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歌: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8: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开票】
演出时间:2018.05.31 - 2018.06.07
演出剧场:歌剧院
演出时长:待定
日期/场次:
2018.05.31 周四 17:00
2018.06.02 周六 17:00
2018.06.05 周二 17:00
2018.06.07 周四 17:00
演出介绍
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剧照
《纽伦堡的名歌手》创作于1845-1867年间,完成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后,1868年首演于慕尼黑宫廷国家剧院。
瓦格纳的歌剧多以神话或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纽伦堡的名歌手》这出喜剧是唯一例外的作品——此歌剧的故事内容是瓦格纳自己编写的,并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舞台,故事诙谐、轻松,音乐和谐、明快,带有鲜明的节庆剧目的特点。故它在瓦格纳的众多歌剧中占一个独特的地位。
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剧照
歌剧的主人公“汉斯·萨克斯”是德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名歌手”,他创作了大量表现真实人性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对16世纪德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藉由这个人物,瓦格纳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改革理想以及对德意志文化艺术的自豪与推崇。
此外,此歌剧更包含一些瓦格纳甚少用于歌剧的元素,如韵文、咏叹调、合唱、五重唱、芭蕾舞等等。理查德·瓦格纳虽然以名歌手为本剧的题材,但并不将当时的音乐采用于歌剧之中。而是以现实与人性为主题,乐曲始终在喜剧的气氛中,明朗活泼,又以大调为基调的全音阶对位旋律,清新而具有立体感。至于名歌手的歌唱法,瓦格纳仅采用在第二幕终场,并以散文形式完成此剧本的歌词。这些都是瓦格纳在当时一种创新突破的成功。
此版制作是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的联合制作,也是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继2015年《安德烈·谢尼埃》之后的第二次联合制作。
指挥:吕嘉
导演:卡斯帕·霍顿
舞美设计:米娅·斯滕斯高
服装设计:安雅·凡·克拉格
灯光设计:耶斯佩尔·康格斯豪格
编舞:西格纳·法布里修斯
合唱指挥:马可·奥兹比奇
主演:
汉斯·萨克斯(低男中音):约翰·罗伊特 饰
艾娃·波格纳(女高音):阿曼达·玛耶斯基 饰
西克斯托司·贝克梅瑟(男中音):约赫恩·库普佛 饰
瓦尔特·冯·施托尔青(男高音):达尼尔·克尔希 饰
法伊特·波格纳(男低音):曼弗雷德·黑姆 饰
大卫(男高音):布伦德恩·古奈尔 饰
玛格达莲娜(女中音):安涅莉·碧鲍 饰
弗里茨·考特纳(男中音):塞巴斯蒂安·霍勒契克 饰
昆茨·弗格尔戈桑(男高音):王冲● 饰
巴尔塔萨·佐恩(男高音):沃尔夫冈·施瓦宁格 饰
康拉德·纳赫提加尔(男低音):萨姆·汉德雷 饰
乌里希·埃斯林格(男高音):金郑建● 饰
奥古斯丁·莫瑟(男高音):扣京● 饰
赫尔曼·奥特尔(男低音):王海涛● 饰
汉斯·施瓦茨(男低音):冉笑宇 饰
汉斯·伏尔茨(男低音):古伊多·延特延斯 饰
巡夜人(低男中音):提尔·法维耶茨 饰
学徒:杨燕婷、石琳、段妮娜、胡越、骆洋、仵威、郭建超、马国轶、解俊威、朱贺、孔江闽、纪懋懋 饰
注:●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
时长安排:
第一幕 1小时20分钟
中场 30分钟
第二幕 1小时
中场 30分钟
第三幕 2小时
总计 5小时20分钟
温馨提示:由于演出时间较长,各场演出将于当天下午五时开始演出,预计十时三十分结束,请大家安排好时间返程。
剧情介绍
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剧照
外省骑士瓦尔特·冯·施托尔青爱上金匠波格纳的女儿艾娃·波格纳,但是法伊特·波格纳已经答应将女儿艾娃·波格纳下嫁在即将举行的歌唱比赛上获胜的歌手,于是施托尔青决意参加比赛。由于不熟悉歌唱要领及比赛规则,加上一心想娶回艾娃·波格纳的书记员贝克梅瑟在计分时从中作梗,施托尔青在预赛中即被淘汰。但是鞋匠萨克斯在施托尔青身上发现那洒脱不羁的天才所蕴含的一种力量,那不受约束的歌唱方式使他预感到——墨守成规的迂腐艺术向更高理想突破的时机即将到来。
当天晚上,失望的施托尔青准备劝诱艾娃·波格纳与其私奔,这时贝克梅瑟跑到波格纳家窗前对着假冒艾娃·波格纳站在窗前的侍女玛格达莲娜唱起小夜曲。萨克斯在门口做鞋,用钉锤在铁砧上一下下敲打以记录他歌唱中的错误,结果吵醒四周邻居,街头一通混战,贝克梅瑟挨了暗恋玛格达莲娜的萨克斯徒弟大卫的棒打。趁着混乱,萨克斯将施托尔青拉进自己家里,也让艾娃·波格纳悄悄回到家里。
第二天早晨,施托尔青告诉萨克斯他在梦中得到一首歌,当他试唱时,萨克斯不胜神往,当即把歌词和曲谱记录下来,并作了修改。两人进屋以后,贝克梅瑟一瘸一拐走进来,他本来是找萨克斯有事,但看到桌上萨克斯记录的歌谱,赶忙将其偷走。正式赛歌大会上,由于贝克梅瑟不理解歌中的意思,唱的一塌糊涂,被哄下台去。轮到施托尔青唱时,他用音乐将诗中的美丽传达出来,赢得全场喝彩。艾娃·波格纳为施托尔青戴上花冠,法伊特·波格纳授予他“名歌手”的称号。萨克斯赞赏了施托尔青的艺术与纯洁精神,全体人员也向萨克斯表达了敬重之情。
主创
吕嘉指挥
吕嘉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他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郑小瑛学习指挥。24岁时,吕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跟随汉斯·马汀·拉宾斯坦教授、罗伯特·沃尔夫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吕嘉在意大利获得安东尼奥·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
在过去的近20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他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在欧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以及洛桑、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伦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众多歌剧院指挥过大量重要歌剧制作。在交响乐领域,他曾与众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合作,如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及众多其它欧美及澳洲乐团。
吕嘉是第一位录制全套门德尔松交响作品的华人指挥家,也是全球唯一录制了瑞典国宝级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他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和法国印象派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奏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演绎”。在身为歌剧故乡意大利和德国,吕嘉指挥的歌剧剧目超过50部,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家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
2007年,在意大利佩萨罗举行的罗西尼歌剧节上,吕嘉指挥的罗西尼歌剧《鹊贼》荣膺当年的“欧洲年度最佳歌剧大奖”。同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决定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12年,他还在举世瞩目的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并由此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评委。
2012年,吕嘉成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与首席指挥。由他监制和指挥的《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费加罗的婚礼》、《假面舞会》、《托斯卡》等歌剧,在世界众多歌剧与音乐媒体上广获赞誉。凭借这些世界水准的歌剧制作,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全球歌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开辟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吕嘉带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通过其在音乐会中令人叹服的表现,稳步崛起为中国新一代交响乐团的杰出典范。
