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发展要着力在核心素养“四气”
习近平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是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教师核心素养决定教育质量,事关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要着力在核心素养“四气”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是人文素质之“底气”。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潮交互涌动,各种价值观不断碰撞,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锋。贯彻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师要走在前列,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当好传播者、指导者和引路者。勿庸置疑,没有人文功底,就难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音乐教学,其培育要在吸收“外来”的同时,不忘文化的“本来”,深入了解悟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质,体味诗经的古朴、乐府的深沉、唐诗的精粹、宋词的韵味,逐步夯实人文底蕴。用心传承传统文化、用情传播书香文化、用力传递“互联网+”文化,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浸润学生的言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又跟上世界前行的步伐。
二是专业能力之“硬气”。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求知欲强,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欲望强烈,个性张扬,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音乐教师如何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如何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答案肯定是教师要有硬气,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音乐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识成果传授给学生。其次,有硬气的音乐教师还要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新的知识。这种“硬气”说起来容易,硬起来难,唯有安心本职,潜心研究,成为行家和“大家”。
三是实践创新之“灵气”。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音乐教师在创新实践上,既不能脱离历史,也不能远离昨天,更不能脱离实际,坚持从国情、校情、行情出发,在遵循创新创业原则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旧常规,敢于尝试新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奋力开启音乐创新之路。如,以创新而著称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和中国的文化名片,它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众多界限,以其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非常规的音响手段,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之路。
四是终身学习之“风气”。“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由此可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为可贵,做到这一点,需要音乐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本职工作。音乐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尊重。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感融进与学生的点滴教学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书,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之力量,传递音符之美妙。如此,是教育之幸,更是国家之幸。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