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三张数字专辑唱片演绎纯美中国之声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音乐品牌NCPA Classics出版发行多张唱片,其中《江城子》、《赵季平协奏曲》、《郭文景天地的回声》这三张唱片都由作曲家本人亲自监制录音,以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及精良的制作水平获得了乐迷的喜爱和行业内的肯定。为此古典音乐频道特别推出NCPA Classics中国作品选集(一),在线上为听众呈现三张数字唱片,用中国旋律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聆听中国之声。
在曲目方面,三张中国作品风格各有千秋却内核相通,如同蕴含传统精神和哲理内容的叙事长诗,兼具悠远壮阔及恬淡素雅的抒情特质。
NCPA Classics中国作品选集(一)集结吕嘉、夏小汤、陈琳、焦淼等杰出指挥家,更有秦立巍、宁峰、孟萌、宋元明、关致京、李宏图、阮余群、王传越等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们亲情加盟,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强大艺术阵容,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01
江城子
陈其钢/江城子
《江城子》是作曲家陈其钢受国家大剧院、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电台3台、英国格拉摩根冈音乐节联合委约创作的作品,于2018年3月由亚历山大·布洛赫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携手女高音歌唱家孟萌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世界首演。
苏轼19岁娶王弗为妻,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发妻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茔。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她逝去已有十年,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那份思念却绵绵不绝。
苏东坡的作品虽以豪放著称,但感情的表达却可以做到发人肺腑,细腻婉约。《江城子》是那种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时感念的乐音,无数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的美名赠与这首词。
蜕变与升华
以苏轼同名作品为词,为独唱民族女高音、混声合唱与管弦乐团而写的《江城子》,是陈其钢创作的重要里程碑,虽然熟稔人声写作,这却是他首部合唱作品。
作品一开始就将聆赏者带往梦的领域,梦境与现实、甜美回忆和当下落寞的对比,是苏轼文本的核心。《江城子》采用了双合唱团的配置——两边各自拥有和谐美好,一旦彼此穿越却擦撞出令人摧心折骨的裂帛之声。
女高音歌唱家:孟萌
在人声表现中,独唱的设计特别出彩。《江城子》中合唱团不需要始终维持清晰咬字,有时还得刻意模糊,因此独唱者不仅是作词人的化身,也肩负传递并表现文字意义、主导全局发展的责任。于是,曾与陈其钢数度合作的女高音孟萌再度成为作曲家的首选,而其精湛演唱也再度证明,为她量身打造声腔果然值得。
著名评论人斯蒂芬·沃尔什(Stephen Walsh)以“具有先锋意义的调性音乐”(Tonal Music in an avant-garde sense)为标题,称赞陈其钢“在更丰富的调性意识中吸收和驯服了战后现代主义,并将之再诠释为历史的延续,即使这段历史曾一度被抛弃”。
他又表示:“陈(其钢)有强烈的大型作品意识和对音乐衔接的完美掌握……慢速和快速音乐的交错以及高潮的管理,均以极高的技巧来处理,而复杂丰富的纹理结构从未失去和声的方向”。
#02
郭文景天地的回声
被《纽约时报》称为“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郭文景,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间的交响声乐力作
”
《天地的回声》收录了郭文景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的七部声乐交响代表作品。从收录的这七部作品中,可以一览作曲家30年间声乐创作的概貌,体现了郭文景音乐中声乐与交响,音乐与文学的互文性。其中《春天,十个海子》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世界首演录音。
”
曲目单
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选自歌剧《诗人李白》)
天地的回声——为无伴奏合唱与一个打击乐手而作
春天,十个海子
布满伤痕的肉体(选自交响声乐套曲《远游》)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选自歌剧《夜宴》)
蜀道难——为男高音领唱、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
北京城(选自歌剧《骆驼祥子》)
春天,十个海子
布满伤痕的肉体
蜀道难
人声、人性——真实高远
人声在郭文景的音乐创作中,扮演的是一个贯穿的角色。他尤其喜欢用人声来表达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那种焦灼感,同时他也试图在人声创作中,表达一种对人性的深刻体恤与高尚情怀。即便在他创作的那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如《蜀道难》、《川崖悬葬》等,最终的寓意仍然是人,正如他自己所言:天地的回声,必须代表人的内心的回声才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郭文景都是以一种询问的方式呈现他内心对于现实世界和人性的思考:80年代的《蜀道难》似乎是在问天;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的《狂人日记》《夜宴》《李白》《远游》,似乎是在“问人”、“问命”,到后来2012年委约创作的《莲花》以及《天地的回声》,似乎是在“问神”。
《天地的回声》作品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从素材的运用来看,有汉传佛教的祈祷词、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金刚经》、《列子》,以及中国当代诗歌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圣咏音调。从作品带出的状态上来看,都像是作曲家试图在呈现一个更高、更广、更明亮的世界。可以这样理解,这也是郭文景在潜意识中,追求人世间协和、共融的一种祥和宇宙的生存状态。
我们看到郭文景在他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中,唯一不变的,是几十年来笃信真理,追求真实、体恤人性的文人情怀。
#03
赵季平协奏曲
在当今世界的华人文化圈里,恐怕很少有人未听过赵季平的作品。作为一位举世公认的作曲大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凭借众多经典影视配乐为广大乐迷所热爱,为世界乐坛所熟知。他的诸多精彩笔触,每一部都个性鲜明,令人过耳难忘,而且往往能够脱离原有的影视载体,成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作品,甚至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镌刻在大众的时代文化记忆中。
曲目单
1.降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慢板—活泼的快板—柔板—小快板—慢板
2.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
慢板—快速有生气地—广板—稍快的行板—慢板
《降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两部作品堪称称赵季平近年创作的典范之作,其中既凝结了这位年逾古稀的作曲家多年艺术生涯的积淀与思考,又展现出他依然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创新的开拓精神。
作曲家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试图表达的,是伫立于21世纪初叶的中国艺术家对于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与纯真情怀的向往。乐曲骨子里面流淌的是中国元素,无论是卓越的器乐效果还是丰富的音响形态,再到乐曲中间的色彩性写作手法,均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中国味道。整部作品中蕴函着大爱之意,乐曲不断推进,最终归结到真美的博爱之中。
小提琴演奏家:宁峰
正如首演这部作品的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所说:“这个作品特别高大上,但不是离你非常远,就像我与你之间的距离,感觉特别贴心,有些旋律很扎你的心。每次演出这部作品,那个旋律一直在脑子里回荡。”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以其蕴含的东方哲学和富于浪漫色彩的哲思闻名于世,在赵季平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中,作曲家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古拙清雅的沉思主题、蹁跹翻飞的蝴蝶之舞,与其说是对千年迷梦的描摹再现,不如说是今人对古代哲人追求无拘无束境界的遐想与旷达忘我的生命观照的跨时空呼应。
坚持旋律写作,就是坚持创作的可听性,就是坚持为大众写作,这正是赵季平的作品始终做到雅俗共赏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赵季平的音乐每每都能激起真诚而热烈的回响。
我希望将内心流出来的对人类的爱寄托于作品之中,使其可以跨越国界,温暖更多的听众。
——赵季平
NCPA Classics
中国作品选集(一)
精选三位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作曲家的经典力作,从陈其钢的合唱作品到郭文景的声乐交响代表作品,再到赵季平的两部协奏曲,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带您探寻中国味道,聆听中国之声!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