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在此之前,吕嘉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同时,吕嘉现在也是澳门乐团音乐总监。
卡斯帕·霍顿导演
卡斯帕·霍顿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现任歌剧总监。
在过去11年中,卡斯帕曾任丹麦皇家歌剧院艺术总监,带来了让观众欢笑,也让他们落泪的优秀制作。他曾参与制作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剧目:从利盖蒂的《大灭亡》到威尔第的《唐·卡洛斯》和施特劳斯的《没有影子的女人》,再到勒纳与洛韦的《窈窕淑女》。此外,他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又名《哥本哈根之戒》)搬上了舞台。这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制作在DVD发行后,立即在全球大受好评。之后他制作的新版《汤豪瑟》又由Decca发行。卡斯帕促成了新哥本哈根歌剧院的动工与开幕,这也是一桩泽被后世之举。
卡斯帕·霍顿曾以莫扎特的作品《唐·乔瓦尼》为蓝本执导了当代开拓性的电影《唐璜》。该片以现代英译本演唱并在布达佩斯完成拍摄,主演包括克里斯托弗·马尔特曼和米哈伊尔·彼得连科。电影于2011年发行。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外,卡斯帕·霍顿为维也纳的剧院制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里姆的《雅各布·伦茨》、梅诺蒂的《戈雅》(由多明戈主演)、《费加罗的婚礼》与约翰内斯·卡利兹科的《附身》;他还为芬兰国家歌剧院执导了康果尔德的《死亡城市》,并在里昂、莫斯科、纽约、旧金山、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和雷克雅未克等地执导了一系列歌剧作品。
戏剧作品包括:哥本哈根新国家剧院版《伊菲琴尼亚》、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剧院版《发条橙》、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与《哈姆雷特》;以及多部现代作品,其中部分剧目为全球首演。卡斯帕·霍顿凭借其执导的奥尔堡剧院版《哈姆雷特》在雷姆奖中获得最佳音乐戏剧、最佳歌剧两项大奖,并凭借此剧斩获其它多个奖项。
卡斯帕·霍顿即将推出的导演作品包括为德意志歌剧院新制作的《罗恩格林》、为维也纳剧院制作的《比阿特丽丝与本尼迪克特》,以及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制作的多部作品。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哥本哈根人,霍顿曾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戏剧和音乐专业,之后担任约翰·考克斯、大卫·庞特尼、哈里·库普费尔等导演的助理。1997至2000年期间,担任奥尔胡斯夏日歌剧节艺术总监;1995年至1999年任丹麦音乐委员会委员。2000-2008年,是丹麦广播电视委员会成员,现为哥本哈根商学院副教授。
米娅·斯滕斯高 舞美设计
安雅·凡·克拉格 服装设计
耶斯佩尔·康格斯豪格 灯光设计
西格纳·法布里修斯 编舞
马可·奥兹比奇 合唱指挥
马可·奥兹比奇毕业于的里雅斯特的塔蒂尼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师从拉威尔·康蒂克),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深入学习乐队指挥(师从乌罗斯·拉尤维奇)、声乐指导(师从哈拉尔德·格尔茨)、作曲(师从弗朗西斯·伯特、迈克尔·杰瑞尔)与音乐理论(师从迪特·德·拉·莫特)等专业。
1995年毕业于合唱指挥专业,师从巩特尔·斯乌林。
1995年成为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指挥,在欧洲、日本和美国举办了60多场音乐会。
1998年接任由巩特尔·斯乌林创建的维也纳青年合唱团总监一职。
1999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副总监兼歌剧学校艺术总监。2001年,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
2005年担任那不勒斯圣卡洛歌剧院合唱团总监兼客座合唱指挥,携手钢琴家安德烈·卢凯西尼和皮耶罗·德·玛利亚指挥汉斯·维尔纳·亨策的《西西里的缪斯》的意大利首演。
2009年在的里雅斯特威尔第歌剧院举办的“维克多·德·萨巴塔”指挥比赛中获奖。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赫尔辛基芬兰国家歌剧院的合唱队指挥兼客座合唱指挥,还以客座合唱指挥身份出现在蒙特卡洛歌剧院、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和里昂歌剧院的舞台上。
他曾指挥过那不勒斯的圣卡洛歌剧院、的里雅斯特的威尔第歌剧院、卢布尔雅那的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及芬兰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团。
他是伦敦慈善机构“Il Corpo Cantante”的创始人之一(干事:艾希莉·斯塔福;赞助人:保罗·艾斯伍德)、赫尔辛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他曾在英格兰、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芬兰等地开设声乐、器乐和指挥课程,并多次举办大师课。
主演
约翰·罗伊特饰 汉斯·萨克斯
约翰·罗伊特近期曾前往多伦多参演奥斯卡提名获得者阿汤姆·阿格杨制作的《女武神》(角色首演)、在哥本哈根出演卡尔·尼尔森的《扫罗与大卫》(角色首演)、并于阿姆斯特丹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由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新制作的联合制作作品《露露》。
约翰·罗伊特曾就读位于其家乡哥本哈根的皇家音乐学院和皇家剧院学院。经常参加恩斯特·海弗里格、安东尼·罗尔夫-约翰逊和理查德·特里姆博恩等开设的大师课。自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的独唱演员,演唱剧目非常丰富。
以往演出的精彩剧目:《乡村骑士》、《丑角》(角色首演)、《托斯卡》(初次饰演斯卡皮亚;哥本哈根)、《没有影子的女人》(饰演巴拉克;伦敦、纽约、柏林、苏黎世、阿姆斯特丹)、《纳布科》(纳布科角色首演;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布罗因费尔斯的《圣女贞德》(萨尔茨堡音乐节)、《马克罗普洛斯案件》(梅特和萨尔茨堡音乐节)、《莱茵的黄金》(饰演沃旦;慕尼黑、布达佩斯)。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上演的哈里森·博思威斯克的《怪物弥诺陶洛斯》的世界首演中,他塑造了提修斯这个角色。另外,他还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参演了《埃莱克特拉》、《莎乐美》、《沃采克》和《沙皇的新娘》。
其它作品:《漂泊的荷兰人》(马德里、哥本哈根)、《费加罗的婚礼》(维也纳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麦克白》(里斯本)、《死屋手记》(巴黎、马德里)、《女人心》(汉堡)。
近期演唱会作品:海顿的《创世纪》和《四季》、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吕克特诗歌谱曲》和《悲伤的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四首严肃的歌》和《德意志安魂曲》、莫扎特的《安魂曲》、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培尔·金特》和由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
约翰·罗伊特曾在哥本哈根、汉诺威、法兰克福、卑尔根和马德里举办过歌曲独唱会。
录制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指挥:雅诺维斯基)、孔岑的《丹麦人霍尔格》、尼耳森的《假面舞会》(指挥:乌尔夫·舍尔梅尔,获留声机大奖)、舒伯特的丹麦语版《冬之旅》以及个人专辑,包括:朱塞佩·威尔第年轻时创作的咏叹调以及理查·施特劳斯、卡尔·尼尔森和哈孔· 博尔热森创作的歌曲。
阿曼达·玛耶斯基饰 艾娃·波格纳
美国抒情女高音阿曼达·玛耶斯基凭借“银铃般优美的”嗓音(《音乐美国》)迅速赢得媒体好评,其嗓音“通透清脆,具有直抵灵魂的力量。”(《芝加哥太阳报》) 2016-2017乐季,玛耶斯基首登华盛顿国家歌剧院,参演由詹姆斯·加菲根执棒的《费加罗的婚礼》,饰阿玛维瓦伯爵夫人。后重返大都会歌剧院,参演由法比奥·路易斯执棒的《唐·乔瓦尼》,饰唐娜·埃尔维拉,并参演欧马哈歌剧院制作《女人心》,首次饰演费奥迪丽姬。2017年夏,首登科隆剧院,饰演《朱利奥·凯撒》中的克利欧佩特拉一角。
