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音乐人眼中的中国小康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在整洁的街道上,斑驳点点。伴随着午后的微风,优美的乐曲从河北省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的一家咖啡馆飘出,给这个华北平原的小村庄平添了一丝惬意。
在咖啡馆内演奏的小提琴家名叫伊戈尔·基里琴科,今年59岁,来自乌克兰。
2018年,他受聘来到武强县,在当地一家艺术学校担任小提琴外教。闲暇之余,他和另外两名乌克兰人在咖啡馆表演。
武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周窝全村900余人,大部分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2012年,武强县依托当地乐器产业优势,将周窝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音乐小镇。
“我去过北京等大城市,但我一来到周窝村就喜欢上了这里。这里有舒适的环境、浓郁的音乐氛围以及热情友好的村民们。”伊戈尔说。
伊戈尔喜欢在周窝村的街道上漫步,这里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乡土气息交融,流露出独特的气质。
“我能感受到周窝人很热爱音乐,我们在咖啡屋或酒吧演奏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聚拢过来。”伊戈尔说。
他认为,无论是在乌克兰家乡还是在周窝,音乐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
伊戈尔在指导学生拉小提琴。(武强县委宣传部供图)
伊戈尔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们。虽然他与孩子们的语言并不相通,但音乐没有国界。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师生双方就能心领神会。
“我很开心看到这么多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这里培养学生让我很有成就感。”伊戈尔说。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身在武强的伊戈尔跟大家一样居家隔离。“我亲眼看见这里抗击疫情的行动井然有序,核酸检测也非常高效,令我印象深刻。”伊戈尔说。
如今,走出疫情阴霾的武强县生产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周窝村村民郭玉管又拿起了自己心爱的萨克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有了精神文化追求,我没事时就吹吹萨克斯。”郭玉管说。
在周窝村,打牌的人少了,吹奏乐器的多了。音乐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孩子在乐器厂上班,我在音乐小镇工作,现在大家伙的腰包都鼓了。”郭玉管说。依靠乐器及旅游产业,如今周窝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
伊戈尔定居武强的那一年,武强县正式脱贫摘帽。
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周窝村村民对音乐的热爱深深感染了伊戈尔。“周窝人已经把音乐融入日常生活。在这里,音乐和面包一样都不能少。”他说。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