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11月19日晚,我院主办的“遇见·琴风”手风琴室内乐专场音乐会亮相国家大剧院第11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宁,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部长王大羽,我院副院长靳学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曹晓青,著名手风琴演奏家张天宇、杨屹等出席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充分凝聚了我院“国家艺术基金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人才培养项目”的人才优势,中外优秀演奏家强强联合、齐聚一堂,上演了多部原创、改编作品,展现了键钮手风琴、键盘手风琴、班多钮手风琴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手风琴音乐。演奏家们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精心设计了合作舞台,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手风琴这一乐器的丰富性,对手风琴音乐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与挖掘,实现了手风琴与其他乐器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友好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时代引领下兼具创新性与专业性的高水平艺术体验。音乐会受到了众多手风琴艺术家、爱好者的好评,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波兰“意·境”二重奏演绎的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来自波兰的手风琴演奏家阿雷娜·布日娜考娃-帕卢斯(Budzinakova-Palus)和杰科施·帕卢斯(Grzegorz Palus)用灵动的音乐、默契的配合,将充满异域风情的曲调洋溢在两台风箱的对话之间。我院手风琴键盘系本科三年级学生韩依霖的巴扬独奏《霍尔堡组曲》与四川音乐学院柳珊珊老师的班多纽独奏《芃帕》,展现了手风琴艺术门类的多样化。格里格的古典组曲尽显北欧风格,与梅德鲁斯的柔情探戈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互动,交响乐的庞大与阿根廷歌曲的凄美深情相拥,展示了手风琴家族中不同成员的魅力。
我院宋娜、张云昕两位老师共同演绎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姚恒璐教授为手风琴与大提琴而作的随想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中国古典民歌搭配现代作曲技法,用经典的旋律奏出时代的声音,再现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的新诠释。而后,我院丰雷老师与旅美小提琴家张艾华老师合作改编了一曲伯恩斯坦《西区故事组曲》,让观众感受到了古典音乐与百老汇音乐相融合的风潮,经典的旋律和充满现代感的爵士元素在两位演奏家手下变得如此生动,妙趣横生。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为二胡、扬琴与自由低音手风琴而作的一曲《碎叶城倒影》,是丝绸之路上那神秘古城的倾诉吟咏。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王颖、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姜伯龙和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翟梦飞共同用音乐打开时空的大门,将手风琴与民乐交织融合,用别出心裁的演绎,道出了西域文化的缠绵情长。文化的碰撞擦生出了丝路上风萧瑟瑟、倾城留恋的荡气回肠之感,这片拥有着多样民族文化的土壤,为手风琴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在手风琴五重奏《堆谐印象》中,曲作者仲凯大胆地将藏族音乐和爵士乐元素融合。该作品由项目学员仲凯、金玲、刘怡汝、程峰、陈功耀五位老师共同演奏,爵士乐独特的和声与优美的藏族旋律相映衬,以即兴乐句与堆谐艺术多变的节奏相结合,展现了更具世界性的音乐语言。
我院手风琴键盘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张之远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曹恺中向观众展示了手风琴与手鼓合作演奏的作品《帕米尔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新疆情愫。《帕米尔的春天》由天津音乐学院王树生教授创作,汲取了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手风琴与手鼓的组合更增添了一份浓郁的塔吉克族风情。
燕山大学董梁飞(天津音乐学院校友)与中央音乐学院许笑男两位老师为观众带来了两首手风琴二重奏作品《长街宴》《暴风雨》。《长街宴》是许笑男老师根据万里的同名歌曲作品改编成了主题与变奏两个部分,云南的民俗风情与暴风雨的猛烈展示了近现代手风琴室内乐的多样化形式。不论中国原创作品还是外国改编作品,都能从手风琴身上找到属于它的闪光点,新颖而不失底蕴。
由维也纳市立音乐艺术大学教授杰科施·斯托潘(Grzegorz Stopa)、演奏家杰科施·帕卢斯(Grzegorz Palus )与阿雷娜·布日娜考娃-帕卢斯(Budzinakova-Palus)、我院教师宋娜组成的手风琴四重奏“FONA”倾情演绎中国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京剧瞬间—交响前奏曲》。该作品由宋娜改编为手风琴四重奏版本,充分融合了中外手风琴艺术风格。四架手风琴宛如一个交响乐团,丰富的音色、富于变化的主题与和声、强烈的京剧色彩被四位演奏家诠释地淋漓尽致。
音乐会的最后,我院“国家艺术基金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人才培养项目”的演奏家们共同奏响了由王域平、张增亮创作的手风琴经典名作《牧民之歌》,向老一辈手风琴艺术家致敬。音乐会在耳熟能详、热情又令人感动的旋律中圆满落幕。
琴随我动,悠悠风起。这一夜,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手风琴人欢聚一堂,在音乐的共鸣与憧憬中,遇见最美的琴风。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