2015-2016演出季,玛耶斯基重返大都会歌剧院和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饰演《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玛维瓦伯爵夫人,这是最能彰显其个人特色的一个角色。她还将其饰演的广受赞誉的伯爵夫人带到了西班牙奥维耶多歌剧院。在欧洲取得重大成功之后,她在美国完成了施特劳斯笔下的两个女主角的角色首演: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饰演的《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以及在圣达菲歌剧院饰演的《随想曲》中的玛德琳伯爵夫人,均大获好评。后再次参加格林德伯恩艺术节,在大卫·麦克维卡执导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中饰演伊娃。
在2014-2015年乐季开幕演出中,玛耶斯基首登大都会歌剧院,在詹姆斯·莱文执棒的新版《费加罗的婚礼》中饰演阿玛维瓦伯爵夫人。演出进行了全球高清转播,并通过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在全美播放。玛耶斯基是赖安歌剧中心的毕业生,她曾在接到通知短短几小时后,在安德鲁·戴维斯执棒的《费加罗的婚礼》中完成了主舞台歌剧首演,饰演阿玛维瓦伯爵夫人。玛耶斯基被《芝加哥杂志》评为“最佳突破表现之星”,此后她继续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的舞台上塑造了《狄托的仁慈》中的维特里娅、《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伊娃以及《旅客》中的玛尔塔等角色。《芝加哥古典评论》盛赞称,她的演出是“极具震撼力的明星级演出”。
玛耶斯基在法兰克福歌剧院的新制作、由克劳斯·古特执导的《玫瑰骑士》中首次出演玛莎琳一角,大获媒体好评。她还在洪佩尔丁克《国王的孩子》中饰演养鹅女,在德利厄斯的《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弗莱丽,还在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中饰演鲁莎卡。玛耶斯基的欧洲首秀是在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参演新制作歌剧《阿琪娜》和《狄托的仁慈》,以及复排剧目《费加罗的婚礼》与《随想曲》。玛耶斯基在全球首秀的角色包括:在格林德伯恩艺术节上饰演阿玛维瓦伯爵夫人、在苏黎世歌剧院新制作《浮士德》中饰演玛格丽特、在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的赫尔曼制作剧目《蒂托的仁慈》中饰演维特里娅一角。除了在纽约和芝加哥的作品外,她还曾在费城歌剧院的《唐·乔瓦尼》中饰演过唐娜·埃尔维拉,在匹兹堡歌剧院制作普朗克歌剧《断头台上的修女》中饰演布朗雪·德拉福斯一角,并在圣达菲歌剧院由彼得·塞拉斯制作的维瓦尔第《格里塞尔达》中饰演奥托内一角。
玛耶斯基女士拥有柯蒂斯音乐学院和西北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她曾是旧金山歌剧院梅罗拉计划、圣路易斯歌剧院杰尔丁青年艺术家计划及拉维尼亚的斯坦斯学院的成员。所获奖项包括:乔治·伦敦基金奖、棕榈滩歌剧院声乐大赛一等奖和理查德·塔克基金会颁发的萨拉·塔克助学金。
约赫恩·库普佛饰 西克斯托司·贝克梅瑟
约赫恩·库普弗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格里马,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音乐专业,师从奥尔多·巴尔丁、迪特里希·菲舍尔-迪斯考及伊莉莎白·施瓦兹科普夫等大师。曾参加数场知名的歌唱比赛并获奖。
迈宁根国家剧院是其出道之地,随后与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合作了几个乐季。之后饰演了另外一些剧目角色,如:阿尔玛维瓦伯爵、帕帕基诺、古列尔莫等。为了发展更多戏剧型剧目,他接受了纽伦堡国家歌剧院提供的声乐角色,包括:约克兰、法尼纳尔、贝克梅瑟、威廉·退尔、库维纳尔和俄莱斯特等。
2013年之前作为特邀演员饰演的角色或出演的剧目包括唐璜(柏林)、威廉·退尔(苏黎世)、《随想曲》(柏林国家歌剧院)、古列尔莫(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约克兰(不来梅)、唐璜(柏林喜歌剧院)。
2013年,首次亮相斯特拉斯堡,饰演《唐豪瑟》中的沃尔夫拉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饰演《没有影子的女人》中的灵魂使者,在东京饰演沃尔夫拉姆,在墨西哥演唱《战争安魂曲》,在纽伦堡饰演库维纳尔和贝克梅瑟,在奥维耶多饰演弥赛亚,在圣彼得堡演绎《布兰诗歌》,在柏林和慕尼黑参演《马太受难曲》。
曾在慕尼黑饰演帕帕基诺,在门兴格拉德巴赫演绎《创世纪》,在墨西哥举办策姆林斯基音乐会,在马德里演绎《布兰诗歌》,在哈雷演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纽伦堡饰演曼德利卡,在萨尔茨堡节日大厅和慕尼黑演绎《马太受难曲》,在圣彼得堡演绎勃拉姆斯《安魂曲》,在巴塞罗纳演绎马勒第八交响曲。
在2014/15乐季演绎的剧目包括:《布兰诗歌》(在马德里、巴伦西亚、慕尼黑、多特蒙得)、《德意志安魂曲》(鹿特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纽伦堡、马德里)、《摩西》(科隆)、《创世纪》(拉斯帕尔马斯)、《葬礼曲》(斯图加特、不来梅)、舒曼作品音乐会(布达佩斯)、《青年的魔角》(雷根斯堡)、《汉泽尔与格蕾太尔》及库维纳尔、父亲阿蒙和《费加罗婚礼》中的伯爵等角色(纽伦堡)。
2015/16年乐季中饰演的角色或参演的剧目包括:库维纳尔(费雷拉、摩德纳)、《以利亚》(拉斯帕尔马斯)、巩特尔、《费加罗婚礼》中的伯爵及埃斯卡米罗(纽伦堡)、《庄严弥撒曲》(德累斯顿)、《汉泽尔与格蕾太尔》中的彼得(汉堡)、音乐会(斯图加特、希尔弗瑟姆、中国、韩国、哈雷)、贝克梅瑟(格莱德伯恩)。
2016/17年乐季中演绎的角色包括:《霍夫曼》中的4名恶棍(维也纳)、库维纳尔(格拉茨)、彼得(汉堡)。
作为德国抒情歌曲独唱者与主流交响乐团的独唱演员,约赫恩·库普弗举办的音乐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演出足迹遍及欧洲、日本、巴西、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合作的重要指挥家包括:朱塞佩·西诺波利、库特·马祖尔、里卡多·夏伊、拉斐尔·弗鲁贝克·德·布尔戈斯、勒内·雅各布斯、菲利普·赫尔维格、捷弗里·泰特、伊诺克·楚·古滕贝格、克里斯托夫·普里克、长野健、法比奥·路易斯、尤里·泰米尔卡诺夫、帕沃·雅尔维、赫伯特·布隆斯泰特等。
达尼尔·克尔希饰 瓦尔特·冯·施托尔青
达尼尔·克尔希出生于科隆,毕业于科隆音乐学院,师从汉斯·索汀,曾参加柏林德国联邦葛桑大赛赛等多个声乐大赛并斩获奖项。达尼尔曾与柏林喜歌剧院签约,签约期间饰演的抒情男高音角色让他登上了欧洲主要歌剧院的舞台,其中包括米兰斯卡拉剧院、苏黎世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莱比锡的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布格剧院、科隆歌剧院、布雷根茨艺术节、萨尔茨堡艺术节、华沙歌剧院、巴塞尔歌剧院、阿姆斯特丹歌剧院、杜塞尔多夫歌剧院、布鲁塞尔皇家铸币局歌剧院、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及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等。
在其职业生涯中,他曾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其中包括祖宾·梅塔、洛沙·扎格洛塞克、马勒克·雅诺夫斯基、乌尔夫·舍尔梅尔、迈克尔·吉伦、伊里亚胡·殷巴尔、瓦莱里·捷杰耶夫、勒内·雅各布斯、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克劳迪奥·阿巴多等;合作过的著名导演包括:哈里·库普费尔、迈克尔·塔尔海默、罗伯特·卡尔森、安德里亚斯·荷穆齐、彼得·康维斯基、君特·克拉默、克里斯托夫·洛伊、大卫·帕特尼等。
近期他开始演唱更多富有戏剧性的角色。他曾在华沙和萨尔茨堡完成了马克斯的首演,在埃森首次饰演了《马哈哥尼》中的马霍尼,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首次饰演了布罗因费尔斯的《圣女贞德》中的卡尔·冯瓦卢瓦,在霍夫完成了弗洛雷斯坦的首演,在魏玛完成了唐·何塞的首演。
2013-2014演出季中,他曾在华沙演唱了埃里克,在莱比锡参演了《爱情的禁令》和《帕西法尔》,在卑尔根国际艺术节饰演了弗洛雷斯坦,在里亚斯特参演《爱情的禁令》,在科堡出演《罗恩格林》,在卡尔斯鲁厄和曼彻斯特演绎了施托尔青一角,在北京演唱了酒神巴克斯一角。
2015年饰演的角色包括:《古雷之歌》(台北)、埃里克(东京)、《死城》中的保罗(南斯、南锡)、《帕西法尔》和《汤豪塞》(莱比锡)。
2015-2016年演出季中,他出演的角色包括:《遥远的声音》中的弗里茨(格拉茨)、汤豪塞、齐格蒙德和帕西法尔(莱比锡)、埃里克(华沙)、汤豪塞(因斯布鲁克)、施托尔青(布达佩斯、开姆尼茨),他还参演了《大地之歌》(首尔)、《庄严弥撒》(里尔)和《基督在橄榄山上》(博洛尼亚)。
2016-2017演出季,饰演的角色包括:特里斯坦(首次饰演;里昂)、罗恩格林(南斯、昂热)、齐格弗里德(明登)、弗洛雷斯坦(斯图加特)、施托尔青(北京),还参演了《安魂弥撒》(圣加仑州)、《赫利亚纳的奇迹》(维也纳)和《庄严弥撒曲》(梵蒂冈)。
在音乐会领域,他的表现也非常成功。他曾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参演由马库斯·施坦茨指挥的《圣巴赫受难曲》、携手华沙爱乐乐团和指挥安东尼·维特演绎舒曼的《浮士德场景》、由伊里亚胡·殷巴尔指挥的马勒第八交响曲、施密特的《七封印之书》、威尔第的《安魂曲》、《庄严弥撒》、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巴黎参演马勒的《大地之歌》、携手维也纳之声论坛演绎岑德尔改编版《冬之旅》、参演洛沙·扎格洛塞克在柏林音乐厅指挥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斯》、在鹿特丹、海牙参演《古雷之歌》,并携手祖宾·梅塔在特拉维夫再度演绎该曲。
