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津沽秧歌”走进津门故里
11月15日下午,由我院和南开人民文化宫、南开区鼓楼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的“老城讲堂‘津沽秧歌’公益广场舞体验推广活动”在南开区鼓楼广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受众最广的形式“广场舞”进行开展普及,向大家教授“津沽秧歌”。在舞蹈系青年教师栗烨组织策划,舞蹈系主任王鸿昀教授、研究生及2018级编导班共同参与下,吸引了多个广场舞队伍、舞蹈爱好者及围观群众参加。
活动现场,在三弦、鼓、快板的音乐伴奏下,栗烨老师带领学生们分别教授了天津地区代表性民间舞蹈“杠箱”“飞镲”“回族武高跷”中的典型动律,并予以文化背景的讲解。市民们积极学习,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动作形态的模仿,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同时也表示切身感受到天津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津沽秧歌”是对天津地区民间舞蹈的统称,指在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作用之下产生并流传至今,具有鲜明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为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院舞蹈系自2009年开始,便扎根民间,以原生态民间舞蹈为创作基础,以本土舞蹈语汇为创作元素,以天津多元文化为文化支撑,整合编创出了“津沽秧歌”特色课程。
此次活动不仅是天津音乐学院特色课程“津沽秧歌”成果的展示,更是面向社会群体,将天津民间舞蹈予以推广,加速天津地区文化品牌的建立,让天津地区的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生活,融入到人民大众的群娱活动之中,进一步弘扬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