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艺术名师宋曼蕾:培养“音乐票友”让艺术教育生根
广雅中学艺术教师宋曼蕾是广东为数不多的艺术名师。当课业压力日益繁重,艺术教育开始在高中式微。她反其道而行之,让艺术回归课堂,并让学生热爱,以至于成为“音乐会的票友”。
“票友”说法的背后,是让艺术无限贴近生活,从而提升学生修为。作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及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更注重艺术的普及,而不是特长生的“专利”。
教会学生听音乐
10多年前,一次在北京培训,在场的音乐教师们被记者问及,“最近世界级的音乐家们云集北京,但票房冷淡,是否我们音乐教育出了问题?”言谈虽无恶意,对她的触动却很大。是啊,学生们没兴趣也听不懂严肃音乐。
她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音乐会的票友”,教会他们听懂音乐,鉴赏音乐,将来成为音乐会的常客。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感兴趣,宋曼蕾讲得简单明了。她会在第一堂课时阐明上音乐课的价值。
宋曼蕾善于从基础着眼,深入浅出以便学生们理解,她还注重让学生用心体味艺术之美。她举例“‘小白菜,地里黄,两三岁,没了娘’,三个字三个字平白的叙述,小女孩就能把自己的遭遇唱出来。”
学习贝多芬时,她给学生们播放贝多芬的乐曲,让学生们聆听,而省去了关于他的身世、失聪等长长的文字叙述。
自主学习带来惊喜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和创新,宋曼蕾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早在新世纪初,她已开始在学生中推广研究性学习。2001年,她的学生开始利用所学,制作网页课件,来呈现自身所学。这种主动学习的理念引领了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
在《什么是爵士乐》一课,课前她让学生们上网找,翻书查,听唱片,用各种不同方法搜罗相关知识,来理解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分组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作为教师的她,只充当了引导补充的角色。
学习流行音乐时,学生们的“脑洞”更大了。宋曼蕾让学生探究:流行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请你在课堂上推荐一首或一种你认为最有特点流行音乐。上课了,让学生带来了惊喜,他们推荐的流行音乐中,有嘻哈、O ST、penbeat,甚至还有包括日本动漫里的初音……令人耳目一新。
他们的推荐让她觉得大开眼界,学习不少。“很多东西是学生教给我的,不是我自己去找的。”她说。
高中音乐教育亟须普及
广东广雅中学保持着艺术课的传统,他们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每周两节,学生修满6个学分才能毕业。然而,就整个广东省而言,以高考升学为目的高中教育阶段,许多学校艺术课程已经被艺考课程所代替。
作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曼蕾未免觉得遗憾。当她把自身实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却听到他们在感叹,“回去后就没有机会上音乐课了”。
尽管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但到地方,推行的力度仍然不大。有“徒弟”告诉她,学校的音乐课主要针对特长生,他们甚至肩负着学校的升学希望。一些接受业务培训的音乐教师告诉她,“可是我已经十年没有上音乐课了,我们是万金油,哪个科没有人,我们就被安排去教哪个科!”
“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善,让更多孩子能接受‘美育’。”宋曼蕾说。人民日报也发表时评说道:“美育是一种刚需。”音乐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为之而努力。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