曼弗雷德·黑姆饰 法伊特·波格纳
曼弗雷德·黑姆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后出道于克拉根福,参演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饰费加罗。后亮相奥格斯堡、格拉茨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饰帕帕基诺、费加罗、莱波雷洛和塔尔博特等。
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慕尼黑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巴黎巴士底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拜罗伊特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奥朗热音乐节、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东京、尼斯、洛桑、苏黎世、威尼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主要饰演莫扎特笔下的角色,如费加罗、莱波雷洛、马塞托和帕帕基诺等。
作为特邀演员还出现在:慕尼黑国家歌剧院(《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巴西里欧、《安娜·波莱娜》恩里科八世)、赫尔辛基(巴西里欧)、柏林国家歌剧院(《坦克雷迪》)、圣保罗(威尔第《安魂曲》)、大都会歌剧院(马塞托)、科文特花园(《魔弹射手》)、巴黎(《魔弹射手》)、费城(《清教徒》)、格林德伯恩歌剧节(克查尔)、蒙特卡洛(《玛丽亚·斯图尔达》)、塞维利亚(莫扎特《安魂曲》)、匹兹堡(巴西里欧)、纽约(《埃尔纳尼》)、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魔弹射手》)。
首次亮相旧金山成功饰演萨拉斯特罗;亮相格拉斯哥苏格兰歌剧院饰古内曼兹及新签约角色奥克斯;与塔特合作饰古内曼兹(澳洲);莱波雷洛(汉堡国家歌剧院);古内曼兹(曼海姆);萨拉斯特罗(圣加仑州);欧思明(特拉维夫);与希科克斯合作演出德沃夏克的《德米特里》(维也纳、伦敦);于普莱特演绎布鲁克纳《赞美颂》(维也纳金色大厅);演绎《音乐至上》(萨尔茨堡莫扎特周),饰音乐大师。
演绎作品、角色包括:拉姆菲斯(格拉斯哥苏格兰歌剧院)、古内曼兹(热那亚)、罗西尼的《圣母悼歌》(哥德堡)、弗兰克·马丁的《各各他》(维也纳)、罗科(巴黎,携手闵可夫斯基)、《达芙妮》(饰珀纽斯;拉斯帕尔马斯;携手贝彻科夫)、《七印封书》(维也纳金色大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里斯本)。
近期演绎作品、角色包括:奥斯明(都灵、巴里)、萨拉斯特罗(图卢兹、巴黎)、莫扎特《安魂曲》(帕尔马/马略卡岛)、奥克斯(奥斯陆)、古内曼兹和马克王(埃尔,携手库恩)、《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巴西里欧和普尔钦奈拉(圣帕尔滕节日剧院)、古内曼兹(波恩)、《浪子的历程》(维也纳歌剧院,携手哈农库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维罗那)、埃雷米特 (布雷根茨节日剧院)、古内曼兹(德绍、温特图尔)、奥克斯(马赛)、《恶魔》(维也纳歌剧院)。
2010-2011乐季签约演绎作品包括:《女武神》(巴勒莫)、《三橙爱》(维也纳人民歌剧院)、古内曼兹(塔林、萨格勒布)、奥克斯(悉尼、斯图加特、明尼苏达州)、《浪子的历程》(南锡)。
2012年,登台莫斯科大剧院饰奥克斯,亮相布拉格饰古内曼兹,亮相曼海姆参演新制作《女武神》,亮相凯泽斯劳滕出演《鲍里斯·戈都诺夫》(饰彼蒙)。
2012/13乐季,亮相都柏林饰马可王,亮相塔林饰奥克斯。
布伦德恩·古奈尔饰 大卫
英雄男高音布伦德恩·帕特里克·古奈尔出生于美国。2017年6月,布伦德恩首次亮相慕尼黑国家歌剧院歌剧节,参演新制作韦伯歌剧《奥伯龙》,饰演波尔多的于翁,这也是他在科隆歌剧院饰演过的角色;他曾在罗马歌剧院参演威廉·肯特里奇制作的贝尔格歌剧《露露》,饰画家和黑人并大获成功;前不久,他携手伦敦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在莎莉·比米什执导的《犹大受难曲》中完成了剧名角色犹大的角色首演,并在旧金山(美国首演)携手巴洛克爱乐乐团演出该剧,均由尼古拉斯·迈克基根执棒。最近,布伦德恩重返都灵与RAI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与詹姆斯·康伦合作,演绎马勒的《悲伤之歌》,并与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共同演绎门德尔松的《圣保罗》。继携手汉堡交响乐团在莱茵高音乐节演绎《杰隆修斯之梦》(布伦德恩常演剧目中的核心作品)大获成功之后,布伦德恩应邀在剑桥国王学院的“圣周”音乐系列中,再次呈献这一角色。
布伦德恩未来歌剧演出计划包括:在巴里的皮钦尼剧院上演的《漂泊的荷兰人》中饰演埃里克,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中饰演大卫(2018年5-6月),在伯明翰歌剧院的《姆钦斯克的麦克白夫人》中饰演谢尔盖,在哥德堡歌剧院的《莱茵的黄金》中饰演罗格,并在《女武神》中饰演齐格蒙德。
布伦德恩还将携手汉堡交响乐团演绎马勒的《大地之歌》。独唱音乐会方面,他曾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马里尼歌剧院及斯图加特胡戈·沃尔夫学院参演舒伯特的《冬之旅》。
布伦德恩曾饰演过的角色包括:在萨尔布吕肯国家歌剧院上演的布里顿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饰剧名角色,在罗马歌剧院上演的库尔特·魏尔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中饰演吉米·马奥尼,在威尼斯凤凰剧院上演的莫扎特歌剧《伊多梅纽斯》中饰剧名角色。2015年,布伦德恩首次亮相格林德伯恩艺术节,参演莫扎特的《后宫诱逃》。他的录音作品包括: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声乐及钢琴曲全集》,由马尔科姆·马蒂诺担任钢琴伴奏,并在施特劳斯的《间奏曲》中饰演斯特罗一角。布伦德恩即将发行的录音作品包括:与巴洛克音乐厅合作的《犹大受难曲》以及由多特蒙得爱乐乐团演奏,加布里埃尔·费尔茨指挥的新唱片马勒《第八交响曲》。
安涅莉·碧鲍饰 玛格达莲娜
安涅莉·碧鲍生于爱沙尼亚,曾就读于塔林音乐高中,主修钢琴和合唱指挥,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大学学习声乐,师从杰哈德·卡瑞教授,主修歌剧和艺术歌曲。
1997年,安涅莉·碧鲍凭借《弄臣》首次登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舞台,同年加入维也纳人民剧院。在与维也纳两大剧院合作之后,她开始与欧洲其他剧院合作,其中包括: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巴勒莫的马西莫剧院、热那亚的卡洛·费利切剧院、都灵皇家歌剧院、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芬兰国家歌剧院等。
安涅莉·碧鲍饰演过的重要角色包括:卡门、昆德丽、弗里卡、洁西巴巴、格特鲁德、奥克塔文、作曲家(Komponist)、灰姑娘、罗西娜、多拉贝拉、唐娜·安娜、塞克斯图斯、伊达曼特、汉泽尔、梅丽贝娅侯爵夫人、雪尔芭、薄伽丘、亨利、尼克拉斯、美多罗、狄多、赫米娅、玛达莱娜、沃洛夫斯基、冰雪女王等。
安涅莉·碧鲍曾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其中包括:乔治·普莱特、弗吕贝克·德·博格斯、克劳迪奥·阿巴多、里卡多·夏伊、帕沃·雅尔维、基里尔·佩特连科、普拉西多·多明戈、内维尔·马里纳爵士、尼姆·雅尔维、迈克尔·吉伦、拉塞尔·戴维斯、曼弗雷德·霍内克、乌尔夫·舍尔梅尔、托马斯·亨格布洛克、克里斯多夫·霍格伍德、斯蒂芬·索尔特斯、法比奥·路易斯、德比利、奥塔维奥·丹东尼、皮特里·恩肯、大植英次、亚瑟·菲什、唐·库普曼、克里斯蒂安·阿明、托马斯·奈托皮尔、戈斯坦、陶努·卡柳斯特等。
合作过的著名导演包括:法兰高·齐费里尼、乔尔焦·斯特雷勒、迈克尔·汉佩、菲利普·阿劳德、罗伯特·卡尔森、达里奥·福、威廉·肯特里奇、斯特凡娜·布伦瑞克等。
安涅莉·碧鲍曾数次登台米兰RAI音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波恩的贝多芬音乐厅、斯图加特莱德哈勒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协会音乐厅、伦敦巴比肯中心音乐厅、巴黎普莱耶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和慕尼黑爱乐音乐厅,以及萨尔茨堡艺术节、布雷根茨艺术节和舒伯特音乐节。她的音乐会演唱曲目涵盖众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马勒、威尔第、德沃夏克、贝多芬、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肖斯塔科维奇、柏辽兹、布鲁克纳、拉威尔、泰勒曼、莫扎特、海顿、罗西尼、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亨德尔、施特劳斯、勋伯格等人。
