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的上海音乐厅重新开放迎来了第一位市民观众
上午9点40分,55岁的谢荣毅走进了上海音乐厅。经过测温、安检等一系列程序后,早已等候在一侧的工作人员递上了一束鲜花和一张序号为“1”的相见卡。
此时,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员工为班底组成的重奏乐团“厅默森”于北厅奏响开厅第一曲。
把上海音乐厅的美拍下来
谢荣毅是“久别重逢”的上海音乐厅重新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位市民观众。历经一年半封闭式修缮,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于9月6日重新开业向公众开放,并举办以“相·见”为主题的剧场开放日。
上午8点,谢荣毅就早早到了上海音乐厅。作为摄影爱好者,背着单反相机前来的他,先是把音乐厅外面拍了个遍。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我们全家都喜欢上海音乐厅,开放预约的消息一出来,就上网预约了,但是只秒到一张。我要把上海音乐厅的美拍下来,带给更多的人欣赏。”
谢荣毅手上的相见卡,上海音乐厅准备了50张。序号从1到50,属于前50名入场的幸运观众。打开卡片,里面暗藏“玄机”。按照卡中提示,找到包括贝多芬《D小调第9交响曲》手稿复印件、音乐立方墙壁上的GRG图案(灵感来自大厅走廊穹顶的四叶草)等在内的四个打卡点,就可以换取纪念礼品。
2019年修缮停业前,上海音乐厅通过一场“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主题开放日与观众相约“重新开业后再相见”。重新开业之际,音乐厅策划的这场“相·见”主题开放日,邀请观众第一时间进入音乐厅,了解修缮细节,感受建筑之美。
重新出发,上海音乐厅的音乐再度响起
此次开放日共有六场,9月6日、9月12日、9月13日上下午各有一场,每场300人。活动发布以来受到热烈关注,不少人都牵挂着音乐厅的修缮进度,期待与修缮后的音乐厅第一次亲密接触,一经公布, 6场开放日门票已被一抢而空。
从浦东赶来的余女士夫妇带着3岁的女儿一一来到现场。“我们很幸运,三张票都预约到了。”3岁的女儿马上就要读幼儿园,余女士希望通过这次音乐厅之旅能给小朋友带来艺术熏陶。
“重新出发,希望上海音乐厅的音乐再度响起。”10点30分,主持人的话音刚落,身处音乐厅特有的“海上蓝”大厅的观众响起一片掌声。在大厅舞台上迎接大家的是,00后大提琴家陈亦柏与钢琴家史博阳。他们带来肖邦《引子与辉煌的波兰舞曲》、德彪西《美丽的黄昏》。
9月12日,他们将带来德沃夏克《寂静的森林》、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为音乐会而改编的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之“费加罗”》;9月13日带来皮亚佐拉《华丽的探戈》、圣-桑《天鹅》。
从2014年12月起,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妙奏客”主题剧场开放日,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包含开放排练、快闪、工作坊、展览等内容,可以算是音乐厅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保留项目。
此次“相·见”主题开放日,内容同样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观众可以自由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全面了解修缮细节。
音乐厅离不开“音乐”,焕然一新的音乐厅内为参与开放日的观众准备了几场小型音乐会。除了北厅奏响的“第一曲”以及大厅舞台的大提琴与钢琴合奏外,9月6日,艺术家於阗、岳光带来音画交互现场。
於阗在1997年作为主唱及队长组建甜蜜的孩子乐队,2001年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即兴影像创作者岳光将环境与声音转化为视觉上更多的可能性与不可复制性,在本场音画交互现场,一起探索即兴音画的魅力。
9月12日、13日,艺术家王萌、于淼以探索的方式,通过对古老原声乐器的独特演奏与电子乐的对话展开人性与数字间关系的思考与讨论。同时打破传统表演形式,将音乐的创意和灵感延伸至新媒体艺术领域中。
位于B2层的音乐立方,以往“家庭音乐会”“玲珑国乐”等上海音乐厅品牌项目在此演出。修缮后的空间以全新面貌亮相,展现音乐立方的多元性、融合性、先锋实验性。
“9排9座”打造和90岁音乐厅的时代记忆
今年恰逢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上海音乐厅携手纯真博物照相馆,在大厅“9排9座”为开厅的第一批观众定格与音乐厅一同的庆生照,联袂打造属于你和90岁音乐厅的时代记忆。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修缮前最后一场开放日活动中,还与观众定下了“一回生二回熟”之约。此次开放日,少山咖啡依然全程陪伴,观众凭当时领取的咖啡生豆可获赠一杯咖啡。
活动现场,全国首家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及上海黑胶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级单位的“胶集”带来近百余张贝多芬各类作品黑胶唱片,以及珍贵而稀有的贝多芬曲目开盘带。“胶集”还安置了一套古董级模拟发烧音响,伴随着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和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的美术教授或画家带来的近十年内的油画作品,观众一边品尝咖啡,一边聆听黑胶唱片,享受惬意的夏末时光。
“修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太美了,无论是建筑细节还是声学环境。”从虹口区多伦路赶来的乐迷顾慧娜,由衷表示:“我以后,一定会和上海音乐厅继续相约。”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