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作品带有宁波特色
姚市代表队表演男声独唱《我心光明》
昨日,宁波市第十二届音乐舞蹈节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宁波群众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赛事,宁波市音乐舞蹈节可谓是宁波最悠久的品牌赛事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记者 郑乔 摄影 记者 贾东流
宁波的音乐舞蹈盛宴
1990年,首届宁波音乐舞蹈节就担负起了发掘表演艺术类优秀作品、培育创编人才、选拔表演团队的重任。从这个舞台上走出了不少在省级、国家级舞台上熠熠生辉的群众音乐舞蹈佳作,更将宁波群众文艺创作带上了一次又一次巅峰。声乐作品《网络女孩》、《南腔北调都是歌》、《小巷总理》,舞蹈作品《竹儿青青》《阿婶合唱团》等一大批摘得全国群星奖的精品力作,他们的创意和初次呈现都是在宁波音舞节的赛场上。
据宁波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黄祖培介绍,本届音乐舞蹈节首日表演为音乐专场,共20个节目;次日为舞蹈,共21个节目。“音乐舞蹈节代表了宁波市群众音乐、舞蹈的最高水平。获奖作品将竞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当中的‘群星奖’。到上一届为止,宁波市共拿了38个群星奖,很不容易。”
演员皆非专业出身
黄祖培介绍,音乐舞蹈节所有的参演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创作题材也都来自于群众生活,最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比如第一天的音乐专场,有器乐表演,有声乐表演,包括独唱、重唱、表演唱等。所有演出方式必须是要适合我们群众表现的,像是美声一类对于参演人员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节目,我们这次只有一个,歌手本来就是唱美声的。表演唱的形式也比较多,一边唱一边做舞蹈表演,呈现效果很鲜活。”
黄祖培表示,此次音乐舞蹈节作为竞赛,各文化单位选送的作品将由评委打分,经过公示后,确定最终奖项归属以及冲击省里和国家奖项的资格。
作品大部分带有宁波特色
本届音乐舞蹈节亮相的作品当中,大部分带有宁波特色,以及时代的印记。如昨晚音乐专场当中的青瓷瓯乐合奏《破阵子》、表演唱《卸船班的小伙儿》、打击乐重奏《丝路帆影》、表演唱《奶奶的微信》等;舞蹈专场今晚开场,《奶奶的朋友圈》、《缸鸭狗·汤圆圆》等也同样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性。
黄祖培表示,“有鲜明的生活特点,有鲜活的生活情趣,作品才能走得远。群众文化要跟时代接近和结合。”本次参赛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比如说音乐作品,有个象山县的节目,是歌曲结合象山渔民的‘渔歌’。渔家号子是渔民当中的传承,通过这样的形式,再与现在渔民的生活结合。这是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区别——来自老百姓,回到老百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