2003年秋,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就职25周年之际,安涅莉·碧鲍参加了在梵蒂冈举行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会,担纲独唱部分。其它重点演出包括:2006年,与胡安·迪亚戈·弗洛雷兹和格蕾斯·班布丽共同亮相“维也纳圣诞音乐会”,并携手安德烈·波切利(2003)、何塞·卡雷拉斯(2013)、安娜·奈瑞贝科(2016)举办露天庆典音乐会系列。
安涅莉·碧鲍擅长演绎各种风格作品,她曾参演获奖音乐电影《愚昧的教程》,饰演主要角色;并于2002年进入爱沙尼亚“欧视歌唱大赛”决赛,为全世界电视观众演唱歌曲。
塞巴斯蒂安·霍勒契克饰 弗里茨·考特纳
塞巴斯蒂安·霍勒契克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声乐专业,起初与奥利地、荷兰、瑞士和德国的小型剧院合作,后签约慕尼黑花园广场国家剧院,参演《费加罗的婚礼》,饰费加罗,并饰演唐璜及弄臣。
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饰演的角色是帕帕基诺,之后又登台维也纳人民歌剧院饰演该角色。首次登台巴黎、蒙特卡洛、雅典、巴塞尔、杜塞尔多夫、智利圣地亚哥、圣加仑州、柏林国家歌剧院、巴塞罗纳和开普敦饰演帕帕基诺、唐璜、费加罗等角色。
近期饰演的角色或参演的剧目包括:弄臣(费城和纽约)、传令官(那不勒斯)、《达芙妮》(巴塞罗纳)、法尔克和达尼洛(都灵)、布索尼版《图兰朵》(阿姆斯特丹)以及艾森斯坦(格拉茨、波恩)。
签约演绎作品及角色包括:瓦格纳的《仙女》(卡利亚里)、传信人、埃斯卡米罗和唐阿方索(克拉根福)、帕帕基诺(马德里)、法尔克(耶路撒冷)、达尼洛(巴黎)、《传教士》、卡斯帕尔(格拉茨)、《菲岱里奥》典狱长(博岑、摩德纳)。
近期在维也纳人民歌剧院饰演的角色包括:约克兰、米歇尔、父亲阿蒙及彼得(《汉泽尔与格蕾太尔》)、埃斯卡米罗、传信人、艾森斯坦。与该剧院的合约于2016年到期。
2012/2013乐季饰演角色包括:卡斯帕尔(阿姆斯特丹)、埃斯卡米罗(圣马尔加勒滕音乐节)、艾森斯坦(斯图加特)、传信人(伦敦科文特花园)、约克兰、斯卡皮亚和埃斯卡米罗(维也纳人民歌剧院)。
2013/14/15乐季饰演角色及作品包括:灵魂使者(新制作《没有影子的女人》,携手佩特连科;《汉泽尔与格蕾太尔》,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约克兰(汉堡国家歌剧院)、蒙特罗尼(伦敦科文特花园)、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博岑、特兰托)、《菲岱里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萨尔茨堡音乐节)。
2015/16/17乐季饰演角色包括:柯特纳(《纽伦堡的名歌手》,伦敦科文特花园)、斯卡皮亚(西雅图)、斯卡皮亚(斯图加特)、《没有影子的女人》(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皮萨罗(罗马)、彼得(《汉泽尔与格蕾太尔》,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阿尔菲奥(马德里)。
2017/2018乐季,他重返斯图加特饰斯卡皮亚,并再登伦敦科文特花园参演《魔笛》,饰传信人。
CD作品包括:《仙女》(瓦格纳)、《疯狂的火焰》(施雷克尔)、《赫里斯托弗洛斯》(施雷克尔)、《魔笛》(传信人),以及莫扎特咏叹调CD。另有视频及DVD作品,包括:《唐璜》(饰剧名角色及维也纳版里的马塞托)、《魔笛》(饰传信人)。
王冲饰 昆茨·弗格尔戈桑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长征》(彭政委)、《方志敏》(方志敏)、《骆驼祥子》(祥子)、《麦克白》(麦克德夫)、《拉美莫尔的露琪亚》(阿图罗)、《唐豪瑟》(瓦尔特)、《冰山上的来客》(阿米尔)、《歌女乔康达》(伊赛波)、《漂泊的荷兰人》(舵手)、《游吟诗人》(路易斯)、《诺尔玛》(弗拉维奥)、音乐会版《威廉•退尔》(鲁道夫)、威尔第折子戏里的《法斯塔夫》(盖尤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上校鲁申)等。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中担任歌曲《共同家园·和平颂》领唱。
曾赴美深造,是美国顶级青年艺术家培训计划Merola的成员,并在芳草地艺术中心音乐会中出演《卡门》《蝴蝶夫人》《弄臣》《游吟诗人》《法斯塔夫》等歌剧片段,后签约美国四大A级歌剧院之一的旧金山歌剧院,加入该剧院Adler青年艺术家计划,并在演出季开幕史诗歌剧《特洛伊》中饰演伊拉斯,由此完成在美国A级歌剧院的职业生涯首秀,指挥大师唐纳德·朗尼科斯对他的演绎赞不绝口,当地媒体和乐评甚至用“掌声爆棚”来形容他的表现。随后在《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饰演阿图罗,担任指挥的旧金山歌剧院音乐总监尼古拉·路易索蒂先生惊叹道“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过最棒的阿图罗,犹如年轻时的帕瓦罗蒂”。同年他还参演了《魔笛》,并在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中备选男主角鲁道夫,以及与美国著名钢琴家马丁·卡茨合作音乐会。
沃尔夫冈·施瓦宁格饰 巴尔塔萨·佐恩
沃尔夫冈·施瓦宁格是一名律师,曾在卡尔斯鲁厄跟随马蒂·贝克学习声乐,进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师从玛莎·夏普教授,后师从让·考克斯、安娜·雷诺斯和扬·阿马尔教授。
沃尔夫冈·施瓦宁格在慕尼黑花园广场国家剧院作为抒情男高音出道,饰演塔米诺、贝尔菲奥雷、贝尔蒙特,以及公爵、唐·何塞、霍夫曼和卡尼奥等角色,之后又饰演马克斯(德累斯顿)、弗洛雷斯坦(莱比锡、东京)、酒神巴克斯(慕尼黑、威斯巴登、达姆施塔特、莱比锡)等角色。曾亮相诸多欧洲国家及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
沃尔夫冈·施瓦宁格合作过的舞台大师包括:奥古斯特·埃弗丁、约翰·迪尤、克劳斯·古特、汉斯·彼得·莱曼、洛里奥、克劳斯·马里亚·布兰道尔等,指挥家包括:赫伯特·布卢姆斯泰特、克里斯蒂安·阿明、古斯塔夫·库恩、康斯坦丁诺斯·卡里迪斯等。
他与斯图加特西南广播公司、莱比锡中德广播公司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公司合作,在多场音乐会中献唱。
最近,他首次亮相埃尔的瓦格纳音乐节,饰演洛格,并在特里尔登台,饰西格蒙德,之后首次登台明斯特成功饰演特里斯坦。他登台希尔德斯海姆剧院出演《纽伦堡的名歌手》,首次饰演斯托尔津,并亮相奥格斯堡出演《费德里奥》,在明斯特出演《露露》,在慕尼黑演绎《马哈哥尼》。
他在特拉维夫饰演《马哈哥尼》中的吉姆,在明斯特出演《彼得·格兰姆斯》,并出演《奥伯龙》,饰胡奥,在奥格斯堡出演《马哈哥尼》并饰演特里斯坦,在达姆施塔特饰演霍夫曼、在莱比锡出演《马哈哥尼》、在台北饰演西格蒙德、在鲁昂饰演费德里奥、在因斯布鲁克演绎新制作剧目《死亡城市》。
沃尔夫冈·施瓦宁格在2013/2014演出季的演出剧目和角色包括:《马哈哥尼城的兴衰》(因斯布鲁克、莱比锡)、《埃德加·爱伦·坡的旅行》(不伦瑞克)、罗恩格林(科堡)、《佛罗伦萨悲剧》(吕贝克)。2014/15演出季演出的剧目和角色包括:吉姆·马奥尼(因斯布鲁克)、《死亡城市》(圣加仑)、《憨第德》(柏林国家歌剧院)。
2015年夏天,他携手库恩亮相埃尔饰演斯托尔津。2015/16演出季,他登台明斯特演绎《马哈哥尼》,亮相马格德堡演绎《死亡城市》,献唱纽伦堡的数场演唱会,亮相北京演绎《纽伦堡的名歌手》。
萨姆·汉德雷饰 康拉德·纳赫提加尔
萨姆·汉德雷凭借其“饱满、光亮”的嗓音以及“对真实情感的深度刻画”而受到赞扬。作为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瑞安歌剧中心的一名歌剧演员,他迄今演绎过十多个角色,其中包括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中的昆斯与《假面舞会》中的汤姆。继亮相卡斯尔顿音乐节出演《三联剧》之后,他与洛林·马泽尔合作,再次演绎《艺术家生涯》,饰科林。《休斯敦纪事报》的查尔斯·沃德曾评价说:“他生动、圆润的歌喉简直令观众呼吸急促”。他在交响乐作品方面钻研颇深,演绎的曲目涵盖亨德尔、海顿、巴赫、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沃恩·威廉斯、莫扎特等人的大作,尤其就莫扎特的《安魂曲》而言,人们认为他“对于‘号角声起’的演绎令人难忘”。
在2015/16乐季,汉德雷先生在旧金山歌剧院出演了《纽伦堡的名歌手》,饰康拉特·纳赫蒂格,并携手列克星敦交响乐团与新罕布什尔交响乐团演绎精华版《尼伯龙根的指环》,饰阿尔贝里希。2014/15乐季,他出演了科罗拉多歌歌剧院制作歌剧《魔笛》,饰斯普雷彻,并以独唱身份携手纳什维尔交响乐团演绎了罗杰·沃特斯歌剧《一定会胜利》的音乐会版本。他在亚特兰大歌剧院出演了《塞维利亚理发师》,饰巴西里奥。最近,他首次亮相欧洲,在亚琛剧院演绎《卡门》,饰埃斯卡米罗,这也是他首次出演该角色。他重返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出演该歌剧院制作的《纽伦堡的名歌手》,饰汉斯·伏尔茨。汉德雷先生还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出演了由洛林·马泽尔执棒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饰巴西里奥,从而完成了个人的亚洲首秀。他在塞弗伦斯音乐厅和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次亮相,即是与弗朗茨·韦尔泽-莫斯特率领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共同演绎《莎乐美》。他近期参演的音乐会包括:重返圣菲交响乐团演绎亨德尔的《弥赛亚》,并首次演绎了威尔第、勃拉姆斯的《安魂曲》与门德尔松的《以利亚》。
