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唱遍全国的著名音乐家王玉西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两首歌曲唱红了全国,一首叫《社员都是向阳花》,一首叫《李双双小唱》。那时候,你无论是在南方的水乡,还是在北国的村寨,都会听到那优美动听、如民歌般的旋律;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在城镇乡村,许多人都会将这两首歌曲随口哼上一哼。
这两首歌曲的曲作者,就是成安籍著名音乐家王玉西。
王玉西,曾用名王受天,成安县商城镇秦连庄人,笔者同村老乡。他生于1928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7岁开始上学,中间曾读过半年私塾,“七‘七”事变后失学二年,1944年方小学毕业。
王玉西小时候就喜欢音乐。一把小小的京胡,竞能拉出优美的旋律,这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便向邻村一位老乡学拉京胡。没有钱买胡琴,他就跑到田间抓蛇,剥下蛇皮自己制作,虽然乐器粗糙,他却操琴苦练,自得其乐。小时候的这种痴迷,影响了他一生对音乐的热爱。
这期间,他还参加了进步团体“萤光社”的活动。1942年秋,上级开辟磁东地区(时商城属磁县),将磁东与肥西组成磁肥抗日游击区,并组建了磁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俊、政委高境了解到在肥西、马头和何横城原有萤光社、曙光社和复兴社,为便于组织、团结和壮大抗日力量,决定在三个社团的基础上组建党的外围组织萤光社。总社下分四个分社:肥西为一分社,商城南为二分社,商城北为三分社,马头为四分社。王玉西为三分社成员,他在分社举办的抗日训练班里听领导讲政治、讲形势、讲当前任务,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和社友们一起秘密张贴、散发传单,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活动。
1944年小学毕业后,他考入邯郸简易师范初中部。此时,热爱音乐的程度有增无减,他节省日常开支,终于买了一把二胡,不仅可伴奏京戏,也可演奏二胡曲。从此,练习胡琴的劲头更足了。
在简师初中部只上了一个学期,1945年上半年他在家务农。1945年8月初,参加了革命工作。不久,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年11月,磁东县与成安县合并为成磁县,王玉西在成磁县文化工作团任团员。1946年上半年在成磁县商城完小任教师,下半年人冀南艺术学校学习音乐,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1947年考入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继续学习音乐,进行深造。1948年北方大学同华北联大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在华北大学第三部继续他的学业,并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大学,他对声乐和器乐乐理进行了系统学习,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和对音乐的感悟有了显著提高,这对他今后的乐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11月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冀南行署文委创作组任创作员。在这里,他与同事一起为一部小歌剧创作了乐曲,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1949年秋,恢复河北省建制,他调河北省文联工作,在这个专门的创作机构,他的创作也逐渐多了起来,除了写一些诗歌、歌词外,主要从事歌曲创作。1950年新中国国庆一周年,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创作了歌曲《今年要比去年强》(作词作曲):“大街上的锣鼓闹喧天,满街上的人儿好喜欢,披红挂绿把秧歌舞来跳,庆祝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1950年底,河北省文联部分机构归省政府文教厅,王玉西在该厅文化处艺术科任科员,并兼任省音乐家协会筹委会秘书。这期间,他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创作了歌曲《军民团结紧》、《运销小唱》、《反特小唱》,抗美援朝歌曲《捐献飞机大炮》、《给他捎个信》等多首歌曲。其中他作词作曲的《反特小唱》在国家级刊物《人民音乐》发表:“蒋介石政权完了蛋,美帝国主义心不甘,派遣特务来捣乱,妄想来一个倒翻天……东街上有一个李大娘,全家人受了编,入了会道门上了特务当……特务掏出一手枪,李大娘这才全明白,挂羊头卖狗肉,原来他们都是刽子手,她马上报告了张村长,特务分子落了网……”由于歌词配合了当时的形势,曲调又铿锵有力,中央和一些地方的文艺团体都演唱了这首歌曲,这使王玉西受到了很大鼓舞,坚定了他创作的信心。
1952年初,王玉西参加了全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赴朝创作组,到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抗击美帝国主义的英勇气概使他深受激励,相继创作了歌曲《防空哨兵歌》、《高射炮兵歌》、《我们是装卸兵》、《钢铁的汽车兵团》等,这些歌均为他作词作曲。
1953年,河北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成立音乐工作组,王玉西任副组长。担任领导工作,事务繁忙,但他仍坚持业余创作:配合增产节约运动,他写了《增产节约歌》;配合婚姻法宣传,他写了《模范夫妻人人夸》;配合宪法颁布,他写了《歌唱人民的宪章》;配合贯彻《义务兵役制》,他写了《随时准备应征扛枪杆》;配合普及文化活动,他写了《学习文化建设新家乡》。他为农民写了《农家姑娘》、《青年突击队》、《春耕小唱》;他为纺织女工写了《微风吹动着白围裙》;为水兵写了《在海洋,在海洋》;为青年民兵写了《我们象哨兵一样清醒》。
1956年夏末,王玉西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任副馆长。由于工作需要,需经常深入基层辅导群众文艺活动,他接触了丰富的生活,4年的时间里除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外,相继创作了《沙河谣》、《只因为河水引上了山》、《祖国好》等多首歌曲,并且灌制了唱片,在群众中有了广泛的影响。他非常注意同词作家交朋友,同演唱家交朋友,他说:“作者熟悉了演员,可以写出适合演员的歌曲;演唱者熟悉了作曲者,更能体会作品的风格、特色。”《沙河谣》这首歌,就是他在沙河县开群众业余音乐训练班时,同当时在沙河县深入生活的歌词作家乔羽合作写成的。歌写好后,他就在训练班亲自教唱。自己写歌自己教唱,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反应。通过训练班的音乐骨干,很快使这首歌曲在沙河全县流传。以后,这首歌的曲调曾被多次填词、传唱。
