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钢琴家谭纯:音乐带来的美好是无可替代的
特邀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师资培训钢琴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考级评委,北京大学附中驻校音乐家、全球音乐家协会会员谭纯老师权威支招,不爱练琴的孩子,请一个字一个字看完。
谭纯,青年钢琴家。9岁起斩获国际、国内大奖无数,演出足迹遍布美国、奥地利、德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全球五十多个城市。
(一)
“学琴2年,一直不爱练琴?
要不要放弃?”
学习任何知识都有浅层兴趣和深层兴趣,从浅层过渡到深层,必将伴随挫折、困惑、失望,只有把这些转换成荣誉、成就、自信,孩子才能坚持下去。
以我的经验,越小的孩子瓶颈期越短,次数会多,越大则相反。我也有想把琴砸掉的时候,以前学巴赫,总弹错音,谱子画的乱七八糟,一首曲子至少弹一个月,心里很烦躁。
当我过了三、四条巴赫后,就开始上道了,减少了很多没必要的错误。如果问我是如何克服的,可能是不甘心吧,也多亏了家人和老师的坚持,让我硬着头皮磨下来了。
图为谭纯老师开设系列讲座
(二)
优秀的琴童家长
都有这几个共同特点
01. 乐于做笔记
很多优秀的琴童家长,把每首曲子的要点、每节课的作业要求,都详细记下来。这有益于每次课的比对,包括进步或退步的直接反应,也让孩子有直观的感受——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我的父母都不懂音乐,每次钢琴课是录像又录音,回家路上就开始放给我听,并且是大家一起听。相当于一次课在接下来的一周要“回放”好几次,以至于后来他们除了不会上手弹,都可以做助教了,许多钢琴作品和作曲家的风格他们都能娓娓道来。
02. 有具体练琴计划,每天的安排不一样
练琴绝不是从头弹到尾或者把几首曲子来来回回过几遍,这充其量叫活动手指,而且效率极低。
小时候,爸爸会在每天我即将结束练琴时检查我的练琴效率。他很清楚老师的作业和要求,每天我改了什么问题或者练了什么新的部分他都会跟踪。如果我今天和昨天的练琴成果一样,爸爸会很清楚并告诉我“今天似乎没有什么进步。”
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在传记中曾提到,有次练琴一个小节练了整整三小时。这是一种态度,与程度深浅没有关系。孩子们如果有对“正确的样子”或者“好的音色”的追求,练琴时间会过的很快并相当有效。
03. 重视学乐理
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不懂理论,学的都是皮毛且不扎实。孩子可以不精通乐理,但学过乐理知识的琴童会更有学音乐的样子。
学理论知识的时间顺序要根据琴童的年龄定,3-4岁的孩子,更多地感受音乐中的律动即可,年龄大点的孩子要开始结合乐曲学习调性、节奏、甚至表情符号和术语。
04. 家长是孩子的“粉丝”
我父母不会时刻在边上陪我练琴,只有在我把曲子大致弹出来后,爸爸会在旁边跟随我的演奏,手舞足蹈地调动我情绪,让我弹得很起劲,很多时候我们练完琴都是大汗淋漓的。
练琴方法没有固定哪种绝对有效,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角色若是能与孩子的“音乐成长”有共鸣或引导,严厉的同时也是孩子的“粉丝”,孩子会更有练琴热情。
(三)
学音乐是给孩子
未来最好的投资
我还不会弹琴的时候,有一次看刘诗昆大师弹奏《黄河协奏曲》,那是我第一次被钢琴的能量震撼。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也能弹出这种动静多好。
结果,我第一次上钢琴课,就向老师提出想学《黄河》,老师不但没有打击我,还向我一一分析了这首曲子的难点和技术要求,比如八度、快速音等。老师告诉我,如果好好学,拿下这些技术,就教我弹《黄河》。正是这种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使我奔向这个“终点”时不会太迷茫。
我坚信音乐带来的美好是无可替代的。希望孩子们永远记得学音乐的初衷,打开耳朵,主动选择我们想要学或是想成为的样子,任何好听的乐曲都值得孩子尝试和拥有。音乐的培养,对未来孩子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是非常好的投资。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