他演绎的其它精彩剧目还包括:于瑞安歌剧中心演绎《唐·乔瓦尼》,饰莱波雷洛;出演梅罗拉歌剧计划出品的《灰姑娘》,饰唐·马尼菲科;出演圣菲歌剧院巡演版的《唐·帕斯夸莱》,饰唐·帕斯夸莱;出演纳尔逊歌剧《看得见风景的房间》(DVD由新港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发行),饰埃默森先生;携手休斯顿水星巴洛克乐团演绎特勒曼作品《堂吉诃德在卡马乔的婚礼上》,饰桑丘,及《阿西斯与加拉蒂亚》(唱片由KUHF 唱片公司发行),饰波吕斐摩斯;出演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饰博顿;出演韦伯的《魔弹射手》,饰卡斯帕;出演阿尔真托的《哈维沙姆小姐之死》,饰贾格尔斯;出演普罗科菲耶夫的《三个橘子之恋》,饰国王;出演亚纳切克的《卡塔卡班诺娃》,饰迪科伊;出演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饰米拉克勒博士。
作为当代作曲家的热情支持者,汉德雷承担了若干新作品的世界首演,其中包括:与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旗下的Lyric Unlimited合作的弗拉徳·马修利特歌剧《财产》,以及与麦迪逊当代管弦乐团合作的斯科特·根德尔、丹·布莱克等人的音乐作品。汉德雷先生是休斯顿交响乐团、伦纳德·斯拉特金领导时期的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客座艺术家,也曾在詹姆斯·康隆领导时期芝加哥交响乐团在拉维尼亚音乐节的夏季演出季中作为客座艺术家登场。
汉德雷先生生于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现居住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与妻女共度欢乐时光,尤喜欢一家人去野营、徒步旅行、航海、烹饪、享受美食!
金郑建饰 乌里希·埃斯林格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出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骆驼祥子》(祥子)、《纳布科》(以实玛利)、《茶花女》(阿尔弗莱德、加斯顿)、《叶甫盖尼·奥涅金》(连斯基)、《漂泊的荷兰人》(舵手)、《奥赛罗》(罗德里格)、《赵氏孤儿》(屠岸贾)、《冰山上的来客》(卡拉)、儿童歌剧《阿凡提》(阿凡提)等,并代表国家大剧院赴圣彼得堡白夜艺术节成功演出《奥涅金》(连斯基)。另在二十余部中外歌剧、音乐剧、清唱剧担任主演。其中主演的《红河谷》《青春之歌》《原野》三部歌剧均获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及个人表演奖。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个人优秀表演奖。主演剧目还曾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国家精品工程奖、优秀剧目奖等。
在奥地利沃尔夫冈艺术节大师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优秀学员奖,受到Cheista Ludwig大师和James Levine大师的高度赞誉。获法国政府资助,两度赴法系统学习了《国王》《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得到指挥大师Michel Plasson的高度赞赏。
扣京饰 奥古斯丁·莫瑟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茶花女》《水仙女》《方志敏》《风流寡妇》《图兰朵》《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兰花花》《法斯塔夫》。
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歌剧演唱硕士。曾参加意大利文化部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项目《威尔第安魂弥撒》,在意大利及美国多个城市巡演,被《帕尔玛邮报》评论为——“具有无可争议表现的男高音”。并多次在帕尔玛皇家歌剧院、帕格尼尼音乐厅、博洛尼亚市政歌剧院、卡萨尔马焦雷市政歌剧院、瓜斯塔拉市政歌剧院等出演歌剧及音乐会。曾被选入博洛尼亚歌剧学校与博洛尼亚市政歌剧院联合出品歌剧《奥林匹克》中担任男主角克里斯坦。并在帕尔马皇家歌剧院2014 圣诞音乐会中担任独唱嘉宾。
主要获奖经历:意大利“Voci dal Mediterraneo”国际歌剧比赛三等奖及特别奖,意大利“Carlo Zampighi”国际歌剧比赛三等奖,意大利“Maria Caniglia” 国际歌剧比赛Lions特别奖,意大利“Opera Live”国际歌剧比赛-歌剧唐璜“Don Ottavio”角色奖。
王海涛饰 赫尔曼·奥特尔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出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长征》(曾团长)。
曾签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olo Sänger,获得奥地利维也纳卡拉扬中心卡拉扬奖励金。还曾签约奥地利著名的Bregenzer Festspiele以及捷克共和国歌剧芭蕾舞剧院。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式上领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曾获第七届Ferruccio Tagliavini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在德国Neue Stimmen和第三十届智利Dr. Luis Sigall以及第一届全国声乐比赛和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等多次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获得中国首届歌剧节和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曾主演过《长征》《狂人日记》《夜宴》《费加罗的婚礼》《费德里奥》《茶花女》《游吟诗人》《弄臣》《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乡村骑士》《卡门》《汤豪塞》等多部中国原创歌剧和欧洲经典歌剧。
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
冉笑宇饰 汉斯·施瓦茨
旅欧男低音。满分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国立“朱塞佩.威尔第”皇家音乐学院声乐歌剧专业。师从男低音歌唱家Vito Maria Brunetti和男低音歌唱家 Franco De Grandis。
2012年开始歌剧商演,2016年进入职业生涯,主演足迹遍布欧洲范围各大歌剧院,刷新多个歌剧院商演最年轻男低音记录。截至到2018年已签约演出的歌剧院有: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都灵皇家歌剧院、卡利亚里歌剧院、萨尔茨堡歌剧院、摩德纳帕瓦罗蒂市政歌剧院、佩尔格莱西歌剧院、科莫市政歌剧院、纽伦堡歌剧院、沃尔夫斯堡国家歌剧院、沙夫豪森国家歌剧院、温特图尔国家歌剧院、保加利亚鲁塞歌剧院、施特尔国家歌剧院、韦尔斯城市歌剧院、哈瑙市政歌剧院、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目前受邀于维罗纳歌剧节和威尼斯凤凰歌剧院。
以擅长出演深沉男低音的剧目活跃在欧洲舞台,已经演出的歌剧角色有《唐璜》中的骑士长、《魔笛》中的萨拉斯特罗、莫扎特《安魂曲》中的男低音、《唐卡洛》中的审判官和僧侣、《阿依达》中的国王、《麦克白》中的班科、《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巴西利奥、《卡门》中的祖尼加、《蝴蝶夫人》中的和尚叔父、《灰姑娘》中的阿林多勒、《艺术家的生涯》中的柯林、《奥尔菲欧的神话》中的地狱之王、《太阳之色》中的大主教(在摩德纳歌剧节开幕世界首演并出版DVD)、贝多芬《Der glorreiche Augenblick》中的男低音。
演出受到欧洲各地歌剧杂志和很多著名乐评人好评。多瑙河音乐报评论为“美丽的音色和不可思议的音量”。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资深主持人,评论家Orlando Perera称赞为“超过意大利演员的意大利语发音”。合作过的指挥家包括Donato Renzetti、Gianandrea Noseda、Juraj Valčuha、Giulio Laguzzi、Gabriele Bonolis等。合作过的乐团有意大利爱乐乐团、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交响乐团、保加利亚国家交响乐团等。
意大利“唐璜”国际声乐大赛优胜者。
古伊多·延特延斯饰 汉斯·伏尔茨
古伊多·延特延斯出生于格尔德恩/下莱茵地区。他在参加学校毕业考试的同时,参加了教会音乐考试,并担任管风琴师和唱诗班领队。古伊多曾在科隆跟随克劳迪奥·尼科莱教授完成了声乐课程的学习,并参加了库特·莫尔、恩斯特·黑弗里格尔、约瑟夫·格兰德尔、安德烈·施密特、约瑟夫·梅特涅等开设的硕士课程,至今仍跟随约瑟夫·梅特涅学习。此外,他还经常参与“慕尼黑唱歌学校”的工作。
古伊多·延特延斯曾在杜塞尔多夫、奥格斯堡、爱尔福特歌剧院与卡尔斯鲁厄国家剧院演绎男低音与低男中音作品。他曾连续多年出现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与沃尔夫冈·瓦格纳和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合作,在《纽伦堡的名歌手》中饰演波格纳,此后又应邀在《汤豪瑟》中饰演兰德格拉夫。他曾是威斯巴登国家剧院的歌剧演员,主唱德语及意大利语歌剧,以及鲍里斯·戈都诺夫的作品。
