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祖国之恋——中国经典影视作品音乐会
特别策划——中国音乐作品系列:祖国之恋——中国经典影视作品音乐会 【开票】
活动时间:2019.09.22 10:30
活动地点:音乐厅
活动时长:约90分钟
日期/场次:2019.09.22 周日 10:30
指挥 张冰冰
张冰冰,青年指挥家中国电影乐团常任指挥。五岁开始学习音乐,六岁登台,十岁就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于我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先生。毕业后先后两次到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意大利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师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著名指挥家MAX.CEGIC。在近二十年的指挥生涯中,排演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不同的室内乐作品、交响乐作品及国内外经典歌剧和音乐剧。作为中国乐坛最活跃和具有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其音乐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捷克、葡萄牙、法国、西班牙、新加坡、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曾在国内外一线重要音乐场所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西方音乐评论家是这样来形容的“张冰冰的指挥技艺精湛,诠释作品风格准确,富有诗意和激情。并极具创造力和感染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华横溢的东方指挥家。”同时还被国内新华社等媒体称为“中国交响乐传教士”。
演出团体 中国电影乐团
中国电影乐团(又名: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优秀乐团之一。伴随着中国影视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该团先后为近两千部电影、电视及纪录片、专题片录制音乐,先后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并多次与国外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成功合作演出交响音乐会及歌剧、芭蕾舞剧等,为弘扬民族音乐、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影乐团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4月20日的新影乐团。创建初始,它是一支仅有四十多人的管弦乐队,隶属于北京电影制片厂。乐队成立之初,即为新中国两部重要纪录史片(1949年7月)配乐。
1951年,乐队在北京举办了“新片展览专场音乐会”、“电影音乐专场音乐会”,首次将电影音乐搬上了音乐会。著名指挥家张宁和担任创业阶段的首席指挥。1953年,乐队改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5年,与中国指挥家李德伦合作排演交响乐;1956年定名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乐团(即新影乐团);1956年,乐团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演出后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此期间,乐团还与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在首演芭蕾舞剧《无益谨慎》、《海峡》、《天鹅湖》中担当演奏任务,成为我国最早演奏舞剧音乐的乐团。50年代,乐团创作了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紫竹调》、《马兰花开》,影响深远,至今流传海内外。
早在60年代,电影乐团就定期举办星期音乐会。1960年,中国指挥家韩中杰先生从圣彼得堡回到北京,指挥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等作品。1962年,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的指挥姚关荣来到电影乐团,与乐团的另一位著名指挥家冯光涛一起,带领乐团在中国各大城市演出。
1985年,乐团更名为中国电影乐团。2003年11月,乐团与原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部分成员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中国电影乐团,每年演出上百场音乐会。六十年来,乐团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节日、纪念会和艺术交流的演出,不仅为两千余部电影电视剧录制音乐,还录制了大量的唱片、磁带、CD等。
作为一直活跃在我国乐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电影乐团曾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外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演出了交响音乐会、世界著名歌剧、芭蕾舞剧等中外经典作品。近年来,更是创作了多台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屏幕视听电影音乐会,以及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会。 在中国影视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相继在乐团工作的著名音乐家有张宁和、曹鹏、吕其明、冯光涛、姚关荣、王立平、卞祖善、刘明源、汤良德、王范地、夏仁根、项斯华、范上娥、陈佐湟等,同时也培养和吸收了年轻的指挥家如范焘、张列、李凌等,这些新老音乐家们为弘扬中外交响乐经典作品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成立伊始,乐团曾为北影厂、新影厂、北京科技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十多个制片厂和电视台、广播电台录制音乐,包括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纪录片等近两千部,并在国内外荣获创作、指挥、演奏、演唱各类奖项四十多项。
曲目
红旗颂 吕其明 曲
中国电影主题曲联奏 金巍 编配
《一江春水向东流》
《闪闪的红星》
《塞外村女》
《渔光曲》
《平原游击队》
《地道战》
《南征北战》
《五朵金花》
《潜海姑娘》
绒花 王酩 曲
《海霞》组曲 王酩 曲
解放
织网
胜利
大海·牧羊·少林 王立平 曲
山楂树之恋 陈其钢 曲
《冰山上的来客》组曲 雷振邦 曲
建党伟业 马上又 曲
建国大业 舒楠 曲
我的祖国 刘炽 曲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