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青年鼓曲乐师提高班在省文联多功能厅举办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经济强省、魅力河北,圆满完成省文联下达的“推人才、推精品”主责主业任务,河北省曲艺家协会首开先河,于12月3-6日在省文联多功能厅举办河北省中青年鼓曲乐师提高班。省文联一级巡视员柴志华、二级巡视员张占芳,省曲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袁冀民,副主席王建国、刘毛毛等,与30多位乐师出席开班式。
柴志华在开班式发表讲话指出,这次培训班对曲艺界乐师来说,责任重大;对文艺界来说,意义重大。旨在让乐师学好理论知识,练好业务本领,为新时代曲艺事业做贡献。
他说,河北曲艺历史悠久。自古代黄帝取“夔皮”冒鼓,作《弹歌》作品,尧舜时就在冀州(河北)尧山出现了瞽艺人,即说明河北曲艺发迹最早;西周至今在河北乃至全国留下大量励志故事,秦汉以来的俳优讽谏、乐府歌辞、笑话俗赋、说唱话本(脚本)和笔记小说等发现于河间,汉唐、五代燕赵大地流行百戏,其中参军戏相当于今天的相声,宋元在河北出现的名家更多,百戏渐渐有了分工,说唱鼎盛于任何时期。近当代曲艺成为文艺轻骑兵,活跃在城乡各地,为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乐师伴奏,是曲艺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伴奏得好不好,关系到鼓曲演唱的好坏,好的伴奏能够弥补唱腔的缺陷,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省曲协看到了这一点,抓紧机遇,在全国率先举办乐师提高班,就是在“推人才、推精品”主责主业任务中摸索出了新路子。希望办好这次乐师提高班,为光大河北的鼓曲事业多培养新人,多推出精品。
期间,河北省曲艺家协会还在省文联多功能厅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座,30多名鼓曲乐师聆听。袁冀民以参观渣滓洞监狱后的感受,从三个方面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河北应如何着眼全局和长远做好曲艺工作。
5日下午,来自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的国家一级馆员张玉恒、天津市曲艺团一级伴奏员于欣华分别讲授了鼓曲唱腔设计、三弦伴奏技法等知识。两位专家手把手、一招一式地认真传授,学员们认真仔细地学习经验技能。
通过两天的培训,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提高班办得及时,办得顺应人心。同行们决心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争做一名合格的“德艺双馨”曲艺工作者,为建设经济强省、魅力河北和河北曲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