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7月11日至15日在海口市举办
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将于7月11日在海口举办
7月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组委会在海口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由文化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海南省文体厅、中央民族乐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将于7月11日至15日在海口市举办。厅巡视员刘曦出席并讲话。
自今年5月文化部下发申报通知以来,各地反响热烈。全国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报送乐种组合175支,比上一届增加近50支。经专家认真遴选,45支优秀组合最终入选参演。展演期间,将推出6台节目(3台传统曲目、3台创作或创新曲目)和1台汇报音乐会,演出7场。主办单位还将邀请部分优秀组合在海南三亚、琼海、澄迈等地巡演一周,以普及推广民族音乐,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举办专题研讨会,围绕“中国民间乐种的传统特色和文化价值”“中国民间乐种的时代功能和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本次展演的入选组合特色鲜明、风格多样。比如海南的“五指山之声黎族竹木器乐乐团”展示了筒勺、灼吧、鼻箫、口弓、拜、哩咧、叮咚和独木鼓等黎族传统竹木乐器;福建的“泉州笼吹”是汉族民间音乐现存唯一带乐器箱笼和乐器架随队演奏的乐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江南丝竹音乐社”、西安音乐学院“青年鼓乐团”的入选,则说明民间乐种的传承发展受到音乐院校的高度重视,民乐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文化部艺术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举办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特别是民间乐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展演将充分发挥导向性、示范性作用,既突出地方乐种组合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突出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特色,又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