古伊多·延特延斯曾以客座歌唱家身份登上德累斯顿、汉诺威、慕尼黑、汉堡(饰柯尼西·坎达勒斯、萨洛米)、卡尔斯鲁厄(饰古内曼兹)、柏林(饰古内曼兹)、法兰克福(饰萨拉斯特罗)、巴登巴登(饰斯巴拉夫奇勒)及巴黎(饰波格纳)、图卢兹(饰波格纳)、巴塞罗纳(饰《莱茵的黄金》中的法夫纳)、布鲁塞尔(《阿依达》)等地的歌剧院,首次亮相美国是在亚特兰大,饰演罗科。
古伊多·延特延斯曾饰演的角色和作品包括:在巴登巴登音乐节首次饰演《诺尔玛》中的奥罗维索(携手格鲁贝洛娃)、在纽伦堡和波恩饰演《拉美摩尔的露琪亚》中的雷蒙多和《玫瑰骑士》中的奥克斯、在北卡罗来纳州饰演罗科、在拜罗伊特演绎《汤豪瑟》、在纽伦堡饰演海因里希、萨拉斯特罗、奥克斯、拉姆费斯、奥斯明、班柯、兰德格拉夫,并初次饰演萨克斯,在杜塞尔多夫饰演达兰德和菲利普,在慕尼黑出演《强盗》,在埃森饰演波格纳,在路德维希堡音乐节饰演奥斯明,在哥本哈根饰演兰德格拉夫,在杜塞尔多夫、奥格斯堡、东京饰演马可王,在慕尼黑和圣玛格利特音乐节饰演萨拉斯特罗,在梅茨饰演班柯。
2015/2016演出季饰演角色包括:达兰德(奥格斯堡)、萨克斯(汉诺威)、达兰德、马可王、奥斯明、萨拉斯特罗(纽伦堡)、古内曼兹(凯泽斯劳滕)、马可王和汉丁(德莫尔德)、威尔第安魂曲(波士顿)、《纽伦堡的名歌手》(萨尔茨堡音乐节)、古内曼兹(因斯布鲁克)、菲利浦(开姆尼茨)、马可王(德莫尔德、吕贝克)、奥克斯(林茨)、奥莱斯特(曼海姆)、奥斯明(哈雷)、波格纳(卡尔斯鲁厄、苏黎世)、萨克斯(伦敦)、罗科(凯泽斯劳滕)、德沃夏克《圣母悼歌》(埃朗根)。
2016/2017/2018演出季饰演的角色与作品:马可王(格拉茨)、《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格雷明(凯泽斯劳滕)、萨拉斯特罗(中国)、《弥赛亚》、罗科(埃朗根)、格雷明(路德维希港)、海因里希(乌尔姆)、威尔第安魂曲(科隆)、达兰德(汉诺威)、《马太受难曲》(卡尔斯鲁厄)、兰德格拉夫(因斯布鲁克)、奥罗维索和《士兵们》(纽伦堡)。
多年来,古伊多·延特延斯一直活跃在德国和全球音乐会舞台上,数次携手赫尔穆斯·里林赴美巡演。他还经常赴日本演出,曾在那里首次演绎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提尔·法维耶茨饰 巡夜人
比利时男低音歌唱家提尔·法维耶茨曾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和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声乐,师从拉尔夫·德林教授与罗伯特·霍尔教授,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他通晓德语、荷兰语、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
法维耶茨曾在多个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凭借在多伦多歌剧院饰演《魔笛》中的萨拉斯托一角出道。他曾是圣加仑剧院的一员,饰演过如下角色:多克托尔(《伍采克》)、巴西里奥(《塞维利亚理发师》)、雷蒙多(《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奥罗维索(《诺尔玛》)、格列敏(《叶甫盖尼·奥涅金》)。
他曾以客座艺术家来到奥地利,饰演《女人心》中的阿方索、《贾尼·斯基基》中的西莫内、《弄臣》中的刺客斯帕拉富奇莱、《唐·帕斯夸莱》中的唐·帕斯夸莱、《卡门》中的祖尼卡;亮相霍夫剧院和凯撒斯劳滕普法尔茨剧院,饰演《魔弹射手》中的埃雷米特一角;亮相安特卫普的弗拉芒区歌剧院,出演《唐·乔瓦尼》、《卢克莱修受辱记》、《参孙与达丽拉》;亮相维也纳歌剧节,出演《魔笛》、《雅各布·伦茨》、《伍采克》、《弄臣》;亮相卢森堡大剧院和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饰演《魔笛》中的萨拉斯托一角;亮相维也纳河畔剧院,出演《魔笛》;亮相布鲁塞尔皇家铸币局歌剧院,出演《命运之力》;亮相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出演《驴的影子》;亮相阿姆斯特丹的荷兰歌剧院,出演《西部女郎》;亮相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出演《唐·乔瓦尼》;亮相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歌剧院,饰演《魔笛》中的萨拉斯托一角。
他曾合作的指挥家包括:伊里·考特、大野和士、法比奥·路易斯、丹尼尔·哈丁、卡洛·里齐、安东尼诺·福利亚尼、安东内洛·阿勒曼迪、大卫·斯特恩、安德烈亚斯·斯佩林、卡洛·弗兰奇、托马什·内托皮尔等,合作过的导演包括:尼古拉斯·伦霍夫、吕克·邦迪、佛兰克·卡斯托夫、斯特法纳·不伦瑞克、汉斯·诺伊恩费尔斯等。
在演唱会方面,他曾演绎《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亨德尔的《弥赛亚》、《四季》(于维也纳音乐协会),以及舒伯特的《冬之旅》。
他曾在维也纳文化节上出演《弄臣》,在阿姆斯特丹出演《厄勒克特拉》和《伊多梅纽斯》,在哥廷根演绎《马太受难曲》,在布鲁塞尔皇家铸布局歌剧院出演《莎乐美》,在圣加仑饰演弗兰克、格里厄伯爵、萨拉斯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巴西里奥等角色。
2015/16演出季他演绎的剧目和角色包括:《卢克雷齐娅·博尔贾》(布鲁塞尔)、《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守夜人、《宝藏猎人》(阿姆斯特丹),以及在圣加仑饰演的斯帕拉富奇莱、萨拉斯托和在莫斯科饰演的弗兰克等角色;期间他首次亮相美国,在洛杉矶与纽约时与埃萨-佩卡·萨洛宁合作,演绎《伍采克》,饰多克托尔,他还曾在多特蒙德演绎这一角色。他演绎的其他角色和剧目还有:在日内瓦饰演《西古德》中的哈根,在安特卫普出演《唐·乔瓦尼》,携手莱比锡歌剧院在北京演绎《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在布鲁塞尔出演《假面舞会》。
提尔·法维耶茨现驻埃森,演绎了如下角色:萨拉斯托、奥斯明、达兰德、《费德里奥》中的大臣、洪丁、大统领、铁木尔、特鲁法尔迪诺、朗费斯、吉约以及《水仙女》中的老水仙。2016/17演出季他在这里出演了马克王、海因里希国王、奥罗维索以及《先知》中的撒迦利亚;2016年他还在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节上演绎奥雷斯特一角,在安特卫普和根特出演《国王坎道列斯》,2017年他重返安特卫普、根特演绎《阿尔巴公爵》、《萨德柯》。2016/17演出季他还亮相科隆,演绎了《狡猾的小狐狸》;2017/18演出季他将亮相北京演绎《纽伦堡的名歌手》。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法比奥·路易斯、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哈努·林图、克劳斯·彼得·弗洛、吕绍嘉、汤沐海、张弦、张国勇、张艺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贝佐德·阿卜杜瑞莫夫、郎朗、王羽佳、陈萨、张昊辰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郑京和、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演奏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芮妮·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长征》《方志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现场录音由索尼古典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com)。
在以“乐咏春华”为主题的2018/19乐季中,乐团将上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纽伦堡的名歌手》《罗密欧与朱丽叶》《梦游女》《唐璜》等十三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莱纳•霍内克、陈琳、张弦、大卫·罗伯逊、袁丁、阿什肯纳齐、托马斯·森诺高、李飚、丹尼尔·加蒂、吕绍嘉等指挥家带领下,与吕思清、秦立巍、沈洋、Z(黄紫楠)、孟萌、康珠美、楚尔斯·莫克、黄心芸、奥莉·沙汉姆、袁芳、莱蒂西亚·莫雷诺、阿列克谢·沃洛丁、韩祖平、宁峰、孙颖迪、杨天娲独奏家和独唱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吕思清与李飚作为国家大剧院2018/19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八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德·安纳、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田沁鑫,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梵志登、安东尼奥·帕帕诺、雅尼克·涅杰-瑟贡、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阎维文、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认为“这个合唱团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的合唱团,他们有着美妙的,和谐的声音,而且训练有素”;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说“简直难以置信!