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民音乐大讲堂爱乐沙龙第六期在长沙音乐厅举行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理事涂教授:感谢长沙银行和长沙音乐厅及湖南爱乐协会联合为大家建的高标准、全国首创“1+1+n”爱乐沙龙平台。
3月6日下午14:30分,由长沙文化旅游广电局、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长沙市民音乐大讲堂,2021年首期(长沙爱乐沙龙第六期),“钢琴上的流浪诗人舒伯特” 在长沙音乐厅·舒伯特教室举行,此次沙龙报名仍然很积极,周一上午不到1个小时就满额。尽管是倒春寒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大家前来分享。本场爱乐沙龙由胡伟教授主持,乐友欢聚一堂,一起畅聊钢琴上的流浪诗人舒伯特和他的作品《流浪者幻想曲》。
本期爱乐沙龙的谈弹嘉宾是青年钢琴家毛丹丹,她出身音乐世家,师从加拿大着名钢琴家 Christina,毕业于约克大学皇家音乐学院,英法德语熟练,担任多伦多国际钢琴比赛组委,国际信息与知识管理会议音乐总监,回国后创办梦飞扬钢琴工作室,做湖南89.3音乐电台钢琴赛评委,学生考入中国音院等一类艺术类高校,曾在维也纳莫扎特国际钢琴比赛等获一等奖。
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追求思想解放,艺术自由,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走进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
—— 流浪者幻想曲舒伯特在1822年11月所作的《流浪者幻想曲》是以舒伯特自己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流浪者之歌》D.493 为原型, 通过一系列变奏和发展而成的钢琴幻想曲, 是作曲家中断4年钢琴奏鸣曲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在舒伯特的诸多作品中显得十分亮眼,是他阶段性成熟的标志。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风格的开端,在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个人情感,接下来我们就从写作背景,旋律特点, 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术等方面来浅析一下这部作品。
创作背景:舒伯特20岁那年因父亲反对他从事作曲自由职业而离开了家庭,后染重病,在这一段时期舒伯特人生极为波折,充满了痛苦,无奈,彷徨,孤独迷茫与悲愤,内心中有着激烈的矛盾与斗争,然而在困苦中不断挣扎,燃起希望跟呐喊,这些情感在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剧烈的情感冲突,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使得舒伯特把对自由的追求,对理想的向往都倾注到了艺术创作里面,来抵御一个人独自面对茫茫世界的孤独和悲怆感。
在创作《流浪者幻想曲》(D.760) 的时候,舒伯特将《流浪者之歌》这一旋律融入其中,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之情。这一部作品的和声部分内涵清晰、结构均衡对称,而舒伯特正沉浸在一种浪漫主义中,因此将他应用到钢琴幻想曲中,同时将歌曲优美的旋律保留在了创作中,并加入自己真挚的情感以及鲜明的个性色彩,将他们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升华、丰富。尤其是凭借着舒伯特积累的各种创作经验与技术,实现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热烈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爽朗而充满豪情,展示出主人公的形象。他时而快乐地歌唱迈开大步,时而又默默无语郁郁前行。经过琶音过渡句,由第一主题变奏而成的第二主题轻快活跃,带着美好的希望,展开部先是变化第一主题,在进行中不断掀起热情;快速琶音一泻千里,低音伴奏充满力度,多方位展示了舒伯特音乐狂放的一面。
再现部温和的第二主题变奏出现,但不久热情的第一主题又一次占据了主要地位,并在一个个和弦之中渐渐安静下去而结束。
第二部分:“细腻柔情伤感的慢板乐章”,具有回旋曲原则的自由变奏曲式主题是《流浪者之歌》的旋律作者通过细腻,柔情而又具有沉思韵味的旋律将音乐铺设出一种形象的画面感,落落寡欢,伤感叹息,一次又一次。
五个变奏在小调与大调之间转换,时而是平缓的内心独白,时而力度加重,情绪急切。优美的大调旋律,仿佛是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和对理想的憧憬。
小调旋律表现遇到的困境,现实的残酷,梦幻的破灭,希望的消失,梦一样遥不可及。
第三部分:“轻快活泼的急板”,谐谑曲形式的变奏回旋曲式第一段,第一主题变形为跳跃的舞蹈旋律,气氛炽热,节奏奔放,表现出乐观豁达的精神。
第二段是安静雅致的小圆舞曲,与之前形成对比。
第三段再现第一段,调性经历了bA-A-bb-b-c-C的丰富变化,在调性上不断向C大调靠拢,承上启下,在快速的琶音后直接进入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激情恢弘的快板”
呈式部由一个赋格段构成的扩充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令人振奋的主题旋律以特有的赋格曲中对位的形式出场,变化了的主题在低音区奏出,赋格段的对题在高声部出现,然后逐渐升高音调,作曲家通过对位的写作技法塑造了一种刚正不阿的音乐形象,继而旋律得到不断扩充与变奏,展现了丰富的色彩,情绪高昂热烈。主人公满怀希望,迎着朝阳继续坚定地向前走去。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