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法比奥·路易斯演绎舒伯特与贝多芬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法比奥·路易斯演绎舒伯特与贝多芬 【开票】
演出时间: 2017.09.24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约120分钟
日期/场次:2017.09.24 周日 19:30
演出介绍
在本场音乐会中,我们再次携手法比奥·路易斯大师,为您带来舒伯特(1797-1828)与贝多芬(1770-1827)的三部重要作品。
舒伯特与贝多芬生活在同一时代,也都曾活跃在尊崇艺术的维也纳。不过,贝多芬年长舒伯特二十七岁,舒伯特开始学习作曲时,贝多芬已是他眼中的巨人。在音乐会中无数次聆听贝多芬作品的舒伯特,对贝多芬有着终生不绝的景仰与崇拜。但是,二人因在地位和年纪上的差距,舒伯特其实在人生多数时光内都没有机会与自己的偶像充分交流。1827年,贝多芬去世前,舒伯特终于有机会面见贝多芬。贝多芬惊叹于这位年轻人作品的优秀品质,并赞叹道“舒伯特的作品中真的存在神圣的火花”。贝多芬葬礼时,舒伯特则是为其执绋护送灵柩的人之一。一年之后,生病的舒伯特也阖然长逝。在病榻上,他嘱托父亲在葬礼上为自己演奏贝多芬的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并提出葬在贝多芬旁边的愿望。虽然彼此并无太多人生交际,也很难称得上有什么直接友谊,但舒伯特在音乐理念上对贝多芬的追随与景仰,还是让二者的关联成为学界与乐迷永恒关注的话题。今晚上演的三部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他们在创作中期阶段的作品,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在创作上自我突破的作品。
舒伯特堪称是全才作曲家,在交响曲、室内乐、钢琴、歌曲等领域均有出色表现,但人们对他在歌剧领域的作为却知之甚少。事实上,舒伯特对歌剧一样雄心勃勃。作于1822年的《阿方索与埃斯特蕾达》可以说是他最为宏大的歌剧作品,也多少是他立志与当时流行的歌唱剧传统分道扬镳之作。当时的歌唱剧大都注重丰富的故事情节,甚至多数带有些喜剧色彩,这显然与舒伯特心目中应当注重思想与哲学表达的德语浪漫主义歌剧相去甚远。不过,看来并非所有人都能赞同舒伯特这种高远的歌剧理想。作品写完之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最终决定拒绝演出改作,而舒伯特终于还是未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改作的首演。
贝多芬写于1812年的第七交响曲,在其九部交响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有人说,第七交响曲同时拥有贝多芬最摄人心魄的快板和慢板。在第二乐章所营造的悲伤氛围,可能是我们理解何谓“古典主义”最好的教材之一:在不动声色之中,我们随着庄严的节奏与悲恸的旋律缓缓前行,这时的悲伤没有半点的悲悲戚戚,只有力量的不断积攒与深情的无限怀念。这样的情景,正是温克尔曼笔下古典主义的最高境界:“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第四乐章则往往被人们称作音乐史上最具舞蹈性的音乐篇章,更被瓦格纳称作“舞蹈的神化”。这样癫狂热烈的舞蹈节奏,几乎超出了古典主义时代任何音乐思维的想象能力。很难相信,贝多芬居然能凭着常规的乐队编制和严谨的古典曲式达成这样的效果。1813年,贝多芬又写了第八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的首演没有取得如同第七交响曲一样的轰动,但在私下对此作出回应时,贝多芬却说这是“因为第八交响曲好的太多了”。事实上,如果说第七交响曲是与第三交响曲类似的古典主义鸿篇巨制的话,第八交响曲则是在新古典式的紧凑简洁中迸射出了坚决而明晰的变革力量。作品的开头部分无疑是这种变革的最佳写照:没有所谓呈示部,没有刻意营造的和弦,而是上来便是水银泻地的一路狂飙。在自我超越的同时,贝多芬也再次打破了冰冷而僵化的古典形式主义,让音乐愈加能被自己随心所欲的去驾驭,也愈加能毫无遮拦地宣示自我的精神世界。后来,当我们听到他的第九交响曲时,我们或许就更能明白:对贝多芬而言,是没有什么事情能挡住他革新求变的雄心壮志的。不过,他的这些自我超越,从来不只属于他个人,而是那个时代的人类在精神世界中自我超越的一个缩影。
指挥 法比奥·路易斯
回声古典大奖的获得者指挥家法比奥·路易斯,目前担任苏黎世歌剧院的音乐总监,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并将于2017年起担任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本季度他将在大都会指挥新制歌剧《麦克白》、《风流寡妇》以及《乡村骑士》和《丑角》。今年也是他在苏黎世歌剧院执棒的第三个演出季,届时将指挥新制歌剧《朱丽叶》、《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以及复排歌剧《诺尔玛》、《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2014-15年度,他将在荷兰皇家歌剧院指挥贝尔格的《露露》,此外,还将指挥苏黎世爱乐、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以及茱莉亚管弦乐团演奏音乐会。
法比奥·路易斯出生于1959年,四岁学习钢琴,1978年在热那亚帕格尼尼音乐学院取得学位。凭借对文化遗产事业所做的贡献,2014年他荣获了热那亚市最高荣誉奖。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哈努·林图、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张昊辰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郑京和、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com)。
在以“胜友如乐”为主题的2017/18乐季中,乐团将上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法斯塔夫》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张弦、郑小瑛、法比奥·路易斯、艾森巴赫、祖宾·梅塔、亚历山大·布洛赫、张国勇、莱纳·霍内克、袁丁等指挥家带领下,与芮妮·弗莱明、莫琳·麦凯、李晓良、阿列克谢·沃洛丁、张昊辰、贝佐德·阿布杜瑞莫夫、孙颖迪、吕思清、朱丹、康珠美、黄心芸、加布利尔·施瓦布、王亮、李飚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郎朗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7/18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在2017年10月,乐团将开启新一次的美国巡演,这一次,他们将在吕嘉的带领下,与郎朗、戈蒂耶·卡普松、吴蛮、宁峰一同携手,在芝加哥交响中心、纽约卡耐基音乐厅、费城基默尔艺术中心、教堂山纪念堂音乐厅、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安娜堡希尔礼堂为美国观众呈现高水准的交响乐演奏。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阿方索与埃斯特雷拉》序曲 弗朗茨·舒伯特 曲
F大调第八交响曲,Op.9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曲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的快板
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
——中场休息——
A大调第七交响曲,Op.9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曲
第一乐章:稍稍持续地,活泼地
第二乐章:小快板
第三乐章:急板
第四乐章:辉煌的快板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