他们的声音太美了,我觉得他们还会越来越强大,他们的水准没有封顶!”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用丰富的声乐表现力和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长征》《金沙江畔》《兰花花》《阿凡提》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玫瑰骑士》《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唐豪瑟》《麦克白》《水仙女》《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法斯塔夫》等五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歌剧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三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和《杭州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场文艺演出》等多场国家级重大政治性演出。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广大观众更加了解合唱的魅力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积极策划和参与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每年40余场国家大剧院公益演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医院,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国内外,他们曾参与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全国七个省市巡演,原创歌剧《方志敏》江西巡演,歌剧《长征》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南京巡演。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15年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歌剧《骆驼祥子》为期17天的巡演,大获成功,展现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中国的歌剧事业,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曲目
【唱段赏析】
前奏曲,选自第一幕
开门见山,磅礴的铜管轰鸣和强有力的弦乐勾勒出辉煌的C大调,奠基了整个前奏曲、乃至整部歌剧明亮的基调;稳健的节奏和主调色彩强的旋律让人联想到一首军队进行曲,而装饰音的使用,如在终止式前的长颤音,展现出瓦格纳对古典主义风格的致敬;歌剧重要的动机都在前奏曲里呈现并会在之后的音乐中重复,而前奏曲中段的动机零碎化、半音化的处理亦体现出其幽默活泼的一面。与同时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缠绵而无止尽的音乐发展不同,《纽伦堡的名歌手》开篇便是清晰分明的旋律和和声——这在瓦格纳的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在《什么是德意志精神》这篇文章中,瓦格纳指出德意志文化的核心在于它吸收、继承过去伟人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革新;在音乐领域,瓦格纳尤其推崇巴赫和莫扎特,并把他们作为“德意志精神”的最高诠释;我们可以在这首前奏曲中一窥瓦格纳对过往时代的致敬:曲中运用的主题接近路德派众赞歌风格,反射出16世纪德国新教教会音乐的影响;瓦格纳广泛地运用对位的方式来发展主题——作为一种严谨的作曲技巧,对位法指的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的旋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种手法在巴洛克时期中巴赫的音乐里达到顶峰,而瓦格纳对对位的运用展开了一场与过去的跨时代对话,铺垫了整个歌剧对人类艺术、文明的赞颂。
混乱的街道情景,选自第二幕
这个唱段描述了街道上的邻居们被贝克梅瑟的小夜曲和萨克斯修鞋的声音吵醒之后的混乱场景。萨克斯的学徒大卫赶来,看到贝克梅瑟似乎在向艾娃的女仆玛格达莲娜求爱,心中燃起了嫉妒的火焰并攻击了贝克梅瑟;萨克斯的其他学徒见势前来帮助大卫。情势愈演愈烈,整个街道上的人聚在一起,陷入一片嘈杂与混乱。此时的音乐转换为一段繁复层叠的多声部合唱,最密集处有九个独立的人声声部;邻居们用街头用语互相诋毁,却因所有人都在同时演唱而听不清彼此,充分展现歌剧诙谐而略带荒诞的一面。这一聒噪情景由守夜人的报时而告终——寂静的来临和嘈杂的开端一样突然,显示出这场闹剧的荒诞。
萨克斯的哲思独白,选自第三幕
这或许是全剧中最富有哲学思辨色彩的唱段:男低音的浑厚音区搭配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点缀和批判性的歌词,这是歌剧最为内省的时刻;当萨克斯提到了对德国和纽伦堡的热爱的时候,音乐转到了代表着希望的大调,旋律更为高亢,而此时更丰盈的交响乐伴奏又令人联想到歌剧振奋人心的前奏曲。布莱恩·马基(Bryan Magee)在他的著作《瓦格纳与哲学》中提到瓦格纳的成熟歌剧都围绕中心词展开:《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Sehnen”(“渴望”),《帕西法尔》的 “Erlösung” (“救赎”),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的“Wahn”。“Wahn”是一个几乎无法被翻译的德语词;它描述的是一种世间纠葛的荒诞和自我蒙蔽式的疯狂。这段著名的独白亦反射出瓦格纳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瓦格纳最早于1854年接触叔本华的著作,而后者对他艺术理念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叔本华认为艺术能给予这个混乱的世界带来安慰,而音乐作为最抽象的艺术形式直接起源于意志(Wille)本身,独立于表象(Vorstellung)而存在。这段独白中萨克斯对Wahn的描述和叔本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非常接近,即自我欺骗最终会导致自我毁灭。在这部歌剧中,萨克斯平静地放下对女主角艾娃的爱慕之情的举动又贴合叔本华哲学中对意志——其重要表现形式为肉体之爱——的否定。
五重唱“太阳与我的喜悦共同欢笑”,选自第三幕
这个著名的优美唱段充分展现出瓦格纳对于抒情风格的掌控。以艾娃的独唱开始,并随着瓦尔特、玛格达莲娜、萨克斯和大卫的加入渐渐发展到一部缠绵而不失透明感的五重唱,而主题的反复循环形成一种余音缭绕的效果;木管的运用彰显出田园风格,半音化的旋律走向和延留音也极具感情表现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正如同萨克斯在之前提到他不愿意重蹈覆辙马克国王的故事,艾娃在这里有一句音乐直接来源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个重要的逐渐上扬的半音化音乐动机,仿若伊索尔德的影子一般,两个故事由此形成巧妙的呼应。
瓦尔特的胜利之歌“清晨闪耀着玫瑰色”,选自第三幕
经过萨克斯的指点后,瓦尔特终于为名歌手们呈现出一首既尊重传统、又不乏创新的歌曲,这一唱段亦是整部歌剧对于传统还是革新这一冲突的完满解决。在曲式结构上,它遵从16世纪名歌手最常用的AAB式,展现出瓦格纳复古的音乐情怀;有趣的是,16世纪的名歌手曲风还包括大量的乐句重复和装饰音,而瓦尔特的曲子并没有运用这些元素,且他的旋律更加丰富和半音化:舒缓而悠长的木管与弦乐伴奏支撑着优美高亢的男高音(这个主题取自之前的五重唱,并在前奏曲里便有预示),这首曲子在旋律和配器上又体现出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标志着德意志民族文化上开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
尾声,选自第三幕
在歌剧结尾的大合唱中,瓦格纳将艺术与民族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由前奏曲开始的动机做引子,随后紧跟着前奏曲中段轻松的主题,整个尾声的音乐素材都来源于歌剧的开头,形成一种整体感和平衡感。萨克斯教导人们“尊重过去大师的艺术”并认为出身和血统不能代表人的价值,只有真正的艺术才华值得让人尊敬。最后,瓦尔特赢得了艾娃和名歌手的头衔,而萨克斯作为传统与革新的交接人也被献上了以示尊敬的桂冠。结尾处,所有的名歌手、主角们在舞台上的呈现方式让人联想到19世纪盛行的公众庆典,而其最早的起源在于古希腊文明。在诸多论文中瓦格纳都提到了“艺术总体”(Gesamtkunswerk)的概念,即所有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文学、舞台设计、表演、舞蹈的终极结合。他认为古希腊悲剧的伟大在于其对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公众的参与,而现代艺术的衰落在于各个艺术形式分道扬镳,并脱离大众而存在的现象。《纽伦堡的名歌手》的主题,即社会与艺术的无缝融合,以及消除阶级之间的隔阂(主要体现在中产力量的崛起和贵族阶层的衰落),正是瓦格纳对现代音乐、乃至现代欧洲文明存在的问题的强有力的答案。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