川四梦》构思新颖,美轮美奂,此前已在北京多个舞台演出,这次华丽返乡,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永远的歌谣》是捧出梅花奖演员的优秀剧目。鹰潭市、乐平市联合演出的赣剧《青山作证》、宜春采茶歌舞剧团的《南田印象》、吉安采茶歌舞剧院的《热血山哈》均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原创剧目。南昌市歌舞团抓住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社会热点创编《汉风赣韵》,表现出强烈的市场意识和主动作为的干劲。南昌采茶剧团的《三家坪》、新余采茶剧团的《夏布谣》、萍乡话剧《清流》、上饶情景诗画剧《为了可爱的中国》也都以其各具特色给人深刻印象。九江市和景德镇市市级院团未能推出剧目。
令人欣喜的是,此次由县级剧团带来的6台剧目,夹带着一股朴拙、醇厚的艺术风格来到艺术节,获得好评。高安采茶剧团的《罗山和他的女、婿们》令人惊喜,作为本次展演的落幕大戏堪称圆满,该剧的成功再次证明:对于传统戏曲,坚守剧种特色,就是最好的继承,就是最好的发展。兴国山歌保护中心的《老镜子》故事感人,大气的舞美给整出戏增色添彩。会昌县采茶歌舞剧院的《畲山情歌》、彭泽县黄梅剧团的《芳湖壮歌》、崇仁县的《老宁的幸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给人深刻印象。
在众多国有院团争奇斗艳的氛围中,唯一一家民营院团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令人刮目相看,该团自筹资金创排的赣剧现代戏《斧头将军》,质朴动人,神完气足,风格鲜明,把赣剧信河戏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大呼过瘾。这是该团第二次参加江西艺术节了。
来自高校的参演剧目有两台。南昌大学赣剧艺术中心的大型原创赣剧《红珠记》华美典雅,赏心悦目,足以代表目前赣剧舞台表演的一流水准。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儿童剧《圣诞冒险奇幻夜》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孩子们尤其欢迎。省文联舞蹈家协会红舞团的大型情景歌舞《红色记忆》以舞蹈语汇演绎红色故事,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2016年是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全国戏剧界纷纷上演汤翁剧作。作为汤翁故里,江西既有精心裁剪、重新演绎经典的《临川四梦》,也有尊重原著、诚意致敬先贤的《邯郸记》,两部戏各具特色,各显其美,不遑多让于同侪,必传佳声于艺坛。
以本次集中展演作为一个瞭望口,能够较为清楚地看到江西舞台艺术生产的客观现状。
从整体上看,在经历了国有院团改革之后,各院团的市场主体意识增强,焕发生机与活力。院团向市场要收益、要回报的思想日趋强烈,千方百计开展商业演出,不辞辛苦争取送戏下乡,逐渐呈现出“商业演出增多,送戏下乡足额完成”的良好局面。
舞台艺术发展低迷的状况有所改善。院团生产资金依旧困难,但获取资金的渠道增多,可以向宣传、文化部门和国家艺术基金申请资助,可以采用自筹、众筹等方式筹得生产资金。从队伍来看,成名演员坚守舞台,风采依旧,同时不少院团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开始努力跟上,后续储备力量开始积累。从观众群体来看,本次展演社会关注度有明显提升,组委会积极运作,除了依靠传统媒体的宣传,还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的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的场次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本届艺术节坚持“文化服务发展、办节服务人民”,不搞专门开幕式,不搞大排场大制作,节俭办节。组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社区、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和江西省话剧团经典剧场票房向社会普通群众免费发放门票,让尽可能多的普通群众看到艺术节的精彩演出,受到广大戏迷朋友的热烈欢迎。组委会委托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承办艺术节观摩研讨培训班(共三期),针对展演剧目“一戏一评”,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评论,引起剧目主创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这种新颖形式还吸引了不少留学生、热心观众和社会人士前往培训班旁听,参加研讨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江西舞台艺术在持续向前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原”不够宽阔,“高峰”尤为稀缺。而解决这个问题,将是本次艺术节之后文化艺术部门和舞台艺术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重点。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