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佐格纪录片《火球》 我们的音乐就像篝火边的古老故事
在赫尔佐格最新纪录片《火球》(Fireball)的配乐里,你依然用到了和奥罗塞多声部牧歌乐团(Tenore E Cuncordu de Orosei )合作的作品。从2004年赫尔佐格的《白钻石》(White Diamend)开始,这支来自撒丁岛的多声部牧歌团似乎就成了他的影片配乐的标志,而且不论主题怎么变,也总能烘托出与众不同的氛围,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不断地练习(笑)。我1997年左右就和奥罗塞多声部牧歌乐团合作了一张专辑,碰巧赫尔佐格的儿子把它作为生日礼物给了他,他非常喜欢,就找到我,想要我和牧歌乐团的作品作为纪录片配乐;你的功课做的一点没错,那确实是《白钻石》,我和赫尔佐格的合作也是从那开始的。当然我根据影片内容重新编曲、录制,还邀请来自塞内加尔的音乐人Mola Sylla加入,他也是我的三人乐队Trio Reijseger Fraanje Sylla中的一员。背景音乐里有许多我和Mola的双人合作,也有我的独奏。一直到现在,赫尔佐格的纪录片除了《忘梦洞》(Cave of Forgotten Dreams )都是我新创作的音乐外,其他都用到了奥罗塞多声部牧歌。《忘梦洞》里我为教堂合唱团写了曲子,他们和Mola合作,前者唱诗,后者唱诵非洲古歌谣,效果也非常棒。
赫尔佐格最近纪录片《火球》
你提到即将推出《火球》配乐相关的幕后短片?能透露下它关注了哪些方面、这次和你之前为赫尔佐格创作原声的过程有何不同?
我一知道《火球》的理念和拍摄想法就蠢蠢欲动,去年还没签约时就出发去撒丁岛采风录音了,还预约了荷兰的一个木制小教堂,准备在那里录制。《火球》的配乐里也用到了我自己制作的木制风琴,它可以用脚演奏。在纪录片开头,奥罗塞多声部牧歌乐团演绎的《圣母颂》也尤其特别。
你和奥罗塞多声部牧歌乐团是怎么开始合作的?
我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小村庄里录制的第一张独奏专辑,想到也可以为朋友们演奏,看看观众的反应,就请大家一起聚在近山的一栋老木屋里,演奏之后一起晚餐,其中一个朋友拿出一盘撒丁岛上的多声部牧歌音乐的磁带。我喜欢收集音乐,对这种音乐类型略知一二,但当时我属于的Winter&Winter厂牌主理人却对它一无所知,兴奋地跑到车里听完,随后对我说:“我想录制这样的音乐。”于是他真的去了撒丁岛,找到了这个乐团。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