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在日内瓦让中国艺术歌曲“声入人心”
汪家芳、丁筱芳根据16首艺术歌曲的意境创作出书画和瓷器作品
当地时间1月3日晚,日内瓦让·佛朗索瓦·巴托洛尼街沙龙剧院灯火辉煌。离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独唱音乐会开场还有一个多小时,门口早已排起长队。
还未走进音乐厅,观众先被展览厅的盛景所吸引。两位中国书画艺术家的34件艺术作品在这里揭开面纱。聚光灯下,以音乐会曲目为主题的国画、书法和瓷器作品精心陈列,相互映衬,构成一组色彩斑斓、意境幽雅的中国传统艺术画卷。
晚8时许,音乐会即将开始,布满精美浮雕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暗场后,观众的目光汇聚在精心布设的舞台上:聚光灯下,国画垂挂一侧散发着墨香;古朴的木制家具上,瓷器的釉面映出皎洁的光晕。廖昌永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一同登台的还有钢琴家孙颖迪。一首黄自的《玫瑰三愿》开场,琴声如玉,歌声悠扬。
舞台上的廖昌永
乐、诗、书、画在此融为一体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青主创作于1920年的《大江东去》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历史。中国艺术歌曲充分融汇西方音乐元素和中国美学传统,其中有不少作品从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汲取艺术养分,意境深远,兼具音乐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在日内瓦的这场音乐会,廖昌永特意挑选了16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经典,还别出心裁地将乐、诗、书和画等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拓展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力,打造了一个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表现平台。
廖昌永携手汪家芳、丁筱芳两位书画名家根据16首艺术歌曲的意境创作出书法作品16幅、绘画作品16幅、瓷器作品两件。书画与诗乐之间展开精妙对话,呈现给国际观众一场鲜活的中国文化视听盛宴。
展览厅内,《阳关三叠》和《月满西楼》等国画作品表现惟妙惟肖的人物场景。《我住长江头》和《忆秦娥·恒山月》等绘画中或是险峻、或是辽远的山水景致,也令人赏心悦目。同时,豪迈挥洒、风格独到的书法作品也引得许多中外宾客驻足品鉴,感受其中的文字雅韵和流动美感。来自各文化地区的观众以中文、法文或英文热烈讨论,流连于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当中。
音乐厅内,廖昌永以技巧精湛、情深意长的演唱,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表现得绚烂多姿。从《大江东去》的豪迈洒脱到《红豆词》的哀婉动情,从《明月几时有》的浪漫抒怀到《忆秦娥·恒山月》的苍茫醇厚。每首歌曲结束,全场都会爆发热烈的掌声。16首作品唱毕,观众对艺术家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持续不断的掌声,久久不愿离去,而廖昌永多次返场,对热情的观众致谢。
把中国艺术歌曲唱给世界听
廖昌永很忙。刚刚录完湖南卫视声乐类选秀节目《声入人心》,回到上海马不停蹄上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在他看来,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做,也不能不做好,其中很重要的一件,就是促进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化”。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中国艺术歌曲的整理、研习、思考、诠释和推广工作。
连续两年,廖昌永在上海举办了两场《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独唱音乐会,分别向人们展现了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和当代的中国艺术歌曲。但廖昌永深知,自己在弘扬、传播中国优秀艺术文化的道路上绝不会止步于此。
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中国艺术歌曲不仅成为中国的经典,也要成为世界的经典。因此他不断致力于在世界舞台推广中国艺术歌曲,也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希望能全面展现经典作品中的艺术蕴涵,让中国艺术歌曲真正“声入人心”。
这次在日内瓦的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主办。现场观众中,有不少贵宾,包括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大使俞建华等,还有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联、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的贵宾。来到音乐会的观众人数远超预计,剧院最终不得不破例加座,满足观众的愿望。
音乐会结束后,一位华人观众说:“通过歌声,我好像看到了故土,看到了家乡。廖昌永传达的不仅仅是中国艺术歌曲,而是独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情怀。”也有外国观众感叹:“我从未听过这么特别、这么美妙的音乐,而这样的声音、这样的音乐来自于中国,我特别震撼!这是我第一次同时感受到含蓄之美、宽广之怀,我为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文化而感动。”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