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薛苏里:中国音乐正在扬帆远航
8月12日晚,名为“气势如虹”大型交响音乐盛宴在哈尔滨音乐厅隆重举行。国际知名的美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薛苏里携手国际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共同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美秒绝伦的视听盛宴。薛苏里出任小提琴首席领衔演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至美弦音,令人倍感乡情无限。 而他的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旋律优美流畅,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图为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在2017年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大型音乐会上,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演奏薛澄潜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
随后的一周,哈尔滨成长起来的薛苏里参加了家乡举办的包括座谈、讲座、研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8月17日,薛苏里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就中国音乐走出去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文化交流是音乐提升的良药
薛苏里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音乐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许多国家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只有扩大建立双边、多边的文化艺术交流关系,让更多的国家通过了解中国音乐,来加强对中国的了解,能够更有效地与中国合作,为此更要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功课。
薛苏里作为洛杉矶交响乐团终身演奏家,已在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演出千场以上,并且每次演出都是与世界顶级指挥或乐团合作。很多次演出结束后,观众找到薛苏里,用竖大拇指、拥抱、握手等多种方式祝贺。很多观众真诚地说,你们的表演太完美了,我都忘记了世界的存在。你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我爱你们。薛苏里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太强大了,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上世纪八十年代,薛苏里的父亲、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薛澄潜教授,在哈尔滨创办了少年小提琴艺术团,参加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及勋菲尔德弦乐国际比赛开幕式等重要演出。该团的小提琴百人齐奏,多次为世界多个国家领导人进行过表演,为很多国家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哈尔滨市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块重要品牌。
薛苏里说,音乐作为加快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元素,就更要融入世界的文化进程中,汲取各国优秀文化营养,博采众长,永葆活力。为此薛苏里建议,国内的音乐演奏水平要想被世界认可和接受,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要开展演讲、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艺术交流活动,在走出去的交流中既要了解他国艺术之长,也要加入中国文化的艺术特征,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提升技能和少走弯路,更能让中国的艺术群体或个人深入了解自身的状况,努力提升艺术修养。同时要请进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或乐团到国内进行交流,尤其是邀请国际上的顶级大师参与到中国的艺术发展之中,这样无疑对提升艺术技能和影响力都会起到良好作用。
中西结合的艺术教育更有利于艺术发展
随着近年来音乐的普及,我国的艺术教育呈现出蓬勃之势,很多艺术项目在国际上纷纷斩获大奖。就以小提琴为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演奏小提琴人数最多、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世界青少年普及发展之前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重视艺术教育分不开的。
作为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的艺术总监,薛苏里认为,如果将中美两国的音乐艺术教育相结合,进而取长补短,对于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薛苏里介绍说,中西方音乐教育结合的重要标志是因人施教。中方沿袭较多的是俄式的批评式教育,而美式教育则是以鼓励为主。无论是中式的批评或美式的鼓励,都有其个自的特点。然而,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用批评+鼓励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不但会让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逐渐喜欢上所学专业,并且在学习中会更加增强自信,进而信心坚定地走向成才之路。
中国音乐正在融入世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进入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奏者和在国际上获奖的选手越来越多,这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最好的见证。
薛苏里说,中国对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比较重视,比如说小提琴学习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拉多部独奏曲的学生为数众多,但是能够拉好重奏、乐团合奏的人却相对较少。这种现象表明中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多只是为了拉琴而拉琴,或者比较重视个人的演奏技巧,并没有将全部身心融入到世界庞大的音乐曲目当中,没有对世界古典音乐宝库进行更多的了解、消化和吸收,忽视了多重参与和多种合奏演出,出现了重独轻重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学习者要在爱上本专业的同时,更多的参与重奏和乐队演奏的实践演出和训练。
同时,薛苏里还鼓励学习者要多参与公益活动,这也是开拓自身演出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薛苏里本人受邀为美国青年音乐家基金会董事会的音乐顾问,在他的影响下,该基金会青年乐团不但经常在美国做公益活动,还在该基金会的资助下到成都、上海、哈尔滨等多个国内城市进行过公益性演出。作为古典音乐的演奏家和教育专家,他常到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员、黑龙江职业艺术学院等音乐艺术院校进行过多次的公益讲座和演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薛苏里认为,公益活动可以让学习者的身心加快成熟,并且了解国内外动态,更加快乐和发自内心地快速爱上所学的音乐专业。
通过艺术活动打造国际影响力
2014年,薛苏里将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引入哈尔滨。两年一届的大赛已经在哈尔滨举办了两届。2017年5月,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成功获批加入联合国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并成为本年度音乐比赛联盟唯一来自亚洲地区的新成员组织,为促进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音乐走向国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薛苏里说,举办国际性赛事,是扩大音乐影响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另一种形式。哈尔滨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就特别设置了中国新作品曲目的演奏奖项。所有参赛的选手必须演奏同一首中国作品,2014年演奏的是《乌苏里船歌》,2016年演奏的是《赞歌》。这一举措无形中加深了各国选手和评委对中国音乐的了解。哈尔滨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还有一项重要的成就,就是特别设立了重奏比赛,以鼓励不同专业音乐家的合作与默契,为重奏表演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弥补了国内暂无国际性重奏比赛的空白。此外,获奖的选手还要在哈尔滨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进行公益演出,让中外游人免费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音乐精英的精彩表演。
薛苏里长期有一个梦想,就是和国内外音乐界人士一起努力,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的音乐作品早日走向世界。薛苏里还认为,中国需要融入国际,并且要让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中国,首先就可以通过无国界的音乐作品表达和介绍中国文化。而举办各种国际性的音乐赛事活动,则是让全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最佳途径和选项之一。
以比赛为主旨的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系列活动已经于2017年夏季成功举办。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香港国际音乐节活动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万多名参赛选手,而今年的参赛者已经迅速发展为7万人以上。他们参加了包括声乐、管弦乐、民乐等在内的赛事活动,让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音乐的气息和节奏,从而促使香港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作为该活动艺术总监的薛苏里还说,中国内地虽然也已经举办过几个音乐赛事,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他建议在中国要更多举办或承办大型的国际音乐赛事,通过大赛培养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音乐人才,通过大赛让中国的声音传得更远。
采访最后,薛苏里高兴地说,历史悠久的中国音乐正承载着中国梦扬帆远航、走向世界。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