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11月29日启幕
黄梅戏《薛郎归》
昆剧《桃花人面》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暨2019第五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将于11月29日至12月5日在长江剧场举办。这是主办方今天在沪宣布的。
据介绍,本次展演活动共收到申报剧目37部,涉及19个剧种。经专家评审,最终有京、昆、越、滇、绍、豫、花灯、高甲、黄梅戏等9部戏曲作品在长江剧场红匣子、黑匣子陆续登场。在12月6日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将与院团主创一起共同探讨未来小剧场戏曲的发展潜力。
今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有了新“头衔”——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自2015年创办以来,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不断创新探索,从第一届为青年戏曲工作者搭建创作和展示平台,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呼”出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到如今来自全国的戏曲人才和剧目“锁定”每年在上海交流,充分吸纳彼此优点的地域性戏曲文化生态,促进剧种的长远发展,小剧场戏曲的步伐越来越坚定,不仅剧种更加丰富、剧目更有新意,也逐步打造成青年戏曲创作人才的孵化基地之一,培育了大批青年观众,成为戏曲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在全国戏曲院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先后收到共18个剧种200个剧目申报,经过专家的论证和遴选,已经上演了35台有思想、有温度的小剧场戏曲作品。业界讨论的焦点也从“什么样的作品是小剧场戏曲”转变为“小剧场戏曲能为传统戏曲、为观众带来什么”。今年,专家们遴选出的京、昆、越、滇、绍、豫、花灯、高甲、黄梅戏等9部实验性戏曲作品将悉数登场。
具体来看,此次展演将迎来京剧《赤与敖》、昆剧《桃花人面》、越剧《宴祭》、实验京剧《回身》、多剧种《故人心》《四美离歌》、高甲戏《阿搭嫂》、黄梅戏《薛郎归》、绍剧《灿烂八戒》等近年来新创或改编的高品质戏曲作品,为观众带来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相比于往年,今年参演的9部作品更符合观众对于“小剧场戏曲”的预期,且秉承了戏曲新秀唱主角的特色,同时,还有不少戏曲界的“大咖”出现在舞台上,可见小剧场不仅是年轻人大胆探索的舞台,也是艺术家们谋求突破的一方天地。
今年首届小剧场戏曲展演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的长江剧场举办,这个被列入“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的演出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软实力”。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人民广场剧场群的核心,从历史渊源来说,它从解放初期就一直是戏曲艺术展示的“重阵”。长江剧场举办此次展演,是以更加创新的形式再次启程,也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积蓄有着进一步的激活与提升,从而焕发出它更多的活力和风采。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表示,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已经成为全国戏曲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为青年艺术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舞台。“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审美、不断创新探索没有标准答案,更不会是‘完成式’。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将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面向全国,力推优秀作品从上海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