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门乐器到毕业究竟要花多少钱
我们常说音乐是无价的,音乐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学音乐是有价的。对于孩子来说,自身的天赋、艰苦的训练及机遇都必不可少,而对于家长来说,资金上的投入更是不可或缺。
音乐无价,但学乐器可不菲。
六位音乐院校毕业的90后
(3位西洋乐器,3位民族乐器)
算一算他们从学音乐起到音乐学院毕业
在这条“价值不菲的”音乐之路上
到底花了多少钱?
因为所在城市不同、
乐器价格、
每一个老师的收费不同等因素,
只能结合学生的情况,
作为一个粗略的统计,
供大家参考。
94年圆号
隔壁家小哥哥吹小号激起了她学铜管的兴趣,到学校直接就挑了一个她认为的“长得最可爱”的圆号。
可当时她还是一个瘦弱的8岁小姑娘。
在当时(2002年)她所在的二线城市,一节圆号课只需要80元。
直到她初中时,才涨到100元,她在这位老师这里一学就是8年。
这八年奠定了她坚实的演奏技术,高二开始去往外地专业院校求学。
高考后顺利进入了南方一所音乐学院,开始了真正的专业圆号生涯。
她总共换过四把圆号,第一把入门圆号2000元;上初中后她换了一把8000元的圆号;
考学时为了更好的演奏效果,父母给她换了一把进口的圆号,花费了4w元;现在,她在乐团使用的圆号价值8w。
总投入:约¥25万
94年钢琴
因为妈妈是钢琴老师,她从4岁就开始学琴,每天早晚都必须各练一小时。
从50一节的兴趣课到800一节的大师课,她都上了个遍。
她说:“小时候恨死钢琴了。”因为不肯弹琴,她没少挨揍。
学琴以来,家里三角钢琴的琴弦练断了20多条,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演奏技艺。
为了保持成绩,父母也咬牙买了台崭新的进口钢琴。
总投入:约¥70万
93年低音提琴
“面临考学压力,我被专业老师换了专业。”
高中之前,她一直学的小提琴,但由于学小提琴的人太多,被专业老师建议改成低音提琴。
换低音提琴之后,不但是琴变得巨大,连学费都翻了一倍。
换成低音提琴之后,由于长期大跨度按弦,她的左手手指都比右手手指长了近1cm。
高中的她还没有一把低音提琴高,生扛着一把低音提琴走上了去北京考学的道路。
去北京但车票紧张的时候,为了保护好价值1.5万的低音提琴,她坐硬座都要专门给低音提琴“睡”卧铺。
总投入:约40万RMB
91年竹笛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每一年的艺考,除了应届考生,还有许多复读生一同为了仅有的5个名额竞争。
从上初中开始的每一个周末,她爸爸都会开车带她到37公里外的城市找老师学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
学费也从从50一节慢慢涨到到150一节课,她坚持了5年。
从高二转入高三的那个暑假,她去了北京学习了大半年,每天很早起床,倒两三趟地铁去上课。
在艺考中,她一次性通过了6所名校的专业课考试,包括:
中央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
总投入:约¥47万
93年二胡
“妈妈从来不跟我说钱的事。”谈起考学前自己学琴的花费,他一点儿都不清楚。
但从他开始只身前往北京,跟同期的考生合住,他住在出租屋的客厅里,终于明白这笔开销有多大。
一堂40分钟的二胡课需要1000元,他一上就是一年。
同样,他也顺利上了国内一流的音乐院校,换上了一把1.5w的二胡。
说起学习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是他导师给他讲的学琴经历:
“我的老师跟我说他小时候把吃糖葫芦的钱省下来,买了一把二胡,一直跟在街头艺人的后面学琴。
后来考上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开学,他坐在装小猪的车上,跟小猪一起上学。”
总投入:约¥35万(不含考学前)
92年古筝
妈妈最喜欢古筝,10岁时,她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名学古筝的琴童。
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渐渐爱上了古筝,但是出于孩子的天性,她也常常因为不练琴而挨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费也从60元一节渐渐涨到了近千元,不变的,是对古筝的喜爱。
为了考学,她不得不苦学不喜欢的乐理。妈妈也咬牙买了一架2万多的古筝,陪她一同去参加考试。
总投入:约¥30万
上文中提到的90后们
不是每一个都来自富裕家庭
如果不是今天算一算花费
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
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心血……
回忆起童年练琴的时光,
无不感慨万分:
当年父母的狠逼出来的基本功
到现在都是值得炫耀的一笔财富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