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乐器展 乐器插上科技翅膀
展会现场,观众试弹电子管风琴。
日前,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北京演艺展业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乐器展)(以下简称“北京国际乐器展”)在北京举办。当科技对许多传统文化行业进行革新时,乐器行业也悄然搭上了创新的快车。记者日前走进北京国际乐器展,感受在科技的助推下,传统乐器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据了解,此次展会面积约3.5万平方米,容纳了来自各省区市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约750家企业。除展览外,北京国际乐器展还配套举办了乐器检测高端论坛、“遇见大师”名家讲堂等活动。数万名乐器爱好者和专业观众齐聚于此,在采购乐器的同时,共同交流乐器行业发展的前沿问题。
技术提升,创新乐器层出不穷
“通过这次展会,我感受到中国乐器制造业的进步,尤其是民族乐器和管乐器。”擅长多种乐器演奏的中国音乐学院东方音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汪洪,在参观展会时几乎试遍了所有种类的乐器。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乐器生产在质量和创新改良方面都进步明显。
在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展位,管乐中的“大家伙”——巴松管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天津津宝销售部部长韩玉娟介绍,巴松管结构复杂,键子多、键杆长,制作工艺要求高,因此我国乐团中的巴松管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现在,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生产出与国外一流巴松管比肩的优质乐器。”她说。
本来只能在大型音乐厅或教堂听到的管风琴的鸣响,也出现在北京国际乐器展上。在北京星海钢琴集团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了形似钢琴、上有双排或三排键盘、下有复杂踏板的电子管风琴。星海负责人尚凯告诉记者,通过录制机械管风琴的声音,再用先进的数码技术进行加工,使管风琴的声音效果得以再现,并让声音有了定位感,弹奏不同区域的琴键时,声音仿佛从不同方向传来。“一架机械管风琴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且每年需要投入数万元进行维护。电子管风琴的研发大大降低了购买和维护成本,让更多人能够尽享管风琴宽广悠长的声音。”他说。
智能乐器助力音乐教育普及
本届北京国际乐器展特别开辟了“智能乐器·快乐教育”展区。“智能化产品逐渐融入教育系统,智能音乐教育的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学生所接受。”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告诉记者,设置智能乐器教育展区和活动区,是为了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感受智能音乐的魅力。
记者在该展区看到,一些电子鼓、电子钢琴前都设置了一块屏幕,将课程编入程序,就会在屏幕上以游戏的方式显现出来。“孩子一看到就扑了过去。”一位5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教授韩宝强也对智能乐器印象深刻。他说,过去的音乐课程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只能唱歌或一遍遍重复练琴,“但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手指‘运动员’。电子乐器与人工智能、试听一体化等技术结合,能够极大增添音乐的趣味,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样吸引孩子和家长的,还有两场高科技互动音乐表演——由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朱诗家带来的计算机音乐、手机交互音乐《彼岸雷光》和VR、计算机交互音乐《云之翼》,两部作品将电子音乐与多点触控、动作捕捉等科技结合,用声乐和图像共同描绘自然界神奇景象。“表演应用的其实都是当下手机、游戏里常见的技术,虽然这些技术最初不是为音乐而研发的,但我尝试让这些技术与音乐及音乐相关的内容结合,为音乐带来更多可能性。”朱诗家表示,这种高科技互动音乐表演带有很强的时代感,易于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以科学检测提升乐器制作水平
参观完展会后,韩宝强告诉记者,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国内的新兴厂家参加了此次展会。“这说明乐器产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新生力量,他们的广泛参与会增强行业竞争,让乐器产业更具活力。”尤其令他惊喜的是,这些企业带来了许多新颖的、与国际发展导向接轨的产品,“例如一种名叫簧舌的南美洲鼓,是刚刚才在国外流行起来的。在这次展会上,我见到好几家企业带来了自己研发设计的簧舌,且产品音色优美,造型别致。”他认为,这些刚起步的厂家对新兴乐器反应及时、注重研发,能够助力我国乐器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显著的进步和令人期待的前景下,不少专家也注意到,我国乐器制造产业还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制作规范标准等问题。“有些乐器音准不准,声音忽强忽弱。乐器不能只追求外形精美,如果声音存在缺陷,到了艺术家手中就完全不能使用。”汪洪告诉记者,各厂家应注重与音乐家的交流,对接演奏需求;同时要制定自己的制作规范和标准。“许多商家没有对乐器进行科学检测的意识。检测能够为乐器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乐器企业的发展是意义深远、至关重要的。”他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