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著名小提琴家帕维尔·维尼科夫分享小提琴学习见解
深圳的琴童真有福气,浓厚的城市艺术氛围,各种顶级名团音乐会,还有各路名家举办的大师班。这不,3日来深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乌克兰著名小提琴家帕维尔·维尼科夫,马不停蹄又将于4日在深圳音乐厅五楼小剧场举行大师公开课,不仅为中国小提琴学子指点迷津,还将通过“凡乐提琴”推出的“公益树林计划”,发现培养更多小提琴新秀并促进中西方音乐的交流。记者昨天采访到这位金句连连的大师,他将比赛形容为“很苦的药”;称成功之道更是“妈妈们的竞赛”。如此有趣又独到的见解,让人很想一听究竟。
深晚:作为名师挑选学生最看重什么?
维尼科夫:天分、听力、肢体固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妈妈。在乌克兰,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实则是家长的比拼,尤其妈妈的陪伴和鼓励,当然还有分寸恰当的鞭策和督促,是孩子们在音乐道路取得成功最坚实的后盾。每一个伟大的小提琴家都有一位起到重要作用的母亲。
深晚:您是众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评判选手时评委们最看重什么?
维尼科夫:我不爱做评委(笑),比赛就像是“很苦的药”,现在选手们大多技术都很好,凭技术让评委印象深刻很难,将你的感情、性格、想法表达出来更重要。我第一次去参加比赛时21岁,之前都在学习,而现在我见过“比赛专业户”用同样的曲子同样的水平参加不同比赛,就像运动,而不是艺术。比赛不应该是一个“目标”,如果你准备得很好了,可以赢的话,我鼓励去参加比赛,但不应该总是比赛、比赛、比赛,而没有学习、练习。
深晚:相比技术问题,对作品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捷径可走?
维尼科夫:如果音乐家不会思考,不了解不同的文化、语言,就很难将敏感的情感、美丽的音乐传递给他的观众。小提琴乐手应该尽可能多地涉猎各领域,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文学、运动、象棋等,多读书,当然,不需要深入研究,就像是通识教育,历史、人物传记、地理都看看。还有就是多听,我童年时老师让我拉一首奏鸣曲,我很不喜欢也完全不理解那首曲子,但一遍两遍不懂,十遍以后我感觉我爱上它了,加上读了作曲家的自传,理解也加深了。
深晚:如何提高儿童学习古典乐的兴趣?
维尼科夫:可以带他们去听音乐会,在家里放音乐,在俄罗斯有一些卡通动画讲的是古典乐,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兴趣。
深晚:跨界涉猎不同的艺术范畴,给您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
维尼科夫:延伸了古典乐演奏的边界。一般来说,古典乐、戏剧、艺术、绘画,说的都是同一种东西,同一种感情,同一个问题,但音乐用声音,美术用颜色,戏剧用了动作,都是帮助了解同一种感情。
纵观维尼科夫的人生,也是很开挂的。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教育家D.奥伊斯特拉赫,现任教于维也纳音乐大学和洛桑音乐高等学院。作为职业演奏家,他拥有浓厚的音乐兴趣和无限的艺术创意,从古典曲目到现代作品,从实验艺术到戏剧,他都有涉猎,并打开了一个新的音乐视角,在音乐会舞台上展示了音乐跟现代艺术的魅力。作为音乐教育者,他持续在世界各地授课及举办大师班,学生多次在顶尖国际小提琴赛事中拔得头筹。他还是众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曾任多个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