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学院院长管乐艺术青岛(市南)峰会谈音乐教育
随着管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管乐团和管乐人才越来越受重视,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管乐团,围绕如何提升中国管乐团的发展水平和加强管乐人才培养,在中外音乐学院院长管乐艺术青岛 (市南)峰会研讨会上,多位国外音乐高校院长直抒胸臆。
“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喜欢燃起篝火,数着星星,吹着古老的管乐迪吉里杜,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对于管乐人才培养,我认为要在尊重和热爱传统的基础上,把眼光更多放在未来,创作更多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作品。”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埃尔德音乐学院行政副院长史蒂芬·威廷顿表示,阿德莱德大学的音乐专业是学校的黄金课程,既有传统音乐,又有现代的音效或者混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悠久与标新并存,鼓励创新、卓越及独立的精神,并为此营造出有利而适宜的学术氛围及学习环境。
而史蒂芬·威廷顿的音乐创作对亚洲音乐展现出浓厚兴趣,如受到李白和杜甫的诗作启发创作的《茅草小屋》于2017年在洛杉矶录音并出版,受到马致远的诗歌启发的钢琴独奏《秋思》于2015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首演。
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埃尔玛·兰普森认为,打造学生、教师的国际交流体系,有助于加深国际理解。“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热爱并有所造诣,国际交流的意义在于走出去和引进来,也就是有来有往,这有助于学生和管乐人才心智的开阔和思维的开放。我曾经在青岛担任过钢琴比赛的评委,也向参赛的选手发出过留学邀请。”埃尔玛·兰普森说,他本人在北京、上海、莫斯科等地的音乐学院给大师班上课,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也已经与中国的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开展了频繁的师资交流,双方互派教师赴对方学校进行授课,并组织了多次现当代音乐乐团的互访交流演出,在作曲、器乐、声乐领域相互借鉴和学习,并在联合培养高级演奏家合作项目上达成共识。
泰国玛希隆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庞那荣表示,泰国的管乐发展的动力源泉来源于比赛和竞争,这有助于建立合奏标准。“我们得到了来自中国广州的管乐家们的支持,这是一种学习和融入文化的过程。当然,我们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元素,比如说演奏时的泰式传统服饰和具有泰国特色的乐器。”庞那荣说,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的音乐文化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师生的交流学习等方式,推动更多艺术家及团体演出交流,发挥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