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语言诠释中国能量——《灯塔》首演背后的故事
5月4日,由青岛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和哈尔滨交响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大型主题交响曲《灯塔》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首演,担任指挥的是我国著名指挥家、青岛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张国勇。
在这成功的首演背后,离不开所有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6支乐团团长们的鼎力支持。
6家乐团团长亲自带队,先后带领各自的乐团奔赴天津和北京。演出前,他们与作曲家王丹红共同参加了主创团队新闻发布会,分享了《灯塔》的创作和演出心得,并送上了期望和祝福。
(按从左到右顺序)李珺竹(青岛交响乐团)、董俊杰(天津交响乐团)、吴灵峰(四川交响乐团)、王丹红(作曲家)、聂冰(深圳交响乐团)、曲波(哈尔滨交响乐团)、张守忠(武汉爱乐乐团)
王丹红表示:《灯塔》的主题源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随着我们的国民素质以及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大家越来越希望走进交响乐的世界,我们不能老听国外的作品,交响乐想走进百姓的生活、为人民服务,就要做让老百姓能听懂的交响乐作品,用世界性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灯塔》这部作品中我也力求这样,希望所有走进音乐厅的观众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时代感和画面感。作为一名80后作曲家,我通过音乐来学习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走过的艰难历程,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的能量,《灯塔》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几位团长纷纷表示,《灯塔》是一部运用纯粹交响语言传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的作品,一定要集六团之力,将这部心血作品向全国及海外进行大力的推广与传播,让中国的交响乐登上世界舞台中央,让世界听到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同时,六大交响乐团能够在一个项目中集结艺术资源与力量并携手共进,在国内音乐界尚属首次,这样的策划思路和运行模式相比于过往的中国交响乐创作无疑又大大迈进了一步。它对于探索委约创作方式、作品联合推广、人才交流、资源互补、科学协作等方面都非常有实践价值。
青岛交响乐团团长李珺竹发言
作品的成功首演,与指挥对作品的解读和诠释息息相关
以下文字素材由ZAKER哈尔滨新闻提供
5月4日,《灯塔》首演得到了现场观众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近3分钟之久。在三次返场后,整场演出才算落下帷幕。
接受ZAKER哈尔滨记者专访时,谈及这次6家交响乐团首次合作演出,张国勇坦言:“虽然不易,但我们成功地做到了。”
张国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把一部小管弦乐曲比作散文和随笔,那么近一个小时的交响曲就是长篇小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要想让人一直读下去而且不厌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灯塔》的立意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交响曲特定的结构。从这两方面来说,作曲家王丹红做得非常好。虽然交响音乐不能直接讲故事,但这部《灯塔》能打动每一个演奏员和指挥的心。只有打动了音乐家,我们才能打动观众。
张国勇说:“《灯塔》是作曲家王丹红用心创作的献礼建党百年的作品,指挥作为二度创作者,要尽力把作曲家的意图发挥出来。从王丹红开始创作《灯塔》一直到排练、试演和最终在国家大剧院的呈现,在这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沟通和交流,力图用最完美的诠释,把作品的内涵发掘出来。”
张国勇在排练过程中
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
交响曲《灯塔》由青岛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6家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创作并联合首演,这在国内音乐界是极其少见的。在此之前,每家交响乐团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排演更提前试演,通过一次次的演出来检验作品。
5月2日,6家交响乐团才在天津集结,仅有两天的排演时间,对于乐手和指挥来说这场演出确实压力不小。“众所周知,交响乐团是一个精细、科学、讲究默契合作的团队,一支交响乐团六七十名乐手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而且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的演奏风格,这次150名艺术家能把快慢、轻重做到协调统一,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张国勇对每一位参与演出的乐手表示认可,“能到北京参加演出的都是各个乐团的‘高手’,6家乐团集中在一起后,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排练厅集结了各个乐团的精英,阵容庞大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作曲家王丹红的最终目的。张国勇坦言,一部交响曲毕竟不是党史,它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和思想深处、灵魂深处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欣赏《灯塔》这部作品时,不要试图从每个音中看到画面、听出具体的故事,而是要通过音乐赋予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张国勇告诉记者,一般的交响曲开始都会有一段很辉煌的引子,而《灯塔》这部作品却是从昏暗开始的,它展现了旧中国一片迷茫、混沌不知道路在何方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就能感受到作曲家的巧思,王丹红非常巧妙地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化解在音乐中。“时隐时现地出现两个音、三个音,让听众充满了想象去猜后面要讲什么故事。后面的乐章则展现出了斗争、曲折、探索和缅怀。有太多的烈士为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也能听到作者内心的悲伤和缅怀。而到了最后一个乐章时,场外的乐队与舞台上的乐队交相呼应,辉煌、激昂的音乐效果是十分震撼的,这不仅是展望未来,更是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张国勇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