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正式启动
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与北京市文化局承办,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日前在京正式启动。
本次展演名家名剧荟萃,参演作品涵盖了京剧、地方戏、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门类,汇聚了一批艺术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参演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艺术表演精湛、舞台呈现精彩,体现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精益求精,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不懈追求。
参演剧目包括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淮剧《小镇》,京剧《西安事变》、《康熙大帝》,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麻醉师》,歌剧《大汉苏武》,民族舞剧《沙湾往事》,芭蕾舞剧《八女投江》10台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以及京剧《西安事变》,评剧《母亲》、《红高粱》,湘剧《月亮粑粑》,晋剧《于成龙》,话剧《北京法源寺》、《从湘江到遵义》,儿童剧《红缨》,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舞剧《家》10台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共18台剧目(其中《西安事变》、《母亲》为重复剧目)。2月27日-3月31日期间,这些剧目将在梅兰芳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中国儿童剧场、中国评剧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天桥剧场、天桥艺术中心、解放军歌剧院、大兴影剧院等北京九大剧场集中亮相,总计演出37场。
2016年,文化部开展了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评选。这是中央实行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代表了当前舞台艺术的最新水准。文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简压缩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健全评奖机制,评奖数量减少了,含金量提高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新修订的《文华奖章程》及《评奖办法》明确要求“把获奖剧目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组织、督促获奖剧目和演员继续深入基层演出,加大对获奖剧目和演员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这次展演就是对评奖改革精神的落实。这次北京展演之后,还将组织作品赴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开展巡演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作品的社会效益。
本次展演体现了文化部重视艺术创作、不断修改打磨的工作导向。演出是舞台艺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质量、打造精品的主要途径。10台“文华大奖”作品在艺术节后都在不断演出、修改打磨,精益求精。文化部集中力量、聚集资源,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对10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进行了跟踪指导、考核评估,凝聚各方智慧,作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创作优秀作品,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豫剧《焦裕禄》、京剧《西安事变》、湘剧《月亮粑粑》、话剧《麻醉师》等在创作过程中,多次赴基层采访采风、体验生活,收集一手资料,为剧目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本次展演实行低票价惠民,让更多老百姓走进剧场。100元以下的票价占到总票数的50%,最高票价不超过380元。展演期间还将与网上售票平台合作开展网络抢票活动,每场演出预留100张票,每人限抢2张,每张10元,充分调动市民观剧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将组织下基层、进校园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