1960年8月,王玉西调河北省歌舞剧院任副院长。虽然工作比较忙,仍不放弃创作。当时,正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前些年盲目开展的“大跃进”造成的巨大浪费、浮夸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全国陷人了大饥荒中。在这种情况下,高度的责任感促使王玉西要写一首歌曲,鼓舞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团结在集体的周围,增强信心,同心同德,战胜困难。1962年,他与歌词作家张士燮合作,创作了《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公社的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手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花。公社是颗红太阳,社员都是向阳花。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不怕风吹和雨打,我们永远不离开她。公社的阳光照万家,千家万户志气大。家家爱公社,人人听党的话,幸福的种子发了芽,幸福的种子发了芽。”虽然从历史的眼光看,人民公社存在着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许多弊病,但在当时,农村集体就是人民公社,农民都是公社的社员,只有团结一心发展公社的集体经济,才能共渡难关。因此,这首歌经过《歌曲》发表,电台广播,专业团体演唱,特别是经著名歌唱家王昆、郭兰英的演唱,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许多场合,也带领、指挥大家歌唱这首歌曲,活跃气氛,鼓舞士气。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回荡在祖国的村村寨寨,给人们特别是农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信心。,
不久,王玉西又谱写了肖杰作词的《李双双小唱》,歌词是根据优秀电影故事片《李双双》的内容编写而成,它歌颂了一个大公无私的先进妇女形象:“李双双,李双双,她是咱妇女的好榜样,大公无私好风格,联系群众思想好,一心为集体,不怕风和浪,积极肯干为大家,个人得失放一旁……”当时,电影《李双双》已经在全国广大农村受到了热烈欢迎,歌曲《李双双小唱》一问世,它那充满柔情的曲调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很快走红全国。
《社员都是向阳花》和《李双双小唱》都被评为全国农村题材的优秀歌曲,受到全国音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奖励。《社员都是向阳花》还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很多群众给王玉西写信,都说他表达了他们的心里话,音乐语言如同他们家乡的民歌和地方戏,唱起来好听、顺口、亲切。
此期间,他还与人合作,为歌剧《儿女的亲事》、《园林好》谱写了乐曲。
十年动乱,王玉西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也受到了冲击,靠边站了5年,创作被迫停止。1972年恢复工作,任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1976年任河北省河北梆子音乐唱腔研究室负责人。1977年任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1984年任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1985年3月调河北省广播电视厅任副厅长。1988年退二线,任厅文艺顾问,1994年2月离休。与此同时,自1982年起兼任中国音协常务理事、《歌曲》月刊编委,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顾问,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电视文学》主编,《中国民问歌曲集成》(河北卷)主编,河北省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副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副会长等职。
“文革”中受到了批判,他曾一度不想再搞创作。但打倒“四人帮”后,他在大家的鼓励下重新振奋精神,又拿起了笔,陆续创作了《怀念周总理》、《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我爱祖国》、《我们歌唱社会主义好》、《歌唱张志新》、《武警的妻子》、《农村四季好风光》、《淀上风光赛江南》、《北戴河的夏天》、《花山小唱》、《亲人惦记着太行山》、《故乡的路》、《劝君莫做梦中人》、《青春之歌》、《大学生之歌》、《教师的心》等一大批歌曲。从1985年起,先后为《远山》、《艰难的诉讼》、《敌后武工队》、《金秋八月》、《草青草黄》、《小白菜》等多部电视剧编配了乐曲。长期身在领导岗位,工作十分繁忙,在群艺馆、在文化局,从事全省群众文化工作,组织文艺汇演、文艺比赛,还曾组织大规模的“河北音乐之春”群众性音乐活动;在广播电视厅,组织电视剧创作、制作,领导事务是繁琐的,有时白天的事情完不成,晚上还要加班。这样,星期日或者因公出差,就成了他创作的好机会,坐火车、住旅馆,他都要挤空写东西。别人寄给他的歌词,他经过选择,经常带在身上,一有机会就翻开看看,有时受生活和周围人物的影响随手写成草稿。《武警的妻子》就是他在北京站等火车时写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则是他1962年国庆节假日写成的。
古稀之年,他仍坚持创作,《知音歌》(刘章词)、《乡村的太阳》(龚爱书词)、《二月二龙抬头》(刘章词)等,均获得好评。特别是《知音歌》获得了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为人民写歌,为人民写好歌!这就是王玉西的指导思想。从事音乐创作60年,创作歌曲600多首,除《社员都是向阳花》、《李双双小唱》、《知音歌》在全国获奖外,还有不少歌曲在行业征歌中获奖,有的在本省获奖;还创作电视剧音乐30余部,发表文艺评论文章100余篇,出版有《乐理小常识》、《农民新歌选》、《王玉西歌曲选集》等专集以及《王玉西声乐作品音带》、《知音歌》、《向阳花》等磁带、影碟专辑。1992年,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广播电视厅、河北省音乐家协会曾联合举办“王玉西声乐作品音乐会”,并通过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向全省转播音乐会实况。
2009年,躬耕音坛曲苑60载的人民音乐家王玉西,怀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挚的热爱,对养育他的河北这片土地的深深的眷恋,辞别了人世,终年81岁。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