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歌剧《马可·波罗》将作为意大利卡洛·费利切歌剧院演出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到了中国。700多年后的今天,一部中文歌剧《马可·波罗》将前往意大利,剧中的他将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的神奇经历。
22日,广州大剧院与意大利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在罗马巴尔贝里尼宫签署协议,中文歌剧《马可·波罗》将作为卡洛·费利切歌剧院2019-2020年演出季的开幕演出。这标志着经过3年多的精心创作和打磨,这部由东西方艺术家共同打造的文艺精品将不仅进入意大利,也将正式打入国际市场,开启全球巡演。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当歌剧中的马可·波罗跋山涉水来到元大都时,舞台上出现的直径14米的大转盘再现了他曾经看到的肃穆雄壮的北方城墙。而当他南下临安遇见自己心爱的姑娘时,投影转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流水潺潺、莺歌燕舞的江南好风光。
今年9月,这些炫酷场景将在意大利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依托多媒体导演卢克·霍尔斯打造的全景投影舞台,歌剧《马可·波罗》将向人们讲述马可·波罗经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
马可·波罗是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外文艺创作最受欢迎的主角之一。从舞剧到歌剧、音乐剧、影视剧,以他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
“但这一次,我们用原创中文歌剧的方式来呈现马可·波罗的传奇。”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歌剧《马可·波罗》执行制作人陈睿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马可·波罗是中意文化交流的先驱,他让欧洲人产生了对中国的向往。”卡洛·费利切歌剧院艺术总监朱塞佩·阿夸维瓦说。他在2018年底看到这部歌剧后便很快决定,要为意大利观众引入这部“意义非凡”的歌剧。
阿夸维瓦说,《马可·波罗游记》据说是在热那亚创作完成,这次马可·波罗以中文歌剧的形式返回这里,“我们希望他能再次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这是一个“奇妙的结合”
1982年,中国、美国和意大利合拍的英语电视剧《马可·波罗》播出,被视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合作的一个标志。
时隔30多年,当歌剧《马可·波罗》进入人们视野时,全中文演出无疑是亮点。“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谈起这部歌剧时,人们不是投来疑惑的目光,而是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现在的中国完全可以做出一部有影响力的中文歌剧作品。”陈睿说。
歌剧《马可·波罗》导演卡斯帕·霍尔滕曾担任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歌剧总监,制作过《唐璜》《卡门》等作品。在他看来,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是一个“奇妙的结合”。
“马可·波罗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却能用创新方式演绎出来。”霍尔滕说。“这是一部中国的歌剧,由中国出品、中国编剧、有着中国的表演形式、讲述中国的故事;它同时又是欧洲的歌剧,由德国作曲家创作,中外演员携手出演,令人兴奋。”
将在热那亚首演中出演马可·波罗的意大利男高音朱塞佩·塔拉莫如今正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中文。首次担纲中文歌剧的男主角,大段的唱词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我想马可·波罗当年在中国也一定学会了说中文,所以我一定要用中文演唱好这部歌剧,希望能完美地塑造这个角色。”他说。
霍尔滕承认,导演这部歌剧充满挑战,他需要把其中蕴含的中国式理念传达给欧洲观众。
“尽管故事设定在13世纪,我更想让这部歌剧成为一面镜子,让观众思考自身的爱情观和对文化的认识,让歌剧直接触碰观众的内心。这就是文化交融的美妙。”他说。
中国演艺闪耀“一带一路”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以及中外合作的文艺作品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
中国的实验京剧《图兰朵》目前正在意大利巡演。这部剧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制作,融合了中西方戏剧和音乐元素,是继2015年实验京剧《浮士德》之后,中意联合推出的又一部艺术深度融合的作品。
2017年5月,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这意味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基于此,2016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到今年初,联盟已有包括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个国际组织在内的107家成员单位,其中就有刚刚加入的卡洛·费利切歌剧院。
“希望联盟成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文化载体。”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生说。
意大利是《马可·波罗》歌剧海外行程的第一站。广州大剧院计划未来把它改编成舞台更简化的音乐会版本,为后续的全球巡演做准备。
“《马可·波罗》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会继续挑选好的题材,以负责谨慎的态度,不断制作更好的原创作品。”陈睿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