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提琴家朱丹,英国《留声机》杂志的评价是“引领当今国际乐坛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日前,朱丹做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我的旅程:音乐与大自然”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音乐旅程。3月18日,他还将携手上海爱乐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献演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
朱丹
音乐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
35岁,出生于北京,朱丹的音乐之路可谓顺风顺水。4岁时,他由父亲启蒙培养学习小提琴,13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6岁获全额奖学金赴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深造。
朱丹的父母并非职业音乐家,但收藏了很多古典唱片,喜欢放古典音乐。朱父记得,儿子两岁多走路还不稳,听到“四小天鹅”选段就会手舞足蹈,拍子和节奏都能跟上,“当时我就坚定了要培养他,我觉得他有一定的音乐天赋。”
朱父认为,孩子学音乐将来不一定要从事专业,但在素质教育上,音乐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就拿小提琴来说,他左手要把音按准,右手要把弓子控制好,除了左右手配合,眼睛还要看乐谱,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专心、细致都有很大好处。”
当前,中国有近8000万儿童学钢琴,学小提琴的人也不在少数。朱丹从自身体验出发说,音乐教育其实是整个家庭的教育,不光孩子要学,家长也有责任参与学习。
“我父母并不是职业音乐者,幸运的是,他们在我学小提琴时很紧密地参与了这个过程,陪我一起上专业课,陪我选作品,带我听音乐会,自己也在底下学我演奏的作品。整个家庭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乐趣,因为他并不是孤单一个人在学。”
“现在的人肯定比我那个年代的父母更忙,可能大家会用时间作借口,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带孩子上课。但不要忘了,不是说你把孩子扔到琴房,扔给老师和学校就完事了,一定要在家里花些时间跟他一起听音乐。”
小时候,朱父并不给朱丹成家成名的压力,但对他每天练琴很坚持。对这一点,朱丹也很感慨:拉琴光有才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尤其是演奏专业,我们要上台,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这个状态是平常积累出来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要有一个系统化、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也因此,朱丹总是和家长说,孩子的才能要通过训练才能挖掘出来,“当你挖掘出新的才能时,你会觉得更有意思,更想去通下一个难关,更想去练习。”
朱丹还记得求学时,老师每星期都会布置新的练习曲,既要练,还要背,压力很大,“当时我觉得很没有必要,为什么要把每一首练习曲都背下来?后来我觉得很幸运,十几岁进入国际舞台,我发现我在轮换新曲目上适应能力很快,这都是小时候的积累。”
不光练琴,朱丹也建议琴童和音乐爱好者多听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的音乐作品。就像读莎士比亚,只读一部作品,根本无法深入了解这位文化巨匠。再比如莫扎特,他的小提琴作品中有很多角色都援引自他歌剧里的故事和内容,“作品听得越多,越能丰富你的想象力,对理解作者也有很大的帮助。”
讲座现场,一位曾在广州交响乐团附属青少年乐团历练的复旦学生提问,国内的青少年交响乐团和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有没有什么提升的好法子?
朱丹认为,国内青少年交响乐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合作与尊重的意识。
“国外小孩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光自己练琴,还要跟同龄人、跟兄弟姐妹一起合奏。合奏中养成的习惯,为他们今后走进交响乐团打开了一扇门。”
然而,“国内的音乐教育相对比较狭窄,大家都重视自我的锻炼,要拿分、要考级。学音乐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考学校,为了加分,为了考级,我劝你赶紧停止,因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反而影响你对音乐产生负面的东西。”
朱丹强调,演奏交响乐的关键在于合作,而合作起于互相尊重,“你看不起他,大家互相有一种歧视感,这个乐团不可能拉得好。你不能把耳朵关在自己的琴上,而是要放在外面,听别人怎么拉,你才能拉得更好。我们常说弦外之音,这是演奏当中真正需要做到的。”
古典音乐里的人文倾向太多了
在剧院里拉小提琴不稀奇,但要在南极大陆上拉,就实属难得了。
朱丹曾与国际环保组织“南极论坛”远赴南极两次,有一次,他还在户外冰川上,即兴演起了马思聪的《思乡曲》。
这次演出不仅给朱丹,也给随行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朱丹说,在南极户外演奏,原本是他很避免的事,因为南极气温低,风力强劲,手感冰冷,对琴也有风险。但最终,他还是架不住这片白色大地的诱惑,即兴来了一曲,演完后,身旁的一块巨大冰川突然就断裂崩塌了。
“冰川倒塌的一瞬间也是一种音乐。”朱丹笑说,音乐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当你把自己投身于自然环境,风声、水声、鸟声,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音乐。
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古典音乐里的人文倾向太多了,“古典音乐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缺少自然的韵律,尤其是当代音乐。”
朱丹举例,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就用音乐描摹了鸟语、溪水、暴雨、雷霆等自然景象。这是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淋漓尽现了他在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
“自然发出来的动态,他全抓到了。所以这些伟大作曲家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天才,他的很多素材,他的很多灵感,都是由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也因此,朱丹格外珍惜两次南极之旅,他对大自然的理解,也因为南极有了质的变化。将来,他还打算将这段经历糅成音乐,自创一首“南极之歌”。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